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8日下午,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城堡逝世,享年96歲。由73歲的長子、王儲查理斯繼位,成為國王查理斯三世。
英女王的去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落幕,也給未來的英國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
新華社旗下微信公眾號「牛彈琴」撰文指出:女王逝世後,英國的最大危機來了!以下為文章全文:
英國真正的危機來了。
我總認為,當下的英國,至少有三重危機。
第一重,首相危機。
約翰遜是醜聞下台的,新上任的卓慧思,是保守黨黨內私相授受,但英國老百姓,大部分不看好。民調顯示,52%的英國人就認為,卓慧思將是一個糟糕甚至非常糟糕的首相。
第二重,民生危機。
通脹超過了10%,英國人的不滿情緒,據說已經達到了幾十年來的頂點,他們剛剛經歷了一個「不滿的夏天」,接下來還有「寒冷的冬天」,面臨「吃飯還是取暖」的艱難選擇。
第三重,王室危機。
「倫敦橋塌了」,德高望重的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去世,享年96歲。查爾斯繼任成為英國國王。但查爾斯再怎麼深的王儲資歷,都無法和在位70年的女王相比,這對英國和英聯邦來說,既是一次重大政治危機,更是一個巨大的精神危機。
這三重危機中,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首相是政治的關鍵,但女王逝世的衝擊波,應該是當下英國最大的危機。
雖然女王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但在位70年的經歷,早已讓她超越了一個像征性的領導人。用英國新首相卓慧思的話說,她是現代英國的基石。
要知道,1952年,伊利沙伯二世登基時,英國首相還是丘吉爾;她去世前兩日,剛剛又任命了卓慧思。在位整整70年,見證了15位英國首相、14位美國總統,她不僅僅是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年齡最高的國家元首,她確實是維繫整個英國和英聯邦團結的關鍵所在。
但現在女王沒有了。女王之後,英國不再是原來的英國,英聯邦也肯定不再是原來的英聯邦了。
以英聯邦的重要國家澳大利亞為例,今年女王登基70周年慶典期間,澳大利亞總督戴維·赫爾利就說,澳民眾給予伊利沙伯二世很多「情感支持」,但女王去世後,情況可能發生變化。「我認為現在人們都在關注女王,但等她離開、去世後,繼任者出現,澳大利亞將對此展開新的討論。」
澳大利亞政府高級官員希索維特(Matt Thistlethwaite)則表示,是時候開始討論澳大利亞成為共和國了。
用他的話說,女王確實是了不起的君主,是英聯邦的領袖,「但隨著她的統治走向黃昏,我認為澳大利亞人很自然地開始問自己,澳大利亞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我們想要查理國王嗎?還是我們足夠成熟、足夠獨立,可以任命自己人做國家元首?」
女王或許也有所預感,很意味深長的一點是,她的去世地點,不是英格蘭的白金漢宮、溫莎城堡,而是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城堡。
事實上,當年蘇格蘭獨立公投之所以失敗,女王發揮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英國,又走到新的十字路口,蘇格蘭在鬧獨立,北愛爾蘭麻煩不斷,不排除威爾士也加以效仿。沒有了女王這個慈祥的老奶奶,英國國內的分離傾向,肯定會進一步加劇。
記得當年脫歐時,很多英國人擔心,考慮到蘇格蘭不同意脫歐,那接下來,就可能是蘇格蘭獨立,然後就是北愛爾蘭變成愛爾蘭一部分……
這個昔日擁有全球最廣闊土地的日不落帝國,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一層層蛻皮,最終回到英倫三島,隨著女王最終的離去,三島,未來很可能也是夢想了。
一個國家,強盛時四海歸心;但走向沒落,總是內部先分崩離析。
這或許也印證了中國的那句老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個世界,很多事情,不都是自己折騰出來的嗎?
1952年,25歲的伊利沙伯二世登基成為英國女王時,英國首相還是丘吉爾,美國總統是杜魯門,蘇聯領導人是斯大林,70年間,她見證了太多的叱吒風雲,見證了英國的一步步蛻變,也見證了自己的逐漸老去……
這是自然規律,誰也阻擋不了。
時間,才是最無情的敵人;時間,會見證一切的。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