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時今日所理解,「青樓」為古代妓院代稱。在不少古典文學作品中,都會將落難風塵的妓女稱為「青樓女子」。事實上,「青樓」最早的意思為華美的房屋,指代帝王之居所。清代著名詩人袁枚《隨園詩話》載《南齊書·東昏侯紀》曰:「齊武王於興光樓上施青漆,世謂之青樓。」
網上圖片
魏晉時期著名詩人曹植寫詩讚:「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到了唐朝,「青樓」就衍生了兩種意義,在不少作品參雜錯出,甚至有一人之作而兩意兼用的例子,如韋莊《貴公子》:「大道青樓御苑東,玉欄仙杏壓枝紅」,這裡所指,與大道、高門相關,並無涉及艷遊及酒色;至於韋莊另一首《擣練篇》詠:「月華吐艷明燭燭,青樓婦唱衣曲」,這裡說的「青樓」則指妓院。為此袁枚就指:「今以妓院為青樓,實是誤矣。」
點擊看圖輯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中的青樓 (網上圖片)
《全唐詩·擣練篇》局部 (網上圖片)
據了解,最早稱妓院為「青樓」的應是南朝的劉邈,他的詩作《萬山見采桑人》,內有「倡妾不勝愁,結束下青樓」。唐代杜牧的「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中的「青樓」,都是妓院的意思。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 中的青樓 (網上圖片)
「青樓」因襲前人誤傳而習非成是地成為妓院的別稱,也成為古人形容風月場所時一個美麗的名詞。愛情、性慾、道德是文學基本題材,這三種主題,其實也可通過妓女這角色聚合一起,古人還專門將這樣的文學命名為「青樓文學」。青樓極有可能是古代文人除了廟堂、家庭、江湖以外,必不可少的寄託之處。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中的青樓 (網上圖片)
有人做過統計,在 《全唐詩》將近5萬首中,有關妓女的達2000多首,約佔半成。「青樓」,無疑是古代社會一個特殊行業,青樓妓女的存在,也某程度推動中國音樂歌舞發展,並在文學、政治等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
與現今我們所知的「妓女」不一樣,許多達官貴人士大夫每逢家有喜事,常會邀請當地青樓名妓前去彈唱助興,宋代詞人柳永在他那個時代之所以家喻戶曉,無人不知,就是因為柳永時常混跡青樓,以致於其詞被傳唱得到了「凡井水邊,皆能歌柳詞」的程度。而明末清初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也是緣起青樓名妓陳圓圓。而當時的「秦淮八艷」柳如是、董小婉、李香君等名妓的風流故事,同樣成為千古絕唱。
《清史圖典·順治朝》中的陳圓圓 (網上圖片)
「一鱗半爪」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出自於唐代高仲武所寫的《中興間氣集.蘇渙》,當中有言:「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於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爪。」然而在這個成語背後,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故事⋯⋯
作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詩王白居易少時治學刻苦。哪怕長出了口瘡,磨出手繭,都不放棄進士之夢,甚至年紀輕輕卻一頭花髮也在所不惜。可是儘管他這麼勤奮了,仕途還是沒有想像的順利。勤學數十載,白居易在29歲時才考上進士。可因為他為人耿直,又經常上書言事,讓唐憲宗感到極其不快。有次,唐憲宗實在忍不住,向宰相李絳抱怨道:「白居易這人啊,明明是朕把他提拔至高位,卻不懂得感恩,還常常無禮於朕,實在可惡!」
白居易像。(網上圖片)
雖然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一片忠心的表現,但後來白居易還是因為越職言事而被貶為江州司馬。貶謫江州是白居易一生中一個具大的轉折點。之前他總是以「兼濟」為志,希望對國家做出有益的貢獻;當他見過官場的黑暗後,他的行事漸漸轉向「獨善其身」。雖仍有關懷人民的心,但做事已不像以前那般雷厲風行。
白居易的晚年生活可以說是十分安逸。他沈溺待酒,醉心佛道,也常常與朋友登高涉水。有次白居易和僧人偉光相約泛舟,兩人身穿蓑笠,對坐言笑。這樣船上煙波裊裊、烹魚煮茗的情景吸引了沿途路人的注意,不少人都感嘆道:「這般情趣,何等高雅!」
網上圖片
小船溯流而行,很快就到達香山精舍。在香山精舍,早已有幾位相熟在等著白居易。白居易見過眾人後,便舉杯歡言:「如此良宵,我們還是以詩會友。賦了詩再飲酒吧!」當問道題目時,白居易略加思忖說:「前次聚會談到南朝興廢。不如今次就以此為旨,每人作一首《金陵懷古》吧!」眾人聽後都興致勃勃地援筆弄墨,唯有劉禹錫一人自斟自酌。
眾人見況,就忍不住嘟囔道:「劉兄,詩未成怎可先飲?」劉禹錫被指責也不怒,馬上扯過紙來。頃刻之間,一首七言律詩便躍然於紙上。
白居易讀罷,豎指讚道:「好詩!我們本來約好一起下海探驪龍,沒想到你卻先得了龍珠,剩下的一鱗半爪還有什麽用呢?」其實白居易的意思就是說,事物的主幹和精華都被你獨占了,剩下的零星片斷我們再寫也沒甚麼韻味了。其他人聽後隨聲附和,連忙把筆墨收了起來。就這樣,眾人開懷暢飲,通宵達旦。
白居易所說的「下海探驪龍」其實就是化用成語典故「探驪得珠」。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一鱗半爪」這個成語,原指龍在雲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現在用來形容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即殘缺不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