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就23條立法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提交修正案,修正案已經得到立法會法案委員會通過,立法會內會亦通過經修訂的條例草案,23條立法轉入直路,立法會大會將會快速恢復二讀辯論,將條例草案交由立法會大會討論表決。
在中美激烈衝突的年代,23條立法,早立一日,香港早一日安全,立法會宜速戰速决,討論表决。
從傳媒人的角度,23條立法草案中涉及的兩大範疇「國家秘密」和「境外干預」,是媒體較為關注的。前者涉及資訊的獲取,後者則因為新聞人涉外交流的機會較多。我自己參與了幾場的諮詢會,與負責草擬條文的官員交流互動中,釐清了相關罪行的元素。
例如,傳媒運作上最關注的「非法披露國家秘密」罪,諮詢文件公布後,外界有一些偏激的論調認為,媒體評論兩句香港經濟就會犯法。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以「三連中」澄清,當中包括披露權限、危害國家安全的程度和犯罪意圖,如果用自己專業知識評論經濟環境,沒有使用政府內部機密文件的內容,根本不會違法。
政府回應新聞界對「非法披露國家秘密」罪的關注,接納意見,草案加入「公眾利益」抗辯 ,具體説明了重大公眾利益的相關情景,可以說是减少誤解。
至於「境外干預」罪,香港記協講到相當嚇人,擔心傳媒出席任何由與外國政府有關聯的商會、基金會舉辦或資助的記者會、體育比賽等,可被視作「配合境外勢力」;港大法律學院客座教授陳文敏接受報章訪問時質疑,「境外干預罪」字眼含糊。
我早前已發文講過,簡單來說,港版「境外干預罪」,禁止配合境外勢力,使用不當手段帶來干預效果。提控刑事罪行要入罪殊不容易,首先要證實有犯罪行為(actus reus),「境外干預罪」的犯罪行為包括:一是配合境外勢力,二是使用不當手段,三是帶來干預效果,三者缺一不可。其次亦要證明有犯罪意圖(mens rea),如果涉案人在毫不知情下被人欺騙利用,即使真正參與一個境外干預的罪行,有犯罪行為,但他亦可以以無犯罪意圖辯護脫罪。
不過,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不同界別人士,特別是商界有意擔心境外干預罪會影響到正常的商務交流。政府聽取了在立法會在草案委員會階段提出的意見,最後修訂的版本中,建議在境外干預罪前面加上「危害國家安全」六個字,變成「危害國家安全的境外干預罪」,凸顯了正常的國際交流不受新法例影響,但控罪元素沒有改變。明示有關罪名只規管涉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釋除商界和新聞界的疑慮。
總體來說,政府在聽取了社會各界的意見和法案委員會逐條審議後,23條立法條文得以完善,期間對包括新聞界在內的一些關注,通過公開討論得以釐清。完善後的23條立法版本,釋除疑慮,罪行清晰,的確可以築起保護國安的屏障,也不會傷及無辜。
盧永雄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2日宣布他的瘋狂加稅計劃,向中國加徵34%關稅。中國在兩日後強硬回應,宣布反加徵美國商品34%關稅。中國是迄今唯一一個國家,夠膽在美國的恐嚇之下,全面反制美國。國家面對霸權毫不退縮,做得漂亮。
特朗普推動這場荒謬的貿易戰,首先就觸發美股崩盤,繼而引發全球股災和貿易大混亂。美國人選出這樣一個總統,可以對世界造成這麼大的禍害,其中關鍵原因,是他發動一場既鲁莽又無理的貿易戰。
第一,以謊言作決策開端。特朗普首先捏造各國對美國徵收的「關稅」,然後號稱減一半就是他對各國加徵關稅的稅率。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指,特朗普在貿易議題上已經「發瘋失控」,特朗普所指稱外國收取的關稅更是完全虛假。克魯格曼指以歐盟為例,實際上向美國徵收的關稅不足3%,而特朗普就指稱歐盟向美國徵收的關稅達到39%,克魯格曼質疑特朗普究竟是故意撒謊還是純粹無知。
白宮經濟顧問納瓦羅是這次貿易戰的主要推手,他接受訪問的時候,仍然死撐這個所謂外國對美國徵收的關稅,「是估算貨幣操縱、增值稅扭曲、傾銷、出口補貼、技術性貿易障礙、農業貿易障礙、配額、禁令、仿冒、知識產權竊取等所有因素」。納瓦羅嘗試令人相信,這個所謂外國加徵的關稅是他們精密計算出來。
不過,美國著名財經記者蘇洛維耶斯基就直接踢爆,指這個所謂外國「關稅」是特朗普捏造,方法是用美國對一個國家的貿易逆差數字,除以那個國家對美國的出口額,就將這個比率硬稱作為那個國家對美國的「關稅率」,與納瓦羅所說的計算完全無關。印證美國聲稱各國對美國徵收的所謂「關稅」,發現蘇洛維耶斯基的講法百分百正確。
美國一個這麼大的國家,竟然可以用謊話作為決策的依據,美國人會不會感到羞恥呢?
