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21歲的英國網球運動員塔尼莎·迪薩納亞克(Tanysha Dissanayake)宣布退役,新冠病毒在其不滿20歲時提前終結了她的職業生涯,在受新冠後遺症折磨一年多後,她正式告別職業網壇。
英國網球運動員塔尼莎·迪薩納亞克。
自去年7月感染新冠病毒後,迪薩納亞克稱自己無法過上正常生活,身體每況愈下,坐起來、行走和閱讀都很困難,大部分時間只能困在家裡。
今年8月,迪薩納亞克在Instagram曬出了自己21歲生日的慶生照,就在人們以為她離復出不遠的時候,10月11日,她發文宣布了自己退役的消息。
迪薩納亞克寫道:「一項運動,16年,21個國家,無數的回憶。我人生中最美好的16年結束了。這項運動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這是一段瘋狂的旅程,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繼續打下去,但是在經歷了一年的不適之後,是時候向前看了。」
迪薩納亞克稱,放棄心愛的網球運動是她做過的最艱難的決定,她從5歲開始打球,「和最優秀的人一起創造了最美好的回憶」,但不得不和這項運動說再見了。
獲悉此事後,英國女子網球選手弗朗西斯卡·瓊斯(Francesca Jones)給迪薩納亞克留言稱:「很遺憾聽到這一消息,祝你未來一切都好。」
迪薩納亞克的職業生涯起步沒多久,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參加ITF(國際網球聯合會)巡回賽,其最高單打排名為1056名(2020年3月),雙打排名最高達到1068名(2019年8月)。她最後一次參加職業比賽是去年6月,當時她還不滿20歲。
自去年7月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後,迪薩納亞克稱自己什麼也做不了。
今年3月接受英國天空新聞台採訪時,迪薩納亞克稱,剛感染新冠病毒時,自己出現了中度症狀,只要走路就會呼吸困難,「從那以後,基本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大部分時間她都被困在床上。
今年5月,迪薩納亞克發文透露,300天來她待在家裡,無法閱讀,「沒有生活,只是活著」。
今年7月12日,她發文紀念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一周年,稱自己坐起來都很費勁,「這是我能想到的最艱難的一年。」
今年8月,她曬出了自己坐著輪椅曬太陽的照片,顯示其出行需要輔助設備。
迪薩納亞克多次表示,分享自己的經歷是想提醒人們珍惜當下,同時提高大家對新冠後遺症的重視,呼籲有關部門開展更多的研究,讓和她一樣的人能恢復正常的生活。
在她的帖文下,不少外國網友分享了自己與新冠後遺症作戰的經歷,互相鼓勵要向前看。
據英國《獨立報》今年4月報道,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估測,英國有170萬人經歷著新冠長期症狀,其中,78.4萬人受相關症狀影響超過1年,7.4萬人受影響超過2年。
該報告還稱,新冠長期症狀對110萬英國人的日常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其中有32.2萬人表示他們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非常有限」。對這些人來說,疲乏(51%)是最常見的症狀,其次是呼吸困難(34%)、嗅覺喪失(28%)和肌肉疼痛(24%)。
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已導致近650萬人死亡,超過6億人確診。世衛組織估計,約有10%到20%的確診者在痊愈後,仍有疲勞、呼吸困難、認知障礙等長期症狀;女性更容易有「長新冠」症狀。有研究指出,僅在歐洲,經歷「長新冠」症狀的人就多達1700萬。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長新冠」讓很多人無法「過上充實、正常的生活」。
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近期警告稱,「長新冠」正在摧毀數以千萬計人的生活和生計,並對各國衛生系統和經濟造成嚴重破壞。他敦促各國應該立即採取行動應對長新冠的嚴重危機。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在當地時間4月2日 (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宣布最新的「對等關稅」政策,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作出預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為全球經濟活動帶來風險,可能拖累全球經濟成長。標普最新報告顯示,3月的預測將2025年全球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預測下調至2.5%。
《紐約時報》4月1日發表關於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代價是盟友」為題的文章。
《紐約時報》4月1日以「特朗普的關稅即將落地,但代價是美國的盟友」為題發文,指美國將因關稅政策而失去盟友「三大支柱」;文章更援引美國學者指,美國已「眾叛親離」,「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目前,針對所謂「對等關稅」,流傳多種版本。其中一種版本,是美國對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徵收約20%關稅,而不是針對某些國家和地區或產品徵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預計新關稅將增加超過6兆美元的收入,可作為退稅還給美國人;另一個版本是,美國貿易辦公室(USTR)計劃對一部分國家和地區徵收關稅,但稅率可能不會像20%那麼高。
