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卓慧思上任無「蜜月期」 英媒:或為60年來任期最短首相

博客文章

卓慧思上任無「蜜月期」 英媒:或為60年來任期最短首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卓慧思上任無「蜜月期」 英媒:或為60年來任期最短首相

2022年09月06日 11:41 最後更新:11:52

在極度焦慮的時刻,英國人迎來了過去7年來的第四任首相。今日,卓慧思將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接受英女王的任命並組建政府,正式從約翰遜手中接過唐寧街10號的鑰匙。

卓慧思。AP圖片

卓慧思。AP圖片

卓慧思勝選後,等待她的不是掌聲,反對黨都在預言她未來的糟糕表現。而且,投票結果顯示,卓慧思在黨內獲得的支持率並非此前預測的那麼高,而參與投票的大約17萬英國保守黨人,人數不到英國人口的0.3%。這位新首相即將繼承的,是跌到37年來最低的英鎊匯率、史上最高的天然氣價格以及正在席捲全國的大罷工。

更多相片
卓慧思。AP圖片

卓慧思。AP圖片

卓慧思(右)與辛偉誠(左)。AP圖片

卓慧思(右)與辛偉誠(左)。AP圖片

AP圖片

AP圖片

AP圖片

AP圖片

AP圖片

AP圖片

AP圖片

AP圖片

根據英國民調機構YouGov上月底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53%的受訪者對卓慧思解決英國當前問題沒有信心。甚至,有英媒直言,「卓慧思可能是60年來任期最短的首相」。

「英國即將到來的不滿之冬,將是對一位缺乏經驗的政府首腦的重大考驗。」在國際上,卓慧思亟待修補的也許是她的「壞人緣」,這位近期才被中國讀者所熟知的對華鷹派,5日被《華盛頓郵報》形容為「雖然在莫斯科不受歡迎,但在布魯塞爾也沒有多少粉絲」。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稱,有82.6%的保守黨成員參與投票,卓慧思獲得81326張選票,辛偉誠獲得60399張選票,大約57%的有效選票投給了卓慧思,「這一差距可能比一些人預期的更接近」。相比之下,約翰遜在 2019 年贏得了66.4%的選票,卡梅倫在2005年贏得了67.6%的選票,得票率都比卓慧思高。事實上,自從保守黨2001年實行新的內部選舉規則後,在卓慧思之前,沒有一個人以低於60%的得票率贏得黨首職位。

卓慧思(右)與辛偉誠(左)。AP圖片

卓慧思(右)與辛偉誠(左)。AP圖片

卓慧思獲勝後感謝保守黨「組織了歷史上最長的工作面試之一」,「我們需要表明,我們將在未來兩年兌現目標。我將提出一項大膽的減稅和促進經濟增長的計劃。我將解決能源危機,解決人們的能源賬單,同時也要解決能源供應方面的長期問題。」她當天還在推特上寫道:「我將採取大膽的行動,讓所有人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發展我們的經濟,釋放英國的潛力。」

不過,等待卓慧思的並不是鮮花和掌聲,反對黨都在第一時間給她潑上涼水。蘇格蘭民族黨當天預言,卓慧思將「比約翰遜更糟糕」,並敦促她在降低生活成本方面採取切實行動。自由民主黨領袖戴維5日已經催促她「提前大選」。「在卓慧思領導下,我們將看到更多與約翰遜執政期間一樣的危機和混亂。」

英國保守黨為英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政黨,對外並不公佈總黨員人數,據BBC估計,目前有約17萬黨員,不到英國人口的0.3%。相對於其他政黨,保守黨人往往更老、更多中產階級和更多白人。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和蘇塞克斯大學教授貝爾說:「有權選舉英國下一任首相的人遠不能代表所有英國人。」

英國民調機構YouGov上月底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僅有12%的人認為卓慧思會成為一個「好首相」,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她會「很糟糕」,超過53%的受訪者對卓慧思解決英國當前問題沒有信心。英國工黨在民調中獲得43%的支持率,比保守黨領先15個百分點,創下工黨對保守黨近9年來最大領先優勢,卓慧思的受歡迎程度亦不如工黨領袖施紀賢(Keir Starmer)。

AP圖片

AP圖片

卓慧思甚至都沒能贏得她父親的支持票。身為數學教授的約翰·卓慧思一直是左翼人士,據《每日郵報》報道,他對卓慧思從反對君主制的民主派轉變成保守黨人甚至開始「傾向極端右翼政治」感到「非常難過」和「震驚」。據說,他禁止他的大學同事在他面前談論女兒。最近他的一位同事對英國《每日快報》說,「約翰對他女兒為競爭首相職位而提出的政策感到心煩意亂」。

卓慧思5日發表獲勝感言時,還感謝她的前任約翰遜對抗了普京、完成了「脫歐」、推廣了新冠疫苗以及「擊敗了科爾賓(前工黨領袖)」。「從基輔到卡萊爾(英國城市)你都很受人欽佩。」但據BBC報道,她說完後,掌聲延遲了,現場有些沉默。

