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仙女散花式」公共醫療不可持續

博客文章

「仙女散花式」公共醫療不可持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仙女散花式」公共醫療不可持續

2025年03月26日 18:03 最後更新:03月27日 10:06

政府加費通常會招來怨聲,最近宣布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方案亦不例外,對於使用者而言,無論如何都增加了他們的開支。新建議將公立醫院急症室收費,由現時180元增至400元,危急類病人可獲豁免,其他普通科、專科門診及住院病牀等收費亦都提升。

有一個實際例子,一個中年婦女睇政府眼科,她說醫生開3隻藥和一枝抗病毒藥膏,單是那枝藥膏價錢都數以百計,睇一次醫生開4枝藥膏給她用16個星期,本來收15元,新收費加到20元,講加幅33%好似好多,但實額很少,還有什麼可以批評呢?因為出外睇私家醫生單是診金,坊間眼科專科醫生最平都要600,政府加到250元,都沒有什麼好投訴了。

可以形容新措施是「必要之惡」(Necessary evil)。正如政府消息人士說,現行公營醫療系統的資助額如「仙女散花」,無區別收費,所有市民的「共付額」都是2.4%,長遠不可持續。如不改革,「整個公營醫療系統會崩潰」。政府目前的改革方向是把市民「共付額」2.4%逐步提高,而政府的公營資助率,就由現在的97.6%,第一步在新措施於明年元旦實施之後降至94%,到2030年再降至90%。

目前這種「仙女散花」式資助,最明顯的濫用是急症室,最誇張的例子就是腳痕都去急症室。老人家不怕等得久,這樣就佔用了急症室的資源。由於急症室的收費只是180元,不少人認為看急症室好過輪街症,當然也好過看私家醫生,所以改革的整體方向是減少濫用,能者共付。新措施估計可以節省30億元的資源,但政府表示,這30億元也會完全投入到醫療體系之內。

說新措施是「必要之惡」,為何是必要呢?就是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未來醫療開支將極度驚人,會令到香港的財赤壓力進一步急速擴大,問題會在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第一,人口老化對醫療需求龐大。香港的全球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預計去到2039年,65歲以上人口將佔人口31%,老年人慢性病很多,醫療需求龐大。

第二,醫療開支增速失控。香港過去10年,公共醫療衛生開支實質年增長5.6%,遠高於本地生產總值的2%年均增長。10年前2015年,公共醫療的經常性開支是500多億,到10年後的今天,2024年度的醫療衛生開支1302億,10年增幅近一倍半。醫療衛生是政府最大開支,開支佔政府總開支16%,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中。

第三,資助額高負擔沉重。在香港的醫療體系,公營醫療是佔主導地位,特別是住院的治療,但是公營醫療的市民「共付額」只是2.4%,政府在沉重資源壓力下,難以快速擴大公營醫療服務,客觀就導致服務輪候時間越來越長,例如專科門診經常都要輪候兩年以上。公共醫療供應不足,非急病難治,除了醫生人手短缺之外,也都有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面對這麼複雜難解的問題,如不改革,20、30年之後香港的公營醫療體系就會崩潰。

如今政府改革方向有兩方面,其一是提高市民共付的比率,減少政府的資助,以騰出資源應付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新增醫療需求。其二是香港過去的醫療體系重心偏向治療,未來會轉向預防為主,政府正在不斷提供新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例如「慢病共治計劃」,提供便捷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篩查服務,希望及早提升市民的健康,預防慢性病惡化,減少對醫院服務的需求。

總體而言,今次進行醫療改革,加費比例不低,但實額有限。政府不改革最容易,不做不錯,但會後下一代留下巨大炸彈。香港的公共醫療體系已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否則到醫療體系崩潰時,受害的仍然是一般市民。

盧永雄

西方國家對外國指手劃腳的日子,應該走到盡頭了,因為他們自己已經完全喪失道德高地。

英國政府最新發表《香港半年報告》,雖然以英國這種高高在上的取態而言,該報告對香港並非一面倒批評,報告結論部分表示,香港保留經濟、貨幣和金融領域的自治權,香港普通法和司法制度繼續獨立裁決民事、商業和刑事案件。但《報告》仍然就香港的政治問題意見多多,聲稱《香港國安法》繼續侵犯香港和海外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又批評香港對異見人士和新聞自由持續打壓,揚言關注黎智英、民主派人士及《立場新聞》記者遭到政治檢控等等。

