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縮影:春節返鄉電單車大軍盛況不再

博客文章

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縮影:春節返鄉電單車大軍盛況不再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縮影:春節返鄉電單車大軍盛況不再

2024年02月07日 07:00

十多年前,每逢春節臨近,在廣東廣西交界地帶,一支支電單車大軍就會過境,他們是從廣東返鄉的外來務工者。

近幾年,隨著路網、高鐵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單車大軍數量銳減。公開報道稱,廣東省交通部門2022年數據顯示,騎電單車經廣東肇慶過境往返廣西、貴州等地的「電單車大軍」人群,自2013年春運期間達到峰值約110萬輛次後,呈逐年明顯下降趨勢。

更多相片
廣東外來務工者騎電單車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廣東外來務工者騎電單車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2011年1月26日,電單車大軍在321國道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2011年1月26日,電單車大軍在321國道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2010年2月3日,返鄉過年的廣西農民工。新華社圖片

2010年2月3日,返鄉過年的廣西農民工。新華社圖片

騎電單車返鄉的汪正年夫婦。極目新聞圖片

騎電單車返鄉的汪正年夫婦。極目新聞圖片

汪正年和老鄉給車輪綁上草繩防滑。極目新聞圖片

汪正年和老鄉給車輪綁上草繩防滑。極目新聞圖片

如今路上的返鄉者。極目新聞圖片

如今路上的返鄉者。極目新聞圖片

老劉正在固定行李。極目新聞圖片

老劉正在固定行李。極目新聞圖片

兩廣交界位置附近。極目新聞圖片

兩廣交界位置附近。極目新聞圖片

汪正年此前返鄉途中在雪地上推行電單車。極目新聞圖片

汪正年此前返鄉途中在雪地上推行電單車。極目新聞圖片

1月26日,2024年春運大幕開啟。內地極目新聞沿著廣東肇慶一條電單車大軍返鄉的必經之路尋訪,發現曾經的電單車大軍盛況已不復存在,但仍有一些零星的騎乘者,他們的騎行返鄉里程大多在三四百公里。

廣東外來務工者騎電單車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廣東外來務工者騎電單車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地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廣東,經濟飛速發展,各類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生長。與此同時,巨大的用工需求,吸引了數以千萬計的外來人員遠赴珠三角地區務工。因此,多年來,每逢春運,從廣東發往全國各地的旅客人數屢創新高。

不同於現在縱橫全國的高鐵線路和高速公路網,彼時想要回家過年,並不是一件易事,外來務工者們在火車站、汽車站排起長隊購票,有的人甚至打地鋪徹夜等候,只為那一張回家的車票。「回家難」,成了他們每個年終歲末都會遇到的難題。

也就是在這時,約上老鄉騎電單車回家,成了一種新選擇。

2011年1月26日,電單車大軍在321國道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2011年1月26日,電單車大軍在321國道返鄉。極目新聞圖片

肇慶市被稱為廣東省的「西大門」,是通往西南各省的交通要道。十多年前,每年春節前後有數十萬外來務工人員騎乘電單車從珠三角出發,途經肇慶市,返回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地。國道上的返鄉電單車大軍,也成為春運期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公開報道稱,據廣東省交通部門統計,最高峰時返回各省區的電單車大軍規模超過100萬人。

那時,國內包括國際媒體紛紛將鏡頭對向這一特殊的返鄉人群。當年警車在前方引導,後面浩浩蕩蕩跟著電單車大軍的畫面,時至今日仍在互聯網上引發關注。如今看來,依然讓人震撼。

2010年2月3日,返鄉過年的廣西農民工。新華社圖片

2010年2月3日,返鄉過年的廣西農民工。新華社圖片

時間流逝,網上評論區的不少網友曾是電單車大軍中的一員,他們紛紛回憶起當年回家路上的不易。這些異鄉人克服艱難險阻,一路上忍受嚴寒和雨雪,只為駛向家的方向。

201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一則講述電單車大軍返鄉的公益短片,令除夕夜電視機前的億萬國人潸然落淚。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在廣東肇慶務工的汪正年和他的妻子。

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汪正年,回憶起多年前帶妻子回老家貴州石阡縣途中的經歷,依然感慨萬千。

騎電單車返鄉的汪正年夫婦。極目新聞圖片

騎電單車返鄉的汪正年夫婦。極目新聞圖片

「由於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我15歲時離開了家鄉,到廣東肇慶、中山一帶打工,當時一直在工地上打混凝土。我和妻子是經老鄉介紹認識的,2007年,她在中山一家鞋廠上班。我們是同鄉,雙方性格又合適,第二年就結婚了。」汪正年向極目新聞介紹,2008年,他在肇慶買了人生中第一輛電單車,花費了約2800元,此後的三年,他們夫妻倆和幾名老鄉,都是騎電單車回老家。

