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密集釋放反華惡意。英國《泰晤士報》8日,報道稱,供職於十幾所大學的約200名英國學者,正遭到調查,原因是他們涉嫌在不經意間「幫助中國政府製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對於這一無端指控,劍橋大學等涉事大學予以否認和反駁。

《泰晤士報》:數百名英國學者因與中國武器方面的聯繫而受到調查。

《泰晤士報》:數百名英國學者因與中國武器方面的聯繫而受到調查。

報道聲稱,這些學者涉嫌違反嚴格的出口法規,該規定是為了防止高度敏感項目中的知識產權被移交給「敵對國家」。如果被發現違反「出口管制令2008」(Export Control Order 2008),這些人可能面臨最長10年的監禁。

一位消息人士向《泰晤士報》透露,英國政府正準備向多達200名英國公民發出執法通知。他們就職於十幾所英國大學。這些人被指「涉嫌向中國輸送世界領先的軍事技術研究,如飛機、導彈設計和網絡武器」。英國安全機構擔心英國的知識產權落入中國手中,幫助中國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英國軍事技術先進不到那裏,但卻跟從美國,要打壓當地學術界,不要和中國交流。

在《泰晤士報》的另一篇報道中,關於該事件有著更為詳盡的介紹。報道稱,英國一家名為Civitas智庫專門對此進行了研究,點名劍橋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等與中國大學及軍事相關企業有往來。

相關大學反駁指控,劍橋大學表示,其所有研究都「受制於道德約束和出口管制法規」。帝國理工學院也在接受英媒採訪時說:「科學是一項全球性事業,我們為能與世界各地的學術界和工業界同行合作而感到自豪。」

近來英國頻頻向中國釋放惡意,在香港、新疆、南海等涉及中國內政的問題上,英國給予中國香港公民「英國海外國民護照」(BNO),炮製出關於新疆「強逼勞動」的謠言,還學美國說什麼「維護南海航行自由」,甚至一直威脅要將航母派到南海……

英國更在國際合作領域,倡導建立「民主十國」, 還想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對話」機制。

英國議員更沒有閒著。本月6日在下議院辯論中,兩名被英媒稱為「高級政治人士」的議員,自民黨領袖艾德·戴維和工黨議員克里斯·布萊恩特,聯合敦促英國政府和英國奧運協會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聲稱「正在中國西部發生的種族滅絕證據確鑿」。

艾德·戴維。

艾德·戴維。

艾德·戴維措辭強硬,號召英國和全世界都必須站出來對抗北京。

他還特意提到倫敦的一個歷史污點:

英國體育明星曾被用作別國的宣傳工具。比如1935年,英格蘭足球隊曾被指示做出「納粹禮」的姿勢。

艾德·戴維一邊通過類比納粹污名化中國,一邊借翻舊賬警告英國政府不能對北京手軟,可謂心機頗深。

同為議會下屬的外交事務特別委員會成員的布萊恩特,則稱聯合國防止及懲治危害種族罪公約列明的5類種族滅絕行為,「新疆均有發生」。

英國變了,但這不是今年才突然發生的。英國對華態度的變化大約開始於2018年,隨著脫歐進程的推進,這一變化逐漸明顯。

去年的疫情更是凸顯了對華態度的轉變。疫情沈重打擊了英國社會。英國累計確診近400萬例,死亡人數已經超過11萬,英國是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同時,像特朗普說的「中國病毒」的説詞,在英國有一定市場,不少英國人甚至相信「5G基站傳播新冠病毒」這樣的荒謬言論,並搞出火燒5G基站的鬧劇。

英國首相約翰遜拙於內政,選擇逞強於外,接連對華示強,試圖轉移國內不滿。

其次,是中美博弈和脫歐的雙重影響。維持英美特殊關係是英國外交政策的基礎之一,美國也是英國的第一大貿易和投資夥伴國。

脫歐後,英國對美國既有外交需求,它希望維持自己的「西方核心國家」的定位;也對美國有經貿需求,它需要從美國拿到談判自貿協定的政治承諾。而且,英國早在20世紀中期就已明確,只有服從崛起的美國,才能維護自己的國際利益。即使在1973年加入歐盟後,它也一直是歐盟內最親美的國家。

美國之前對中國採取了激進政策,英國緊密跟隨,甚至走得更遠。最重要的是,對自身的「世界大國」定位,是英國制定內外政策的基本依據。

可以預見,約翰遜的反華道路,會越走越遠。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