英國政府這份報告,充斥著陳詞濫調,但是放在特朗普重新執政的年代,卻充滿著黑色幽默的味道。英國無視特朗普放火,卻在管香港點燈。

第一,政治自由。英國政府報告指,香港對黎智英和泛民主派人士的檢控,影響政治自由。但是美國對政治自由的殺傷,比香港嚴重得多。2021年1月,特朗普支持者不接受特朗普選舉失敗,衝到美國國會山騷亂,結果其中一個主要煽動者、極右團體「驕傲男孩」領袖塔里奧(Enrique Tarrio),他雖然不在現場,但是就被判處22年的監禁。到特朗普今年1月上台之後,就馬上特赦了塔里奧,塔里奧出獄之後聲言要「報復」,話「驕傲男孩」未來將「一如既往」。

這個事件邏輯上只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塔里奧這班人,就好像香港的激進分子一樣,他們發表的言論煽動暴力,意圖顛覆政府,最後受到法律制裁,但美國激進份子受到的刑罰,遠比香港的同類高。這就是拜登政府的理念。第二個可能是,這班人暴力示威有理,只是受到政治檢控,所以應該特赦他們,這就是特朗普政府的理念。不知英國政府認為如何分析美國的事態?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政治檢控塔里奧、支持他報復?

第二,學術自由。英國政府的報告認為,香港實施《國安法》令學術界失聲。但現實上真正失聲的是美國的學術界,其中被針對的焦點是哥倫比亞大學。哥大被特朗普認定為反猶份子的溫床,特朗普2.0開始後,就向哥大開刀。在3月8日,哥大一個巴勒斯坦裔的研究生馬哈茂德·哈利勒被美國移民部門拘捕,哈利勒曾參加反對以色列出兵加沙地的抗議活動。

哈利勒其實已經擁有綠卡,有美國的永久居留權,他的妻子是美國公民,而且已經懷孕8個多月。但美國白宮和國土安全部回應哈利勒被拘捕時說,「哈利勒支持恐怖組織」,美國將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定性為恐怖組織,美國正尋求將哈利勒驅逐出境。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面警告,今後還有很多像哈利勒這樣支持恐怖分子和反猶太的人,會被捕並遭到驅逐。香港何曾驅逐永久居民?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逼害哈利勒?

哥倫比亞大學更是特朗普開刀的對象。3月初,特朗普政府暫停向哥大提供4億美元的聯邦資金,透過關水喉壓逼哥大要接受政府的管控措施,結果哥大在3月21日跪低,在一份備忘錄裡默許了幾項政府的要求,包括推進在校園裡面禁止戴面罩的計劃,賦予安全官員在校園的逮捕權,任命一名新的高層管理人員主管提供中東研究課程的院系等。

特朗普政府要求哥大將有很多學生示威的中東、南亞和非洲研究系,置於「學術接管」之下至少5年,剝奪教職員工的控制權。「學術接管」是極罕見舉措,指大學管理層通過任命院系外的教授或管理人員接管該院系、修復運轉失常院系。英國《路透社》評論說,美國政府提出這樣的要求是「聞所未聞」。

特朗普是赤裸裸地進行學術審查,連英國的通訊社都提出批評,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干預哥大學術自由?

第三,新聞自由。英國政府報告將香港按《國安法》檢控作出煽動的新聞媒體,侵犯了新聞自由。但在美國,即使媒體不作出煽動,只要不服從政府的指令,記者的新聞自由就會大受干擾。特朗普政府將墨西哥灣改稱為美國灣,《美聯社》不跟隨改變,特朗普就禁制美聯社進入白宮和總統專機空軍一號採訪,干擾新聞自由的動機昭昭明也。英國政府有批評嗎?

第四,法治。英國政府報告批評香港法治受損。真正無法無天的是美國,不單可以讓一個犯重罪的人出任美國總統,還可以不理法庭判決特赦重犯。這還不止,更要去逼迫律師。美國的頂級法律事務所「寶維斯法律事務所」(Paul Weiss)被認為支持拜登政府,為民主黨議員服務,特朗普就將矛頭指向它。特朗普在3月14日發布行政命令,懲罰曾經任職這個事務所的律師波梅蘭茨和寶維斯事務所,下令剝奪寶維斯員工的任何政府安全許可,限制該律師事務所進入聯邦大樓,並採取措施撤銷政府與該律師事務所及其客戶的合約。

寶維斯事務所去年的營收有26.3億美元,特朗普的命令意味著包括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以及環球資產管理公司阿波羅全球管理等,不能夠再成為該事務所的客戶,事務所將會蒙受重大損失。結果寶維斯事務所的一把手卡普跪低,走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達成協議。

結論是,英國對香港指手劃腳,但美國的情況比香港差一百倍,英國卻噤若寒蟬。奉勸大英帝國一句,在如今混亂的世道,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不要再對其他國家或地區說三道四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