選擇騎行回鄉,在汪正年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春運期間火車票一票難求,並且當時沒有直達老家縣城的火車;二是,如果坐大巴回家,春運期間票價比較貴,夫妻二人來回需要兩千多元的車費,不劃算。

汪正年和老鄉給車輪綁上草繩防滑。極目新聞圖片

汪正年和老鄉給車輪綁上草繩防滑。極目新聞圖片

「我當時在工地上,一個月的工資只有兩千多元,回趟家過年,路費就要花掉近一個月的工資,所以我們選擇騎電單車回家,這樣能省一千多元。」汪正年回憶,從廣東肇慶到貴州石阡,這1350公里的返鄉路,他們提前通過地圖確定要經過的城市,然後沿著國道看路牌騎行,有時候天氣好,路上只要兩三天時間。不過,在2011年春節,因為途中遇到風雪,道路結冰,他們一行人走了五天四夜,「當時貴州境內有一段路都是積雪,根本沒法騎,大家只能小心翼翼地推著車前行,足足步行了四五個小時。一路上,騎車摔跤也是常有的事兒。」

2011年下半年,汪正年的小女兒不幸被查出地中海貧血,他們夫婦倆選擇回到家鄉,邊工作邊照顧家庭,給孩子治病。近兩年,他們小女兒的病情逐漸穩定,於是兩人再次來到廣東打工,但再沒有騎電單車返鄉。

「現在我們一般都是坐老鄉的小車回家,有時候給他們點油錢,開回去大概要十多個小時,比以前條件好很多。」汪正年說。

不再騎電單車回鄉的外來務工者,不只是汪正年夫婦。

2024年1月26日,春運首日,321國道沿線的廣東佛山、肇慶以及廣西梧州,天氣不佳,空中偶爾會飄起細雨,增添了幾分寒意,路上已經看不見多年前的電單車大軍盛況。

如今路上的返鄉者。極目新聞圖片

如今路上的返鄉者。極目新聞圖片

近三百公里的路上,偶爾能看到幾名騎電單車返鄉的務工者,他們的車牌號大都是與廣東相鄰的廣西梧州、貴港等地。有的是單人單騎,有的是夫妻同行,但電單車尾都會結結實實綁上多個行李。騎行者們也是「全副武裝」,除了穿上厚厚的棉衣,外面還套上一層雨衣,用來防風擋雨,坐在後座的人還給雙腳套上紅色的塑料袋。

在肇慶市中石化康州北加油站工作人員的印像中,以前一到春運,加油站就烏泱泱地停滿了返鄉的電單車。近幾年,已經沒有多少人騎電單車返鄉了,大家的交通方式換成了自駕小車或乘高鐵。

老劉正在固定行李。極目新聞圖片

老劉正在固定行李。極目新聞圖片

距離梧州約一公里的位置,56歲的老劉停下車整理電單車後座上的行李,前方不遠處,便是他廣西梧州的老家。老劉在廣東四會做鋁材,平時往返兩地也都是騎電單車,有四個多小時車程。老劉稱,他選擇騎電單車回家,一是路程並不遠,二是既自由方便又經濟實惠。

有騎電單車回廣西的返鄉人員告訴極目新聞,現在春運期間,長途騎行回家的人已經非常少了,因為路上有很多不確定性,存在較大風險,大多騎電單車回鄉者的騎行距離都在三四百公里。

位於兩廣交界處的國道邊,有一排經營炒飯炒粉的小餐館。餐館老板何平(化名)告訴極目新聞,十多年前,這裡是電單車大軍曾經返鄉的必經之路,每逢春運,各家店裡生意都很火爆,「每天炒的粉都得裝十幾筐,每筐有五六十斤。」

兩廣交界位置附近。極目新聞圖片

兩廣交界位置附近。極目新聞圖片

何平稱,現在務工者的收入提高了,買一輛普通的家用小車,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太大的負擔,遠途回鄉選擇開車的人越來越多。其次,高鐵更為便捷,大家出行的選擇更為多元。此外,很多曾經外出的務工者不再到廣東沿海打工,而是在家附近找工作。因此,電單車大軍漸漸消失。

有說法稱,一部電單車大軍發展史,就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社會經濟發展的縮影。近年來,隨著廣東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密集型工廠數量大幅減少,外來務工人員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後也紛紛購買小汽車或選擇乘坐高鐵返鄉,電單車大軍數量銳減。