特雷莎·梅政府的幕僚長巴威爾告訴英媒,約翰遜的繼任者「幾乎在各個方面都面臨挑戰」。他警告說,關於能源的一攬子幫扶計劃預計需要花費「超過1000億英鎊」。英國財政研究所所長警告說,卓慧思的減稅計劃將進一步助長通脹。

AP圖片

AP圖片

「卓慧思面臨著歷屆首相中最難繼承的遺產。」《每日電訊報》稱,增長緩慢並不是英國面臨的唯一問題,通貨膨脹正在飆升,預計到20%以上才能見頂;英鎊正在掙扎,經濟衰退正在逼近,預計衰退將持續一年以上。犯罪率上升,移民數量激增。與此同時,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和學校正在努力應對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遺留問題。能源賬單翻了至少兩番,意味著許多家庭和企業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在這種背景下,公共部門可能會發生更多罷工,警方正為可能發生的內亂在做準備。《每日電訊報》感嘆,英國踉踉蹌蹌走向衰退邊緣,與此同時其前殖民地印度卻超過宗主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AP圖片

AP圖片

英國iNews網站5日稱,「卓慧思可能是60年來任期最短的首相」。自撒切爾夫人1979年上台以來,英國經濟從未陷入過如此嚴重的危機,卓慧思似乎無法享受任何類似於「蜜月期」的執政時間。道富環球顧問政策研究主管亨托夫認為,「卓慧思注定會失敗」。工黨議員菲利普斯5日在《獨立報》撰文稱,面對國家的無數問題,「搖搖欲墜的政府完全缺乏計劃」。在她看來,卓慧思和她即將組成的內閣只是一個「看守政府」,「就像一群代課老師」。

英國大選週期通常為5年,但卓慧思已經是英國7年以來的第四位首相,原計劃下一次大選應該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之間舉行,但受生活成本危機的影響,提前大選的呼聲日益高漲。

在對華政策方面,卓慧思在擔任外交大臣期間就是對華鷹派,兩個月的競選期間,更是多次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強調要「助台自衛」,聲稱要制定「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方案等。據彭博社報道,「北京到英國」網站的運營者霍格曾預測未來中英之間「會有一段艱難時期」,「卓慧思總是想將政治議題置於經濟結果之上。」

9月3日,英國媒體爆出英國政府有意在數周內限制或阻止中國公司聞泰科技的全資子公司安世半導體收購英國最大芯片製造商NWF。消息稱,新首相將任命新的商務大臣並對此收購案做出最終裁決。在競選期間,卓慧思曾公開表示,一旦當選,將向中資企業例如中資社交媒體平台TikTok「開刀」。

俄新社5日報道,俄外交部第二歐洲司司長別利亞耶夫在評論英國選舉結果時稱,莫斯科預計卓慧思將繼續進行破壞性俄英關係進程。「每一次英國的挑釁,都伴隨著毫無根據的指責和單邊制裁。」5日,在評論英國首相換屆後俄與英國的未來關係時,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俄英關係不會出現積極變化。

AP圖片

AP圖片

《每日電訊報》5日稱,卓慧思將於本月晚些時候飛往美國,尋求與拜登政府建立關係。在能源價格飆升帶來痛苦的經濟連鎖反應的背景下,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將是另一個關鍵而緊迫的外交政策挑戰。「然後是中國。預計她將對北京採取比前任更強硬的立場」。

《華盛頓郵報》說,很難知道會發生什麼,因為 47 歲的卓慧思是一位多變的政治家。在加入保守黨之前,她年輕時是一名自由民主黨人,主張廢除君主制,同樣地,她在成為鐵桿「脫歐」派之前曾投票支持英國留在歐盟。她擔任英國外交大臣時,是可靠的北約盟國和烏克蘭的支持者,對俄羅斯及其總統普京姿態強硬。雖然在莫斯科不受歡迎,但她在布魯塞爾也沒有多少粉絲。歐盟領導人將她視為一個「反歐洲的機會主義者」,使英國在與這個擁有27 個國家的集團「離婚」後關係變得更糟。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在當地時間4月2日 (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宣布最新的「對等關稅」政策,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作出預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為全球經濟活動帶來風險,可能拖累全球經濟成長。標普最新報告顯示,3月的預測將2025年全球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預測下調至2.5%。

《紐約時報》4月1日發表關於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代價是盟友」為題的文章。

《紐約時報》4月1日發表關於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代價是盟友」為題的文章。

《紐約時報》4月1日以「特朗普的關稅即將落地,但代價是美國的盟友」為題發文,指美國將因關稅政策而失去盟友「三大支柱」;文章更援引美國學者指,美國已「眾叛親離」,「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目前,針對所謂「對等關稅」,流傳多種版本。其中一種版本,是美國對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徵收約20%關稅,而不是針對某些國家和地區或產品徵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預計新關稅將增加超過6兆美元的收入,可作為退稅還給美國人;另一個版本是,美國貿易辦公室(USTR)計劃對一部分國家和地區徵收關稅,但稅率可能不會像20%那麼高。

