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創明天獎學金」嘉許16名品學兼優大學生 下屆增設創科奬為創科發展添動力

社會事

「創明天獎學金」嘉許16名品學兼優大學生 下屆增設創科奬為創科發展添動力
社會事

社會事

「創明天獎學金」嘉許16名品學兼優大學生 下屆增設創科奬為創科發展添動力

2024年04月17日 20:00 最後更新:23:16

為表揚及鼓勵才學兼優,堅毅不屈及熱心服務社會的學生,「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連續第四年推出「創明天獎學金」,今年收到本地13間大專院校超過250名優秀學生申請。

經過評審團包括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香港科學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香港教育大學前校長張仁良教授及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的選拔,由於申請者表現優越,最終決定奬學金名額由15名增至16名,每人獲發港幣五萬元獎學金,6月份更可參與基金為得獎同學舉辦的北京交流團,認識國家發展。

更多相片
第四屆「創明天獎學金」的16名得奬者與主禮嘉賓包括(前排)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左四)、中聯辦青年工作部二級巡視員張國來(右四)、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左三)和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右三)合照。

第四屆「創明天獎學金」的16名得奬者與主禮嘉賓包括(前排)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左四)、中聯辦青年工作部二級巡視員張國來(右四)、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左三)和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右三)合照。

十六位得獎人與一眾嘉賓,以及院校代表合照。

十六位得獎人與一眾嘉賓,以及院校代表合照。

十六位得獎者與一眾嘉賓合照。

十六位得獎者與一眾嘉賓合照。

大灣區基金主席黃永光致辭時說:得獎同學在他們各自領域有優異的表現,將成為香港發展的新驅動力。

大灣區基金主席黃永光致辭時說:得獎同學在他們各自領域有優異的表現,將成為香港發展的新驅動力。

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表示:「希望得奬同學們繼續奮發向上,以熱誠和自身所長貢獻國家和香港,並鼓勵和啟發更多青年朋友一起積極參與建設社會。」

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表示:「希望得奬同學們繼續奮發向上,以熱誠和自身所長貢獻國家和香港,並鼓勵和啟發更多青年朋友一起積極參與建設社會。」

獲獎同學香港城市大學的劉宥成(Raymond)及香港理工大學的許懿楠(Deanna)在典禮上分享他們的奮鬥故事。

獲獎同學香港城市大學的劉宥成(Raymond)及香港理工大學的許懿楠(Deanna)在典禮上分享他們的奮鬥故事。

十六位得獎者與一眾嘉賓合照。

十六位得獎者與一眾嘉賓合照。

第四屆「創明天獎學金」的16名得奬者與主禮嘉賓包括(前排)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左四)、中聯辦青年工作部二級巡視員張國來(右四)、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左三)和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右三)合照。

第四屆「創明天獎學金」的16名得奬者與主禮嘉賓包括(前排)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左四)、中聯辦青年工作部二級巡視員張國來(右四)、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左三)和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右三)合照。

基金自推出「創明天奬學金」以來,一直得到香港各大院校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及關注,為了進一步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確立香港發展成為「八大中心」之一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基金特別於下一屆「創明天奬學金」中增設「創科奬」,專為修讀STEM學科的博士課程學生而設,鼓勵更多本地青年加入科研行列,培育人才,為創科發展帶來新動力。

「創科奬」名額共10個,每名得奬學生可獲港幣八萬元奬學金,申請安排將與下一屆「創明天奬學金」同步開放。

十六位得獎人與一眾嘉賓,以及院校代表合照。

十六位得獎人與一眾嘉賓,以及院校代表合照。

今年的「創明天獎學金」頒授典禮已於4月17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出席嘉賓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青年工作部二級巡視員張國來、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香港科學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香港教育大學前校長張仁良教授、香港都會大學副校長(研究及學生發展)郭予光、香港演藝學院副校長(學術)文國端、香港樹仁大學協理副校長(學生事務)葉秀燕、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學務副校長(學生發展)甄潔明,以及多間大專院校代表等。

