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古代「姓」「氏」有區別 今日「十大百家姓」有哪些?

歷史長河

古代「姓」「氏」有區別 今日「十大百家姓」有哪些?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古代「姓」「氏」有區別 今日「十大百家姓」有哪些?

2022年02月09日 10:00 最後更新:04月24日 15:38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大約在5000年前的伏羲時期已開始。中國姓氏龐雜繁多,據《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從古至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姓氏多達2.4萬個。這些姓氏在發展演變過程中,有的已消失於歷史長河中,有的則經過世代傳承延續下來,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個姓氏。

不過,在我國古代,「姓」和「氏」是有嚴格區別的,各有不同含意,而「姓」是比「氏」更早在歷史中出現。

在母系社會的時候,只有「姓」,沒有「氏」。(網上圖片)

在母系社會的時候,只有「姓」,沒有「氏」。(網上圖片)

「姓」的本意是女人所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會,「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著母親的「姓」而改,也可以看出上古八大姓中,姬、姒、媯、姚、姜和嬴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或有女字的。

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會後,「姓」開始跟隨父親。隨著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散居各處。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

秦始皇嬴政,嬴是姓,趙是其氏。圖為後人畫筆下的秦始皇圖像。

秦始皇嬴政,嬴是姓,趙是其氏。圖為後人畫筆下的秦始皇圖像。

不過,一般只有貴族才會有「氏」,並以國名、邑名、官名等作為命名。例如:秦始皇嬴政,嬴是他的姓,趙是其氏,而趙氏的出處,便是因為其祖先是從趙國來到秦地的。而楚莊王羋旅,羋為姓,熊為其氏,旅為名;而熊的出處,是從以官職「酓」而來,酓在文獻中常被替代為同聲假借字「熊」。

「姓」代表氏族的血統,稱為族姓,是為了區分血緣,防止血緣婚配而發明的相應識別標誌。「氏」則是古代貴族標誌與宗族系統的稱號,從夏朝中期開始「氏」成為「姓」的支系,表示功勳和地位。當時部落的大團體,裂變成了若干小團體,出於相互交往中識別的需要,這些小團體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時,獲得了一種與地域有聯繫的新標誌—姓。

由廣州中山大學莊益群教授提議、北京展覽館王庭專職畫師執筆的《楚莊王畫像》。

由廣州中山大學莊益群教授提議、北京展覽館王庭專職畫師執筆的《楚莊王畫像》。

「姓」產生之後,是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一個人的後代,「姓」相同,但會出現幾個「氏」的情況。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作為「氏」的命名,因此會出現姓不同,但氏相同的現象。

姓氏,把一氏族的人與另一氏族的人區分開來。但在一個氏族內部,為了區分彼此,又出現了只屬於個人標誌的「名」。在社會交往中,無論哪群人在自己內部只用「名」就可以區分彼此,但若與另一氏族的人交往,僅稱「名」還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氏族的「姓」與自己的「名」結合在一起,才能清楚地表明自己,區別他人。

中國公安部2021年2月8日發布的2020年「百家姓」排名表。

中國公安部2021年2月8日發布的2020年「百家姓」排名表。

順便一提,根據中國公安部2021年2月8日發布的《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按戶籍人口數量排名,截至2020年底的「百家姓」中,王、李、張、劉、陳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總數佔全國戶籍總人口的30.8%,緊接下的另外五個姓是楊、黃、吳、趙、周。根據資料,「前五」排名位置自2007年起,至今保持不變。

往下看更多文章

曹操完勝袁紹後 年過半百但「老驥伏櫪」

2025年01月03日 20:00

不少成名人士經常以「老驥伏櫪」表示即使已到了一定的年紀,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依然有心有力。「老驥伏櫪」的出自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是東漢末年的梟雄,他文武雙全,不但會打仗,而且擅長詩文,留下不少傳世之作,因此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之稱。年輕的時候,曹操曾經做過低級軍官,隨後在鎮壓黃巾軍起義及反董卓戰爭中逐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並在漢獻帝一朝「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掌握實權的丞相。

曹操畫像 (網上圖片)

曹操畫像 (網上圖片)

通過一連串戰爭,曹操先後滅了呂布、袁術等地方軍閥,逐步控制了許昌附近的黃河以南的大部地區。在這些地區,他注意發展生產,限制土地兼併,為社會的安定和統一中原奠定了基礎。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绍軍相持於官渡,爆發著名的官渡之戰,成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關鍵之戰。戰後曹操進軍袁紹的河北根據地,袁紹的兩個兒子在戰敗後,投靠當時位於東北邊境的烏桓族,想借機東山再起。

烏桓的首領也經常趁着中原混亂的機會侵擾漢朝。他們不僅掠奪大量的財物,而且抓走許多漢人去做奴隸。於是,曹操為了徹底消滅袁紹的殘餘勢力使東北地區的邊境安靜,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親自統率大軍征討烏桓。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畫作 (網上圖片)

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畫作 (網上圖片)

這一年曹操已經五十多歲了。古話有云︰「五十而知天命,人了五十歲就已經逐漸衰老了,距離死亡也就不太遠了。」曹操當時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他並沒有因為年老體衰而意志消沉,而是以種豪邁的氣概面對自己要完成的事業,繼續努力實現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

烏桓之戰打來並不輕鬆,因為烏桓處於偏遠地區,曹操大軍補給不易,只能輕裝上陣,「兵貴神速」,以少數精銳部隊打敗了烏桓的頭領蹋頓。在帶領大軍凱旋的途中,曹操有感而發,寫出了一首氣勢豪邁的詩,這就是《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篇《龜雖壽》,這首詩寫道:「神龜雖壽,猶有競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思是:曾經馳騁戰場的駿馬,雖然年老體衰卧在馬槽旁,但它的心仍向一日千里的飛奔。胸懷遠大理的鬥士,雖然已到了生命中的垂老,只要生命不息,他那顆奮勇拼搏的心就一刻也不停止!通過這些詩句後人可以感受到他那豪邁的氣概和奮鬥的精神。

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網上圖片

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網上圖片

河北之戰後,曹操不久後即揮軍南下,攻下劉表的根據地荊州,並隨即後與孫權、劉備爆發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時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此後直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曹操以65歲之齡逝世,始終過著「戎馬半生」的日子,令人敬佩。

「老驥伏櫪」指衰老的駿馬即使卧在馬槽旁,心也有往着一日千里的飛奔,比喻人雖然年老,但仍然保持着雄心壯志、從不服輸的鬥志與精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