當然,以上均只屬猜測。彭博經濟研究在最新研究報告,估計了可能的結果,並研究了全面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報告分析,美國在雙邊貿易中逆差最⼤的15個貿易夥伴,這些經濟體在美國全部進口商品及貿易逆差總額中的合計佔⽐超過75%。報告顯示,對等關稅對15個貿易夥伴的影響不盡相同。對於韓國和日本而言,美國對其徵收的關稅會上升約20個百分點;而對印度、越南和⼀些歐盟國家,上升幅度超過50個百分點。報告顯示,若按以上方式所徵收的額外關稅實施,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會從特朗普第二任期開時的略低於2.5%飆升至35%,與美國19世紀末的關稅稅率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高。

特朗普於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宣布對等關稅政策。AP圖片

特朗普於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宣布對等關稅政策。AP圖片

報告指,如果特朗普拋出最⼤力度的「對等關稅」方案,越南和愛爾蘭面臨的形勢會很嚴峻,一方面因對美國出口在兩國GDP中的佔比較高;另方面,美國對這兩國的關稅上調幅度很大。
彭博研究報告估算,關稅若提高28個百分點可能會給美國GDP帶來4%的衝擊,通脹升近2.5%,並將在兩到三年內顯現。

穆迪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表示,20%的普遍關稅加上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的全面報復,將是美國經濟「最壞的情況」,貿易戰升級將導致550萬個工作機會消失,失業率升至7%,美國GDP從高峰到低潮下降1.7%,屆時將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計算顯示,2025至2027年美國實質GDP年增率將均低於2%。

同時,該機構將加拿大的實質GDP成長預測下調,以反映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目前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預測加拿大今年第二季將出現衰退,2025年實質GDP年增率預測從1.5%下調至0.8%。 2026年的成長預測也從1.7%下調至1.0%。歐洲方面,預計歐元區2025年實際GDP成長率將維持在0.9%不變,但2026年從1.2%上調至1.4%,「預計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服務業主導型經濟體的表現將繼續優於歐元區的平均水平,儘管歐元走強可能會導致旅遊業的成長貢獻率下降。」

美國學者舍克( Kori Schake)指,美國已「眾叛親離」,反問「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AP網站

美國學者舍克( Kori Schake)指,美國已「眾叛親離」,反問「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AP網站

《紐約時報》4月1日發表美國知名媒體人桑格(David Sanger)的文章,桑格援引美國學者舍克( Kori Schake)的話反問,現在的美國已「眾叛親離」,「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桑格表示,對美國當前面臨的國際局勢並不樂觀,因為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很可能會摧毀美國盟友三大支柱,包括跨大西洋聯盟、跨太平洋聯盟和美加聯盟。

文章提到,3月22日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在東京舉行;3月30日,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就加強貿易投資合作、區域及多邊合作等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文章認為中日韓加強合作體現「即使華盛頓不願意,北京也可以與美國的盟友合作」。

在歐洲,這趨勢更明顯。波蘭總統公開考慮獲得核武;即將上任的德國總理確信,與華盛頓的國防和貿易關係正在崩潰,並制定了實施「脫離美國」。自二戰以來,格陵蘭島一直是美國空軍基地所在地,但格陵蘭新任領導人對美國副總統萬斯一行人不請自來表示憤慨。

美國副總統萬斯早前一行人到格陵蘭。

美國副總統萬斯早前一行人到格陵蘭。

文章稱,以上都是特朗普威脅要拋棄他認為貢獻不足的北約盟友,結果換來的是,他將面臨各方抵制。

特朗普形容宣布關稅政策為「解放日」,他說:「我們不會向本國公民徵稅以讓其他國家富裕起來,而是向外國徵收關稅和徵稅以讓本國公民富裕起來。」這表明他不打算將關稅作為談判工具,而是作為永久的收入來源。桑格認為,特朗普政府並未詳細考慮消費者將為此付出代價,以及任何成本效益分析,如加關稅所獲得的收益,是否值得對美國的核心聯盟造成損害。

桑格在文章最後引述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外交與國防政策研究主任舍克(Kori Schake)的分析,舍克曾在小布殊政府中擔任國防官員、撰寫大量有關北約歷史著作。舍克於3月31日表示,「20世紀50年代,美國認為北約將成為眾多聯盟之一。北約之所以能生存下來並蓬勃發展,是因為共同的價值觀和貿易關係支撐了安全承諾。」

但舍克說,現在「當我們需要盟軍來執行對美國安全至關重要的行動時,特朗普認為誰會幫助我們?考慮到美國政府的行為,如果再次發生911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就美加徵關稅,中方早已表明立場。外交部發言人先前指,中方始終認為保護主義沒出路,貿易戰、關稅戰也沒有贏家,這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