十六位得獎者與一眾嘉賓合照。

十六位得獎者與一眾嘉賓合照。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黃永光致歡迎辭時表示,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確立香港發展「八大中心」的定位,包括不同領域如創科、文化藝術、金融貿易、法律等。這些不同範疇的發展正正提供給青年朋友多元化的機遇。得獎同學在他們各自領域有優異的表現,將成為香港發展的新驅動力,積極參與大灣區的建設。

大灣區基金主席黃永光致辭時說:得獎同學在他們各自領域有優異的表現,將成為香港發展的新驅動力。

大灣區基金主席黃永光致辭時說:得獎同學在他們各自領域有優異的表現,將成為香港發展的新驅動力。

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致辭時表示,獲獎同學不單品學兼優,在社會服務方面亦有卓越表現,是廣大青年的楷模。希望同學們繼續奮發向上,以熱誠和自身所長貢獻國家和香港,並鼓勵和啟發更多青年朋友一起積極參與建設社會。

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表示:「希望得奬同學們繼續奮發向上,以熱誠和自身所長貢獻國家和香港,並鼓勵和啟發更多青年朋友一起積極參與建設社會。」

署理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梁宏正表示:「希望得奬同學們繼續奮發向上,以熱誠和自身所長貢獻國家和香港,並鼓勵和啟發更多青年朋友一起積極參與建設社會。」

今屆16名得獎學生各具優勢,他們的故事凸顯了年輕人創意澎湃、衝破障礙、堅毅不撓的特質,為正面對人生不同挑戰的年輕人,帶來激勵及啟發。其中兩位獎學金得主香港城市大學工商管理學士(環球商業系統管理)四年級學生劉宥成,以及香港理工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學士五年級學生許懿楠代表得奬者分享他們的奮鬥故事,並向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致謝。

劉宥成:戰勝ADHD  成績優異回報社會

劉宥成生於基層家庭,年幼時被診斷患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為了治療ADHD,他的父母選擇了最難行的路,不靠藥物醫治,而是以漫長的行為治療,包括訓練游泳及彈鋼琴培養專注力。他指,為了練水,小學時要每天凌晨五時起床,放學後要對著拍子機練琴。後來其父母離異,升中的結果亦不理想,被派到Band 3中學,令劉宥成大受打擊,但他未有放棄,反而發奮圖强,急起直追,考獲全級第一,重新考入Band 1中學繼續升學,最後更獲香港城市大學心儀學科取錄。來自基層家庭,令他更加體會到基層學生的艱難,積極投身公共服務,幫助社會弱勢社群,包括參與義工活動、開解受情緒病影響的學生、派免費飯盒支援社區長者等。去年,他成為廉政公署在聯合國的代表之一,以青年諮詢委員的身份協助制定全球反貪指南,拓寬了其眼界,將來計劃投考公職,協助建設更美好的社會。

獲獎同學香港城市大學的劉宥成(Raymond)及香港理工大學的許懿楠(Deanna)在典禮上分享他們的奮鬥故事。

獲獎同學香港城市大學的劉宥成(Raymond)及香港理工大學的許懿楠(Deanna)在典禮上分享他們的奮鬥故事。

許懿楠:追求夢想 一再走出舒適地帶

許懿楠自小對環境保護有濃厚興趣,為了實踐夢想一直努力。她前年成功競逐全港性創新科技獎學金,幸運地成為25個獲獎者之一。為了把握赴美交流的難得機會,她不惜延後一年畢業;為了於交流期間學習一直夢寐以求的生態學,她沒有走捷徑,請求大學教授介紹相熟大學,而是逐間寫信去申請,幸運地獲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收錄,學習森林及野生動物生態學,令她收穫很豐富。

到翌年四月,許懿楠去了從未踏足的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交流,學習先進的地理資訊科技。期間透過網上認識一班非洲的大學生,和他們組隊參加國際能源比賽,其中一位尼日利亞同學即使停電,仍堅持用手機微弱的電和他們開會,令她深受感動,更深刻明白到能源的重要性,並提議把他的故事納入比賽內容之中。見識過世界之大,許懿楠領悟到個人的困難是微不足道的。

