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歐洲這個「待宰的提款機」  是時候和中國改善關係

博客文章

歐洲這個「待宰的提款機」  是時候和中國改善關係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歐洲這個「待宰的提款機」  是時候和中國改善關係

2025年03月27日 19:21 最後更新:22:05

美國特朗普政府一班防務高官的秘密對話外洩,暴露了歐洲的悲慘地位。

美國內閣高官在空襲也門胡塞武裝前,錯誤拉了一個記者入即時通訊群組。在群聊的對話當中,副總統萬斯說到空襲也門打通蘇伊士運河航道,但美國只有3%的貿易通過蘇伊士運河,而歐洲就有40%。萬斯說,「我只是討厭再次救助歐洲」。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也附和說,「我完全同意對歐洲免費搭車的厭惡,這太可悲了」。特朗普內閣對歐洲的輕蔑,至此表露無遺。

事後歐美媒體對事件深表震驚,美國《彭博社》坦言,歐洲人不必再存在幻想,如今他們在特朗普團隊眼中的角色,已經昭然若揭,歐洲既是「可悲的累贅」,也是「待宰的提款機」,短期來看,此事的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長期來看,歐洲在防務上必須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已經無法逆轉。

特朗普上任後,全面扭轉對俄羅斯的關系,美俄自行開啓和談,將歐盟和烏克蘭排除出談判桌外。特朗普又威脅要對歐洲大幅加徵關稅,並逼迫歐洲國家大幅增加國防開支至佔GDP 5%,已經搞到歐洲大起恐慌。

自二次大戰之後,美國建立軍事同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和蘇聯集團的華沙公約組織對抗。美國當然並不是慈善國家,建立北約並非純粹爲了幫助歐洲,美國在藉此擴展跨太平洋的影響力,在歐洲大陸上大幅駐軍,確立自己取代英國成爲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國付出實打實的軍費開支,但換來美元霸權的龐大戰略利益。

如今美國不再強盛,債台高築,就開始算舊帳,要扭轉和歐洲的關係。美國整體的戰略是由外向轉成爲內向,以美國本土利益爲優先。在歐洲問題上,主要和俄羅斯講好數就說了算。美國現在有800個駐外軍事基地,最多在德國有174個。北約1.1萬億美元的年開支,美國佔了65%。如美國減少在歐洲駐軍,削減兩成開支,可減少1400億美元支出。歐洲國家吃了幾十年的和平紅利,如今就要夢醒了。

德國著名哲學家,95歲的爾根.哈貝馬斯,3月21日在德國《南德意志報》發表文章,題爲《對歐洲的思考》,可以說是對歐洲現狀的當頭棒喝。哈貝馬斯直指「美國領導下的西方已經瓦解」。

哈貝馬斯直指,特朗普再次當選時的怪異表現,和令人困惑的就職演講,已是一記重擊,讓德國和鄰國波蘭這樣的國家,對美國作爲領導力量的穩定性的最後幻想也破滅了。

他說,「特朗普這位演講者對即將到來的黃金時代的不切實際召喚,以及自戀的舉止,讓習慣於以往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的電視觀眾,感覺仿佛在觀看一場精神病理學案例的臨床展示。然而,會堂內的熱烈掌聲以及馬斯克和矽谷其他重量級人物充滿期待的支持,無疑表明了特朗普核心圈的決心,即按照傳統基金會早已制定的路線圖,進行國家的制度重建。」

他續指, 從歐洲的角度而言,這個時代轉折帶來深遠的影響,歐洲如果不能夠在新形勢下快速應對,將會陷入超級大國衰落的漩渦。

哈貝馬斯是極有名氣的德國哲學家,是西方馬克斯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的核心人物,他對西方變局的分析一針見血。過去歐盟的核心領導,例如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是一個親拜登政府的白左政客,在政治上反俄抗中,近年歐洲和中國的關係日漸疏遠,和拜登政府支撐這些白左政客不無關係。不過特朗普上台就令他們這種美歐同盟土崩瓦解,特朗普不但討厭白左政客,他的左右手馬斯克還公然支持歐洲的極右政黨,美歐決裂已經是鐵一般的事實,所以無論多傻的歐洲政客,都已經開始想扭轉中歐的惡劣關係。

歐洲高官近期密集訪華,相信中歐關係改善也逼在眉睫,中歐有可能在歐洲對中國電動車加稅問題上,恢復談判甚至達成協議,這個也是香港的一個機遇。過去在白左思潮主導之下,香港都是被針對的目標,去年年底歐洲議會甚至想推動歐盟撤銷香港的特殊關稅待遇。不過轉變來得太快,隨着中歐關係改善,香港和歐洲的關係,亦會迎來進一步改善的機遇。

盧永雄

西方國家對外國指手劃腳的日子,應該走到盡頭了,因為他們自己已經完全喪失道德高地。

英國政府最新發表《香港半年報告》,雖然以英國這種高高在上的取態而言,該報告對香港並非一面倒批評,報告結論部分表示,香港保留經濟、貨幣和金融領域的自治權,香港普通法和司法制度繼續獨立裁決民事、商業和刑事案件。但《報告》仍然就香港的政治問題意見多多,聲稱《香港國安法》繼續侵犯香港和海外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又批評香港對異見人士和新聞自由持續打壓,揚言關注黎智英、民主派人士及《立場新聞》記者遭到政治檢控等等。