汪正年此前返鄉途中在雪地上推行電單車。極目新聞圖片

汪正年此前返鄉途中在雪地上推行電單車。極目新聞圖片

汪正年也說,現在騎電單車回貴州的老鄉已經很少了,多數都是開車回家。就算是騎電單車返鄉,也大多是年輕人,並且,他們騎的有可能是價值數萬元的機車,「新一代人更看重騎行路上的感受,享受自由的感覺,我們當年是以省錢和方便為目的,與現在對比,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如今,每每見到騎電單車返鄉者的新聞,汪正年腦海中總是泛起曾經騎行回家的畫面。他偶爾翻看有媒體為他們夫妻拍攝的返鄉紀錄片,都是滿滿的回憶。他說,當時不管路都有多難走,都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回家。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命令,美國對全球逾百國家徵收10%至49%不等的關稅,為全球經濟投下「核彈」,其中對華徵收稅率達34%,累計則達54%;越南及柬埔寨更高達46%及49%。究竟這個所謂「對等關稅障礙」是如何計算出來?

美國知名財經記者蘇洛維耶斯基(James Surowiecki)在社交平台X發文,解釋特朗普如何「捏造」美國被他國徵收的所謂「關稅稅率」,作為自己濫加關稅的借口。

蘇洛維耶斯基也不禁慨嘆所謂關稅稅率計算法如此「荒唐」。X截圖

蘇洛維耶斯基也不禁慨嘆所謂關稅稅率計算法如此「荒唐」。X截圖

蘇洛維耶斯基表示,美政府給出的他國對美稅率實際上並非如其所聲稱的那樣以「關稅稅率+非關稅壁壘」計算得出。相反,對於每個國家,只是將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將這個比率當做所謂「該國對美稅率」。

蘇洛維耶斯基舉例說,美國對印尼的貿易逆差是179億美元,印尼對美國的出口額為280億美元,兩者相除的比例即為美方聲稱印度尼西亞向美國收取的64%關稅稅率。特朗普據此宣布,美國對印尼亞徵收「已優惠」的「對等關稅」,僅為印尼對美國所謂「稅率」的一半,即32%。

若以此「對等關稅障礙」的計算方程式套用在中國,2024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為2954億美元,同年美國自中國進口金額為4389億美元,兩者相除得出67%;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商品稅率高達34%,累加現有關稅則達54%,美國已對華提供稅率「優惠」了,算法「簡單又粗暴」。

至於台灣,2024年美國對台灣貿易逆差739億美元,而美國自台灣進口金額為1162億美元,相除得出64%,現時美對台灣徵收32%稅率,即最後美對台課徵約一半的關稅。

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稅率計算法, 被指具「欺騙性」。AP圖片

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稅率計算法, 被指具「欺騙性」。AP圖片

美方所宣布的其他國家對美「稅率」以及美國徵收的所謂「優惠對等關稅」也是以類似的方式計算得出。

至於美國對那些國家有貿易順差的話,那些國家所謂對美國的「對等關稅障礙」就一律作成10%,舉例2024年美國對英國有11.9億美元貿易順差,所以就創作成英國對美國的「對等關稅障礙」是10%。

以此脫離現實的方程式計算全球180國及地區的所謂「對等關稅障礙」,蘇洛維耶斯基慨嘆:「What extraordinary nonsense this is (這多麽荒唐啊)」、「This is so dumb and deceptive(這是如此愚蠢和具欺騙性)」。

蘇洛維耶斯基還表示,與美國有貿易協定的韓國,不可能如特朗普宣稱的那樣對美國的出口商品徵收50%的關稅,歐盟也沒對美收取39%的關稅。

商務部回應表示,美方在主觀、單方面評估基礎上,得出所謂「對等關稅」,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霸淩做法。AP圖片

商務部回應表示,美方在主觀、單方面評估基礎上,得出所謂「對等關稅」,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霸淩做法。AP圖片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月3日就美方宣布對等關稅回應稱,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發言人表示,美方聲稱自己在國際貿易中吃了虧,以所謂「對等」為由提高對所有貿易夥伴的關稅,這種做法罔顧多年來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也無視美方長期從國際貿易中大量獲利的事實。美方在主觀、單方面評估基礎上,得出所謂「對等關稅」,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嚴重損害相關方的正當合法權益,是典型的單邊霸淩做法。對此,很多貿易夥伴已經表達強烈不滿和明確反對。

發言人說,歷史證明,提高關稅解決不了美國自身問題,既損害美國自身利益,也危及全球經濟發展和產品供鏈穩定。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單邊關稅措施,與貿易夥伴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