她現在於國際學生氣候網絡擔任幹事,為全球各地的學生提供支援,未來希望能夠深造環境科學,結合地理空間智慧,推動生態保育。

十六位得獎者與一眾嘉賓合照。

十六位得獎者與一眾嘉賓合照。

米靖言書法技驚四座 陳沛陶歌唱繞梁三日

是次獲獎同學除學業出眾,更多才多藝。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及康樂管理文學士(榮譽)四年級學生米靖言,擅長書法藝術,自創《字癒》品牌,透過不同平台分享作品,更曾與不同國際知名品牌合作,她於頒授典禮上即席揮毫,書寫基金的使命「助青年 創明天」;而另一得奬者香港浸會大學音樂學(榮譽)學士四年級學生陳沛陶醉心歌劇演唱,以優美聲線即場表演,令在場人士可以欣賞她的才藝。

除了上述四位代表,得獎學生還有香港都會大學馮沛穎、香港理工大學許子桂、嶺南大學高璇、香港中文大學林子朗、香港演藝學院劉嘉盈、香港中文大學劉穎潼、香港大學劉恩樂、香港科技大學老晉霆、香港都會大學譚嘉希、香港樹仁大學王建希、香港大學黃程灝和香港教育大學黃婷。

Tags:

大灣區

往下看更多文章

「嶺南文化之鳳城點心培訓計劃」首辦 逾30師生到順德學傳統製作技藝

2024年08月29日 14:05 最後更新:17:03

逾30名學生赴順德學習嶺南美食文化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與中華廚藝學院聯手合作,首次舉辦「嶺南文化之鳳城點心培訓計劃」,逾30名來自香港的學生和導師於8月前往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烹飪學院舉參加為期八天的培訓課程,學習傳統鳳城點心的製作技藝,亦是該校首次培訓來自香港的學生。

一連8日的培訓課程既有創新又有傳統,烹調方法涵蓋蒸、煮、焗、炸、燉、煎、炒,亦是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烹飪學院首次培訓來自香港的學生。

一連8日的培訓課程既有創新又有傳統,烹調方法涵蓋蒸、煮、焗、炸、燉、煎、炒,亦是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烹飪學院首次培訓來自香港的學生。

培訓由多位順德名廚親自授課,包括以創新技藝聞名的年輕師傅陳小東、著名點心師傅梁兆基,以及有「南粵點心泰斗」之稱的吳南駒等人。培訓計劃涵蓋了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烹飪方法,包括蒸、煮、焗、炸等多種技術,在培訓期間,學員們除了學習點心製作技巧,還有機會親身品嚐各式順德美食,深入體驗當地飲食文化。

推動粵菜文化傳承與創新

親自北上為學生打氣的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副行政總裁龔明明表示,選擇鳳城點心作為培訓內容,是基於鳳城是廣府粵菜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以及其點心的功夫。龔女士還親自品嚐了學員們創作的融合嶺南醒獅文化的創意點心「醒獅酥」,並對學生們的努力讚不絕口。

大灣區青年基金副行政總裁龔明明還親自品嚐學生製作的一款融合嶺南醒獅文化的創意中式點心——醒獅酥,讚不絕口。

大灣區青年基金副行政總裁龔明明還親自品嚐學生製作的一款融合嶺南醒獅文化的創意中式點心——醒獅酥,讚不絕口。

中華廚藝學院院長葉漢鵬則表示,這次培訓之旅不僅強化了香港學生的實踐技能,也讓他們對粵菜的文化底蘊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期待學生們將學到的鳳城點心技藝帶回香港,為香港這個「亞洲美酒佳餚之都」注入更多新元素。

為粵港飲食文化交流搭建橋樑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烹飪學院院長馮才敏亦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創意表示肯定,認為透過這次合作可推動傳承順德作為世界美食之都、並將中華美食文化宣揚國際。

來自中華廚藝學院的二年級學生黎寶桂分享到:「這次學習使我深刻了解了鳳城點心的製作特色,特別注重食材的質量和鮮味,讓我獲益良多。」她計劃回港後將所學融會貫通,創作更多創新的點心。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夥拍中華廚藝學院首辦「嶺南文化之鳳城點心培訓計劃」。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夥拍中華廚藝學院首辦「嶺南文化之鳳城點心培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