當然,以上均只屬猜測。彭博經濟研究在最新研究報告,估計了可能的結果,並研究了全面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報告分析,美國在雙邊貿易中逆差最⼤的15個貿易夥伴,這些經濟體在美國全部進口商品及貿易逆差總額中的合計佔⽐超過75%。報告顯示,對等關稅對15個貿易夥伴的影響不盡相同。對於韓國和日本而言,美國對其徵收的關稅會上升約20個百分點;而對印度、越南和⼀些歐盟國家,上升幅度超過50個百分點。報告顯示,若按以上方式所徵收的額外關稅實施,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會從特朗普第二任期開時的略低於2.5%飆升至35%,與美國19世紀末的關稅稅率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高。
特朗普於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宣布對等關稅政策。AP圖片
報告指,如果特朗普拋出最⼤力度的「對等關稅」方案,越南和愛爾蘭面臨的形勢會很嚴峻,一方面因對美國出口在兩國GDP中的佔比較高;另方面,美國對這兩國的關稅上調幅度很大。
彭博研究報告估算,關稅若提高28個百分點可能會給美國GDP帶來4%的衝擊,通脹升近2.5%,並將在兩到三年內顯現。
穆迪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表示,20%的普遍關稅加上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的全面報復,將是美國經濟「最壞的情況」,貿易戰升級將導致550萬個工作機會消失,失業率升至7%,美國GDP從高峰到低潮下降1.7%,屆時將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計算顯示,2025至2027年美國實質GDP年增率將均低於2%。
同時,該機構將加拿大的實質GDP成長預測下調,以反映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目前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預測加拿大今年第二季將出現衰退,2025年實質GDP年增率預測從1.5%下調至0.8%。 2026年的成長預測也從1.7%下調至1.0%。歐洲方面,預計歐元區2025年實際GDP成長率將維持在0.9%不變,但2026年從1.2%上調至1.4%,「預計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服務業主導型經濟體的表現將繼續優於歐元區的平均水平,儘管歐元走強可能會導致旅遊業的成長貢獻率下降。」
美國學者舍克( Kori Schake)指,美國已「眾叛親離」,反問「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AP網站
《紐約時報》4月1日發表美國知名媒體人桑格(David Sanger)的文章,桑格援引美國學者舍克( Kori Schake)的話反問,現在的美國已「眾叛親離」,「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桑格表示,對美國當前面臨的國際局勢並不樂觀,因為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很可能會摧毀美國盟友三大支柱,包括跨大西洋聯盟、跨太平洋聯盟和美加聯盟。
文章提到,3月22日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在東京舉行;3月30日,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就加強貿易投資合作、區域及多邊合作等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文章認為中日韓加強合作體現「即使華盛頓不願意,北京也可以與美國的盟友合作」。
在歐洲,這趨勢更明顯。波蘭總統公開考慮獲得核武;即將上任的德國總理確信,與華盛頓的國防和貿易關係正在崩潰,並制定了實施「脫離美國」。自二戰以來,格陵蘭島一直是美國空軍基地所在地,但格陵蘭新任領導人對美國副總統萬斯一行人不請自來表示憤慨。
美國副總統萬斯早前一行人到格陵蘭。
文章稱,以上都是特朗普威脅要拋棄他認為貢獻不足的北約盟友,結果換來的是,他將面臨各方抵制。
特朗普形容宣布關稅政策為「解放日」,他說:「我們不會向本國公民徵稅以讓其他國家富裕起來,而是向外國徵收關稅和徵稅以讓本國公民富裕起來。」這表明他不打算將關稅作為談判工具,而是作為永久的收入來源。桑格認為,特朗普政府並未詳細考慮消費者將為此付出代價,以及任何成本效益分析,如加關稅所獲得的收益,是否值得對美國的核心聯盟造成損害。
桑格在文章最後引述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外交與國防政策研究主任舍克(Kori Schake)的分析,舍克曾在小布殊政府中擔任國防官員、撰寫大量有關北約歷史著作。舍克於3月31日表示,「20世紀50年代,美國認為北約將成為眾多聯盟之一。北約之所以能生存下來並蓬勃發展,是因為共同的價值觀和貿易關係支撐了安全承諾。」
但舍克說,現在「當我們需要盟軍來執行對美國安全至關重要的行動時,特朗普認為誰會幫助我們?考慮到美國政府的行為,如果再次發生911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就美加徵關稅,中方早已表明立場。外交部發言人先前指,中方始終認為保護主義沒出路,貿易戰、關稅戰也沒有贏家,這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