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全民派一萬元後,政府推出「補漏拾遺」措施。關愛基金將分階段向低收入家庭的新來港成員,發放一次過一萬元津貼。預計有20.3萬人受惠,關愛基金已為計劃預留21.3億元。
避免申請人聚集,計劃會按出生年份接受申請,首批星期日(27日)起接受申請,由9月27日至12月31日,分階段進行。申請人可通過中銀香港網站作網上申請或親身遞交書面申請,中銀香港會開放17間分行收表,申請時需要提交相關證明,預計申請起計八星期內,可以取得款項,會透過銀行轉帳或支票發放。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表示,如覺得有可疑,有關方面會抽查。
申請人須在明年3月31日或之前年滿18歲,來港定居未滿七年。申請人需來自低收入家庭(申請人或其同住家人曾領取各項津貼或社會援助,或過去三個月平均每月住戶入息不超過指定限額等),例如,一人月入不能超過15,100元。
政府為了提高效率,在無招標下委託中銀香港處理申請,引來反對派質疑。工聯會九龍東服務團隊總幹事鄧家彪今早在港台表示,在扶貧委員會已討論過這件事,如果用投標方式,可能要遲三個月才可以完成工作,這是不能接受的。早前關愛基金向N無人士派發津貼,亦有找有中心的NGO幫手,費用每宗250元。而今次每宗成功申請,政府要向中銀香港支付較低的150元手續費,總數約3,000萬元。
鄧家彪。
上次通過NGO幫手,申請人是需要親自到中心申請。今次搵中銀香港幫手,中銀開了17間分行收表,可以親身申請,亦可以在網上申請,方便得多,而價錢更便宜。中銀亦會協助找出部份個案,作資產審查。
今次用中銀香港,令整個派錢過程加快,所需費用更低,令市民更快受惠。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英國最大電子音樂節 Creamfields,原訂於今年3月8日及9日在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辦今年的香港站演出,惟主辦方CreamOfficial 2月17日於微博公布,指由於「不可抗力因素」,Creamfields香港站將取消,並向樂迷致歉,指會為所有透過官方平台購票的觀眾安排自動退款。
主辦方在公告中用「不可抗力因素」取消演出。
翻查資料,旅發局去年底公佈2025上半年的香港盛事年表中,Creamfields亦曾被載於旅發局網站中宣傳,形容Creamfields是「戶外電子音樂節每年集結世界各地DJ,彰顯香港國際盛事之都地位」。而主辦方亦曾在1月初提及兩日的早鳥門票已售罄,單日門票尚餘少量。
因此,主辦方突然發出公告取消活動,更在公告中用「不可抗力因素」解釋取消的原因,引起公眾議論紛紛。更有媒體胡亂揣測,今次 Creamfields香港站取消,是否涉及政治因素,因表現演容中包括全球百大DJ Zedd,而Zedd曾在2019年於其社交媒體讚好美國卡通《South Park》的帖文,因而被內地封殺,有部分反政府人士更乘機抹黑《國安法》,指外國樂隊敬對香港敬而遠之云云。
Ariel打聽得知,音樂節取消,是因為有主要表演嘉賓因活動撞期,無法來港演出,主辦方擔心公布主力不來後銷情不佳,遂取消活動,跟所謂政治因素,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金牙大狀話,「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是法律用語,在合同法中常用,意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條款」在商業合約中時常使用,主要是講訂約後突然出現一些事前無法預料的重大事件,如自然災害的地震、颶風等,也可能是社會現象如戰爭、罷工或疫情等,令合約無法執行,條款旨在確保合同雙方在面對這些無法預見的情況時,免除履行合同的責任。但很多人不懂法律,胡亂地把很多事情都說成「不可抗力」,這只是對法律名詞的濫用。
但Creamfields取消活動若因為主要歌手不能來港,顯然不符合法律上「不可抗力」的定義,不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音樂會主辦方要確保重要表演者出場表現。主辦機構在籌辦過程中,特別是在賣票前,正常都會同表演者先簽定合約,如果未能確主要表演者可來港,就開始預訂門票,顯然是搶閘賣飛。結論就是表演者撞期而取消活動,不是「不可抗力」,應該是「辦事不力」吧。
高人話,音樂會主辦方搞不好活動,就借「不可抗力」這個術語來掩飾真相,神神秘秘,沒有公開解釋主要歌手因撞期不能來港,誤導外界以為因為政府因為政治原因阻礙音樂會舉行,這種手法有點不負責任,更引起多方無謂揣測,造成對香港形象的負面影響。
高人話,自《國安法》實施後,不少個人、機構或組織,濫用「不可抗力」這個法律用語,有時也純粹因個人擔憂想縮沙,就以「不可抗力」作藉口,退出組織、取消活動、甚至「走佬」離港。
高人提醒,「不可抗力」是法律上的專用名詞,對外使用時要額外謹慎,尤其若以公司名義發佈官方通告時,更不應胡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