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常說「碳中和」,公司講ESG亦與「碳排放」有關,如何有效了解以及量度碳足跡?
香港理工大學最近發表了2024《施政報告》建議書,就「碳中和」城市、香港及大灣區科創發展、「一帶一路」合作以及生命科技健康與醫療四大主題提交建議。理大期望政府制定「碳中和」政策和發展藍圖時,更重要制定「碳審計」,才能計算能否達至目標。另外,理工大學亦計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並與香港及內地頂尖大學合作,在政策配套、商業運作模式等等去研究如何發展低空經濟,促進創科發展。
點擊看圖輯
理大副校長(研究與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左) (巴士的報記者攝)
香港致力於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少一半碳排放,要實現目標關鍵在於香港的發電模式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趙教授認為香港政府必定要盡快制定能源政策以及釐定定位發展的問題 (資料圖片)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 (右)
理大的2024《施政報告》建議書中倡議積極發展「低空經濟」 (資料圖片)
理大計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並與香港及內地頂尖大學合作去研究如何發展「低空經濟」(巴士的報記者攝)
理大副校長(研究與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左) (巴士的報記者攝)
可利用「綠氫」 達至本港「碳中和」目標
理大副校長(研究與創新)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汝恒教授接受《巴士的報》石榴台訪問時表示,香港致力於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少一半碳排放,要實現目標關鍵在於香港的發電模式:「發電佔了碳排放的比重很高,如果電力公司供電的方式改變不了,就很難達至減碳目標。」
香港致力於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2035年減少一半碳排放,要實現目標關鍵在於香港的發電模式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趙教授認為,政府已經有制定氫氣政策,而購買「氫氣」是其中一個方法。《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同意要達至「碳中和」一定要使用「綠氫」。趙教授補充:「製氫有不同的方法,用化石燃燒電解水分製氫,本身就有碳排放,而『綠氫』就是使用可再生能源。」趙教授進一步解釋:「在中學讀化學,製氫就是『水解』,H2O就變成H2。『綠氫』就是以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做『水解』過程。但這種做法成本太高,所需的空間亦很多。現在新疆有很大的地方及氣候條件,才可以做到。」
趙教授認為香港政府必定要盡快制定能源政策以及釐定定位發展的問題 (資料圖片)
趙教授說,香港可以考慮購買「綠氫」,但運輸能源等也有一系列的問題要解決:「所以香港政府是時候要想想一些政策,可以『再行快少少』主導整件究。香港科研實力不弱,內地的技術轉化落地是優勢,如果香港與內地給合,事實上可以引領世界。」趙教授認為香港政府必定要盡快制定能源政策以及釐定定位發展的問題,另外基建配套的配合以及市民負擔等,都是政府要周全考慮的問題:「所以,政府必須要有全盤計劃。」
設計圖片
引入「碳審計」制度助中小企迎接未來發展
