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大爆發,除了影響民生經濟,勢必對管治產生巨大衝擊波,有醫療界估計其中一波必然湧向醫療系統,因為近期私家醫院對染疫病人拒諸門外的做法已引起公憤。連主管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韓正今早會見全國政協港澳委員,也問起香港的私人醫療機構是否不接收確診病人?

病人逼爆公家醫院。
感染變種病毒的市民數以萬計,公營醫院逼爆,但私家醫院仍然有不少床位,然而,現時市民就算有錢,又或者一向在私院看病,都要先檢測無感染新冠才可入院,一旦確診立即拒收,不少病人無奈湧往公院的同時,對私院大為不滿。
私院拒收感染病人,理由是缺乏負壓病房。不過,有醫療界高人話,現時公院逼爆,負壓病房不足,醫管局絞盡腦汁增加病床,包括臨時購買抽氣扇改裝病房,私家醫院要做一樣做得到,根本不成理由。
醫療界高人指出,早前有剛開業的私家醫院聲稱可以接受由醫管局轉介的確診病人,但開出的條件多多,譬如限定留院的時間,願意接受的病人數量又很少,根本無濟於事,至今仍然未成事,拖得兩拖方艙醫院落成,接收與否已無關宏旨。有說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對公院壓力爆煲,私院有人有地方但拒絕施援亦相當勞氣。
有退休的醫管局高層直言,私院以設備不足拒收確診病人只是推托,私院財力充裕,但近年擴建或裝修醫院都沒有增設負壓病房,就是不想接受流行病病人,背後就是效益考慮。不過,今次疫情是非常情況,沒有理由不是全個醫療界總動員。私院雖然不是公營機構,但批地等條款極優惠,獲取了極寶貴公共資源,現在對疫情懶理的態度,已惹起極大公憤,必然逼使政府日後檢視對私院的規管。
回歸本地醫療體系變完又變,在董建華時代公營醫療壯大,後來開始扶助私營,變成尾大不掉,名醫變成星球人、月球人大賺北水之餘,在醫療政策上推動閉關主義,拒絕外來醫護,令醫療費用飛升,同時又大挖公營醫療的人力資源。今次疫情爆發,電視台拍了新版《獅子山下》獻給抗疫各界,當中一個版本就是獻給醫療界,但有人就認為一些只顧界別利益的醫療管理人員,是否愧對公眾的期望呢?既然業界不能做好自己,社會要求改革的聲音,只會愈來愈大。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