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對今冬的第二波疫情,張文宏認為是必然會來了....

博客文章

對今冬的第二波疫情,張文宏認為是必然會來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對今冬的第二波疫情,張文宏認為是必然會來了....

2020年09月21日 13:10 最後更新:13:11

「今天英國首相也說了,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在中國,老百姓一直問今年冬天有沒有第二波疫情,對此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解釋:第二波是必然的。

張文宏。

張文宏。

張文宏這位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在上海交大高峰論壇上分享了「大健康」。

從全球範圍看,為何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住,而且在國家和地區之間造成不平衡?張文宏道出他思考的答案:歸根到底,和這次新冠病毒的特性有著極大關係。

新冠病毒傳播力非常強,但致死率並不高。「不像伊波拉,不像沙士,甚至不像H1N9禽流感」,在張文宏看來,正是這一非常獨特的現象導致病毒在全世界持續蔓延。

他特別提及,新冠病毒基本上對老年人發動攻擊,而在整個社會醫療系統癱瘓時,才對年輕人發動攻擊。其援引的數據表明,美國死亡病例的85%都是55歲以上的人群,比如截至美國8月23日數據,在15萬死於新冠的美國人中,24歲以下的只有309個,「這個水平比重症流感還要低一點。」

張文宏在講台上。

張文宏在講台上。

因此,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美國等國的年輕人在外面活動感覺無所謂,實施大隔離也做不到,但「沒有這麼致命」的新冠,恰恰形成了全球疫情的「致命性」,「毒力不是太強」的病毒,卻反而變成了整個人類的強敵。

而在中國,在體制機制保障下,必須完成百分之百的隔離。「策略就是在爆發後一個月內一定要搞定,」張文宏告訴現場的醫療界同行和健康產業企業家,「如果不搞定,這個小火苗燒起來,就像叮咚電商的上升曲線一樣,成為指數曲線。」他透露,中國仍然面臨輸入風險,這兩天國家組團分赴各個省份督察感染病防治體系,不能讓輸入性疫情成為小火苗再度爆發。

上海交大高峰論壇。

上海交大高峰論壇。

接下來,怎麼辦?張文宏預計,原則上,這輪疫情還要延續相當長的時間。在感染科專家眼中,「80%的人是無症狀的,這是非常恐怖的。」傳播力如此之強的病毒會一直存在,西方國家的做法是等待疫苗,疫苗出來之後對脆弱人群予以保護,病死率就會降下來,降到常規性流感水平,也就是總體死亡率0.5%以下。

但張文宏估測,這個時間點一年之內達不到,「因為疫苗做好,建成供應鏈鋪貨,需要時間……」而且,美國研發的疫苗需要冷藏,要保存活性的要求非常高,中國研發的滅活疫苗還好,但都需要一定時間做到。因此,「對於這個世界的疫情預期,做一年的打算應該是最低的限定。」他做出如此的最新判斷。

張文宏告誡稱,世界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在動物界中有接近80萬種未知的病毒,隨時可能跨界傳播,世界交流又如此之廣泛,將來一直會有此風險,「今天發生的偶然,無非是無數個偶然構成的必然而已,無非是年份不同而已。」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0005

又到拜山祭祖的清明時節,廣東、廣西和海南三省因地緣及文化習俗十分相似,而被網民戲稱為「華南F3」。而三地特種兵式跋山涉水的「硬核」拜山方式亦在網上爆紅,成為熱話。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然而近年來除了像以前一樣爬懸崖,漫山遍野找「祖先」之外,「華南F3」的民眾還動用了高科技,出動了無人機和機器狗,令祭祖更添科技感。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山祭祖(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清明拜山似野外生存訓練

據內地媒體報導,「華南F3」的民眾每年清明拜山都被戲稱為「野外生存訓練」。據廣西南寧的韋女士透露,她的家族從3月3日就開始了掃墓祭祖活動,要祭拜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晚清。近期家人去翻修太奶的墳墓,該墳墓位於30米高的山洞裡,到達那裡需要攀爬十幾分鐘的懸崖。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華南F3民眾爬懸崖尋找祖先的墳墓(網上圖片)

當地民眾為祭祖從小被訓練爬山

韋女士也提到這種特種祭祖訓練從小就開始了,她自己從小就爬山,小時候也不害怕,父輩們會教授安全技巧,「在懸崖上踩得特別穩」。在她的家族裡,每個人都有豐富的爬山經驗,就算遇到懸崖「我阿叔能單手爬上去」。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無人機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動用無人機和機械狗減輕上山負擔

近年來,「華南F3」民眾的清明祭祖更添加了不少科技感。廣西來賓的韋先生稱,從2021年起,他開始用無人機幫助本村和附近的村民祭祖。韋先生所在的村子附近都是三、四百米的高山,老一輩人的墳墓都葬在山頂。為減輕村民上山的負擔,韋先生用無人機幫忙運送雞鴨魚肉等祭品上山,一般一趟能運五、六十斤。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機械狗運送祭品(網上圖片)

也有人利用GPS找路 用科技改變拜山模式

除了無人機,機械狗也成為今年祭祖的好幫手。從網上曝光的影片,可見有人用機械狗運送祭品。由於山高路遠、林深密布,為防找不到祖墳,有人用手機上的運動軟件記錄上墳路線;還有人用上測量儀器,只要輸入坐標,機器狗就能跟隨GPS找到墳墓位置。令網友們紛紛感嘆:「科技改變生活。」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用GPS定位祖墳(網上圖片)

華南F3「二次葬」習俗:文化與環境因素使然

網上有人總結華南F3地區不少共同特點,包括彩禮低、重拜山、愛沖涼等,還有和喪禮習俗有關的「二次葬」,又稱「撿骨葬」。此習俗要求在先人過世三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後,將先人的遺骨撿出,放入金瓮之中,再選擇風水佳地,挑選良辰吉日進行下葬。

據了解,「二次葬」習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南方地區蟲蟻眾多,為了保護先人的遺骸不受蟲蟻侵害,故而有了二次葬的做法。而更重要的原因,則與嶺南文化的昌盛以及歷史上的人口南遷有關。南宋詩人陸游有一名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當年南遷的故人懷念故土,心中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叶落归根,將先人的遺骸遷葬回故土,於是逐漸形成了二次葬這一獨特的風俗。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