趙教授又表示,要達至「碳中和」的目標,除了發電廠,也需要全民參與:「每一個機構、單位都要了解自己碳排放的水平,這就需要『碳審計』。現時上市公司要申報ESG,其中一項是報告碳排放的數據,事實上香港除了大公司,有更多的是中小型企業,他們現時沒有政策及支持。」盧永雄同意:「他們如果要實行時,要請會計師行幫助計算,必然令他們營運百上加斤。」趙教授表示,政府需要推行政策,鼓勵每一個企業關注碳排放及收集數據,讓整個城市計算到碳排放量,才能因應數據制定不同措施及方案。」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 (右)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兼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崔永康教授就補充:「數據不是自動產生出來,是需要上報,以及分析,這時就需要『碳審計』。政府裡有專家,亦可以與香港及內地高等院校團體合作。在我們的建議書當中也提及了『碳審計』全面實施如何去做,可以讓商業製造KPI,也讓市民知道自己碳排放,這樣才能鼓勵全民減碳。」
理大計劃設「低空經濟研究中心」倡大推低空經濟
《巴士的報》總編輯李彤,在專訪提及在理大的2024《施政報告》建議書中提及「低空經濟」,這是一種創新的方法去產生新的經濟產業的同時,也能達至「碳中和」。趙教授表示,香港發展低空經濟的步伐比內地城市慢:「小型飛行工具不只是送貨,內地已有很多城市已將低空經濟結合旅遊業,坐上去體驗及觀光。我們想吸引多點旅客,香港也有很多島嶼,都很適合低空經濟旅遊。事實上,飛行載具交通網絡的問題相對複雜,所以『河套區』港深及深港部分,是相當適合作『低空經濟』試驗區,這時政府一定要牽頭去做。」
理大的2024《施政報告》建議書中倡議積極發展「低空經濟」 (資料圖片)
理大計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並與香港及內地頂尖大學合作去研究如何發展「低空經濟」(巴士的報記者攝)
趙教授還透露,理大亦將會計劃成立「低空經濟研究中心」,並與香港及內地頂尖大學合作去研究如何發展「低空經濟」,促進創科發展:「低空經濟不只有無人機,亦蘊含政策研究、商業運作模式等。」「內地城市已經陸續去做了,香港不能再慢下去。」
理大科技及創新政策研究中心建議書全文:https://www.polyu.edu.hk/precit/research/publications/
收看石榴台專訪完整版:https://www.bp-links.com/p/7055
作為香港首批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企業,順豐速運(香港)有限公司(「順豐香港」)宣布,將聯手順豐集團旗下豐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豐翼」)構建「離島—北部都會區—大灣區」三階段低空物流網絡,全面提升香港智慧物流效能。
憑藉國家政策支持以及過去十年在內地的物流無人機營運經驗,順豐計劃在首階段試飛計劃中,以醫療緊急配送為切入點,實現離島地區24分鐘極速派送到市區,這一舉措將配合政府推動高效創新的低空經濟,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順豐香港將聯手順豐集團旗下豐翼科技積極在香港拓展物流無人機業務,構建「離島—北部都會區—大灣區」三階段低空物流網絡,全面提升香港智慧物流效能。
緊扣國家低空經濟政策 成功奠定物流無人機產業基石
豐翼於2015年開展研發載貨物流無人機,及至2018年獲國家民航局頒發全國首張無人機航空運作(試點)許可證,首創行業標準,在贛州建立首個鄉村物流驗證場景。隨後於2020年突破城市應用,在武漢、深圳、珠海開展「跨海跨區」常態化運營,單日最高配送量超過2萬件。去年,豐翼更獲中國民航局頒發全國首張《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成為全國第一家具備醫療冷鏈、緊急救援等場景資質的企業;豐翼科技政務總監陳孝輝表示︰「豐翼民用物流無人機的應用,從鄉村到城市、從試點到常態,每一步都離不開民航局的創新監管支持。」
「豐翼科技政務總監陳孝輝(左),順豐香港首席技術官劉智宏(中),順豐香港公共事務及傳訊負責人廖家欣(右)」。
目前,豐翼物流無人機在全國的累計飛行里程已達627萬公里,飛行架次超過119萬,運輸貨物超752萬件。公司科研團隊自行設計及研發的機隊多達十多款,包括︰「方舟20」: 靈活度高、功耗低適合應急配送;「方舟40」: 全國首款通過安全評定的中型多旋翼物流無人機;「豐翼-虎鯨」:針對全球無人機法規及市場需求而設計;「方舟 150」: 具備 50 公斤大載重能力,以及載重10 公斤續航可達120 公里的「豐舟90」,適合各種物流需求。所有無人機均建立了完善的安全體系,配備安全飛行策略及多重冗餘設計,確保在單個系統失效時仍能安全運行。