英國政府這份報告,充斥著陳詞濫調,但是放在特朗普重新執政的年代,卻充滿著黑色幽默的味道。英國無視特朗普放火,卻在管香港點燈。

第一,政治自由。英國政府報告指,香港對黎智英和泛民主派人士的檢控,影響政治自由。但是美國對政治自由的殺傷,比香港嚴重得多。2021年1月,特朗普支持者不接受特朗普選舉失敗,衝到美國國會山騷亂,結果其中一個主要煽動者、極右團體「驕傲男孩」領袖塔里奧(Enrique Tarrio),他雖然不在現場,但是就被判處22年的監禁。到特朗普今年1月上台之後,就馬上特赦了塔里奧,塔里奧出獄之後聲言要「報復」,話「驕傲男孩」未來將「一如既往」。

這個事件邏輯上只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塔里奧這班人,就好像香港的激進分子一樣,他們發表的言論煽動暴力,意圖顛覆政府,最後受到法律制裁,但美國激進份子受到的刑罰,遠比香港的同類高。這就是拜登政府的理念。第二個可能是,這班人暴力示威有理,只是受到政治檢控,所以應該特赦他們,這就是特朗普政府的理念。不知英國政府認為如何分析美國的事態?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政治檢控塔里奧、支持他報復?

第二,學術自由。英國政府的報告認為,香港實施《國安法》令學術界失聲。但現實上真正失聲的是美國的學術界,其中被針對的焦點是哥倫比亞大學。哥大被特朗普認定為反猶份子的溫床,特朗普2.0開始後,就向哥大開刀。在3月8日,哥大一個巴勒斯坦裔的研究生馬哈茂德·哈利勒被美國移民部門拘捕,哈利勒曾參加反對以色列出兵加沙地的抗議活動。

哈利勒其實已經擁有綠卡,有美國的永久居留權,他的妻子是美國公民,而且已經懷孕8個多月。但美國白宮和國土安全部回應哈利勒被拘捕時說,「哈利勒支持恐怖組織」,美國將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定性為恐怖組織,美國正尋求將哈利勒驅逐出境。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面警告,今後還有很多像哈利勒這樣支持恐怖分子和反猶太的人,會被捕並遭到驅逐。香港何曾驅逐永久居民?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逼害哈利勒?

哥倫比亞大學更是特朗普開刀的對象。3月初,特朗普政府暫停向哥大提供4億美元的聯邦資金,透過關水喉壓逼哥大要接受政府的管控措施,結果哥大在3月21日跪低,在一份備忘錄裡默許了幾項政府的要求,包括推進在校園裡面禁止戴面罩的計劃,賦予安全官員在校園的逮捕權,任命一名新的高層管理人員主管提供中東研究課程的院系等。

特朗普政府要求哥大將有很多學生示威的中東、南亞和非洲研究系,置於「學術接管」之下至少5年,剝奪教職員工的控制權。「學術接管」是極罕見舉措,指大學管理層通過任命院系外的教授或管理人員接管該院系、修復運轉失常院系。英國《路透社》評論說,美國政府提出這樣的要求是「聞所未聞」。

特朗普是赤裸裸地進行學術審查,連英國的通訊社都提出批評,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干預哥大學術自由?

第三,新聞自由。英國政府報告將香港按《國安法》檢控作出煽動的新聞媒體,侵犯了新聞自由。但在美國,即使媒體不作出煽動,只要不服從政府的指令,記者的新聞自由就會大受干擾。特朗普政府將墨西哥灣改稱為美國灣,《美聯社》不跟隨改變,特朗普就禁制美聯社進入白宮和總統專機空軍一號採訪,干擾新聞自由的動機昭昭明也。英國政府有批評嗎?

第四,法治。英國政府報告批評香港法治受損。真正無法無天的是美國,不單可以讓一個犯重罪的人出任美國總統,還可以不理法庭判決特赦重犯。這還不止,更要去逼迫律師。美國的頂級法律事務所「寶維斯法律事務所」(Paul Weiss)被認為支持拜登政府,為民主黨議員服務,特朗普就將矛頭指向它。特朗普在3月14日發布行政命令,懲罰曾經任職這個事務所的律師波梅蘭茨和寶維斯事務所,下令剝奪寶維斯員工的任何政府安全許可,限制該律師事務所進入聯邦大樓,並採取措施撤銷政府與該律師事務所及其客戶的合約。

寶維斯事務所去年的營收有26.3億美元,特朗普的命令意味著包括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以及環球資產管理公司阿波羅全球管理等,不能夠再成為該事務所的客戶,事務所將會蒙受重大損失。結果寶維斯事務所的一把手卡普跪低,走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達成協議。

結論是,英國對香港指手劃腳,但美國的情況比香港差一百倍,英國卻噤若寒蟬。奉勸大英帝國一句,在如今混亂的世道,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不要再對其他國家或地區說三道四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