第二,以霸權逼人跪低。以中國台灣為例,特朗普一直無理指控台灣竊取了美國的芯片業,其實是當年美國不願意做芯片製造這些辛苦功夫,讓芯片製造業外流的結果。特朗普一上台就聲稱要對台灣的芯片加徵100%關稅,賴清德當局面對美國霸權,腰骨很軟,馬上跪低,接受台積電在美國逼迫之下,在美國再加碼1000億美元的投資,前後台積電投資了1650億美元,等於將台積電最先進的2、3納米製程芯片產能,一半搬去美國。
台灣滿以為這樣就可以換取美國的善待。在4月1日美國加關稅前夕,民進黨的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在立法院會議時這樣說,「特朗普絕不是你們想像的,我預估美國對台灣加關稅可能在10%左右,明天就會見真章....我夠資格代表部長回答,國安總結我有參加,我看過他們的預估。」
結果一日之後,民進黨就被美國打臉。特朗普就是按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那條神奇公式,計出台灣對美國徵收64%的關稅,所以就決定加徵台灣32%關稅,完全不是台灣預估的10%。台灣今天割一城,明天割一城,將肉都割光了,但是換來完全無差別對待,這就是對特朗普投降的下場。
第三,以隨意取代規則。按特朗普的捏造關稅方程式,那些對美國並無貿易順差、反而對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國家或地區,特朗普一律創作其對美國徵收的關稅是10%,然後同樣對這些國家和地區加徵10%的關稅。香港是根據世貿組織規定的獨立關稅區,按美國商務部的數字,2024年美國對香港不但沒有貿易逆差,而且有貿易順差,美國對香港的商品貿易順差是219億美元。按特朗普的捏造關稅方程式,香港就應該等同新加坡、澳洲、英國等地,被美國加徵10%的關稅。但是特朗普就直接將香港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對中國再度加徵34%關稅的時候,同樣加徵香港相同的稅率,可說橫蠻無理,連自己定的規則都不遵守。
世貿組織的前身是關稅貿易總協定,是美國一手推動之下建立,美國對自己一手創立的國際規則說用就用、說丟就丟,還有什麼信用可言呢?
美國是所謂的民主政制,一般人形容,民主制的最大好處有兩個:第一,即使不能選出最好的領袖,但是不會選出最壞的領袖。特朗普看來是一個例外;第二,民主制下即使第一次選舉犯錯誤,選出錯的領袖,但是4、5年之後第2次選舉,就會將壞領袖踢落台,重新選出好領袖。特朗普顯然亦非如此,是被美國人重新選舉推上台的。
不要告訴我4年之後美國會怎樣怎樣,因為4年之內特朗普已經可以搞到世界大亂,他損害美國人,要美國人捱高通脹,我們可以不理。但是他輸出混亂,令全世界人民同樣受苦,這就關乎世界人民的切身利益,試問美國人怎樣去為特朗普做出的災難,負起責任呢?
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近日訪問格陵蘭時表示,「我們對這個多年來我們一直崇拜的國家美國,還能相信什麼呢?」她的話很值得親美派反思。誰能再相信一個謊言帝國呢?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