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英國首相也說了,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在中國,老百姓一直問今年冬天有沒有第二波疫情,對此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解釋:第二波是必然的。

張文宏。
張文宏這位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在上海交大高峰論壇上分享了「大健康」。
從全球範圍看,為何新冠肺炎疫情控制不住,而且在國家和地區之間造成不平衡?張文宏道出他思考的答案:歸根到底,和這次新冠病毒的特性有著極大關係。
新冠病毒傳播力非常強,但致死率並不高。「不像伊波拉,不像沙士,甚至不像H1N9禽流感」,在張文宏看來,正是這一非常獨特的現象導致病毒在全世界持續蔓延。
他特別提及,新冠病毒基本上對老年人發動攻擊,而在整個社會醫療系統癱瘓時,才對年輕人發動攻擊。其援引的數據表明,美國死亡病例的85%都是55歲以上的人群,比如截至美國8月23日數據,在15萬死於新冠的美國人中,24歲以下的只有309個,「這個水平比重症流感還要低一點。」

張文宏在講台上。
因此,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美國等國的年輕人在外面活動感覺無所謂,實施大隔離也做不到,但「沒有這麼致命」的新冠,恰恰形成了全球疫情的「致命性」,「毒力不是太強」的病毒,卻反而變成了整個人類的強敵。
而在中國,在體制機制保障下,必須完成百分之百的隔離。「策略就是在爆發後一個月內一定要搞定,」張文宏告訴現場的醫療界同行和健康產業企業家,「如果不搞定,這個小火苗燒起來,就像叮咚電商的上升曲線一樣,成為指數曲線。」他透露,中國仍然面臨輸入風險,這兩天國家組團分赴各個省份督察感染病防治體系,不能讓輸入性疫情成為小火苗再度爆發。

上海交大高峰論壇。
接下來,怎麼辦?張文宏預計,原則上,這輪疫情還要延續相當長的時間。在感染科專家眼中,「80%的人是無症狀的,這是非常恐怖的。」傳播力如此之強的病毒會一直存在,西方國家的做法是等待疫苗,疫苗出來之後對脆弱人群予以保護,病死率就會降下來,降到常規性流感水平,也就是總體死亡率0.5%以下。
但張文宏估測,這個時間點一年之內達不到,「因為疫苗做好,建成供應鏈鋪貨,需要時間……」而且,美國研發的疫苗需要冷藏,要保存活性的要求非常高,中國研發的滅活疫苗還好,但都需要一定時間做到。因此,「對於這個世界的疫情預期,做一年的打算應該是最低的限定。」他做出如此的最新判斷。
張文宏告誡稱,世界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在動物界中有接近80萬種未知的病毒,隨時可能跨界傳播,世界交流又如此之廣泛,將來一直會有此風險,「今天發生的偶然,無非是無數個偶然構成的必然而已,無非是年份不同而已。」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