順豐香港將聯手順豐集團旗下豐翼科技積極在香港拓展物流無人機業務,構建「離島—北部都會區—大灣區」三階段低空物流網絡,全面提升香港智慧物流效能。
順豐結合傳統快遞的成熟底盤與無人機低空物流的高效運送能力,過去十年間在內地逐步發展出具規模的商業運作模式,包括智慧醫療、生鮮冷鏈、急救應援及環境監測等多元化應用,為>香港的低空物流運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創新將有助於提升香港的物流效率,促進經濟發展,並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
成熟技術落地香港 「空地協同」開創智慧物流新模式
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豐翼位於深圳市寶安區的「低空智慧物流運營中心」於2025年正式啟用,成為全國首個“空地協同”的智慧物流示範基地,結合物流無人機、無人車、接駁櫃及人工智能調度等技術,協助在深圳市內和大灣區城市之間進行物流配送。由豐翼物流無人機空運往返的快件,不論是外發還是接收,均透無人車作為接駁運送。園區還投放了物流無人機接駁櫃,讓客戶通過手機應用程式下單,直接在物流無人機接駁櫃收寄物流無人機快遞,實現零距離空地協同運營。目前,深圳已建立了「無人機」結合「無人車」智能接駁系統,實現同城市2小時、跨城市3小時內配送的時效,比一般派送節省半天的時間。
順豐香港首席技術官劉智宏表示,如將這模式複製至香港後,在離島或偏遠地區的運輸成本預計將減少達四成以上。「物流無人機派送最大的效益之一在於突破地域限制、滿足緊急的時效需求,這種高時效服務的每次派送件量十分有限,要達致低成本高時效的商業模式,吸引客戶和商家投資使用,透過自動化接駁系統以控制人力成本和提升效率是較理想的方案,亦更有效達致物流無人機派送產業的可持續性。」順豐香港正積極研究,以長洲碼頭作為接駁點供物流無人機降落,再通過無人車接駁,減少人力裝卸及接駁環節,離島配送的綜合成本將會顯注下降。
順豐香港首席技術官劉智宏表示:「目前深圳已建立了「無人機」結合「無人車」智能接駁系統,實現同城市2小時、跨城市3小時內配送的時效,比一般派送節省半天的時間。如將這模式複製至香港後,在離島或偏遠地區的運輸成本預計將減少達四成以上。」
依託內地醫療運輸經驗 以離島便民服務作試點
自2023 年起,深圳政府透過政策創新分階段開放空域,先後在寶安和南山等區劃定物流無人機飛行走廊,逐步擴大營運範圍。現時,豐翼在深圳市已開通了400多條航綫,進行市內及跨城市飛行派送,每日平均飛行超過1,000架次,每日派送件量達20,000件。除了用於接順豐在深圳不同的網點接駁外,更連線不同便利民生的業務場景,其中包括協助深圳寶安區中心血站共同推進物流無人機送血的項目,自2023年以來為8間醫院提供物流無人機急救送血航線。
去年,豐翼更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全國首張《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成為全國第一家具備醫療冷鏈、緊急救援等場景資質的企業。
豐翼科技政務總監陳孝輝表示︰「當有醫院需要緊急調用血液時,血站工作人員會將相應的血液放入保溫箱內,交由豐翼物流無人機的工作人員送到起降場,待機長檢查飛行條件後便可起飛。以寶安中心血站到沙井深圳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為例,以前沒有無人機,需要醫院使用救護車來回取血,耗時約2小時;而採用豐翼物流無人機進行空中配送,僅30分鐘就可將血液送達,為病人搶救爭取更多時間。」此外,豐翼早於2021年與羅湖醫院集團合作推動無人機物流的智慧醫療綜合解决方案,可運送血檢、核酸、尿檢等多種樣本,以及醫藥、工具等多種物資,還具備無接觸配送的特點,滿足臨床各類檢驗樣本的安全運輸要求。
豐翼科技政務總監陳孝輝表示︰「豐翼民用物流無人機的應用,從鄉村到城市、從試點到常態,每一步都離不開民航局的創新監管支持。」
為配合政府推動低空經濟,順豐積極響應「監管沙盒」試點項目,向政府申請3條試行航線,包括︰「數碼港—長洲醫院」、「數碼港—南丫島」、「長洲醫院—南丫島」,將以方舟20配送藥物及其它物品至離島地區。
順豐香港公共事務及傳訊負責人廖家欣表示,「順豐計劃在首階段試飛計劃中,以醫療緊急配送為切入點,將有效回應現時偏遠地區居民的醫療物流需求,從而提升市民生活質素。以數碼港往來長洲醫院這航線為例,現有渡輪是30分鐘一班,每次航程為68分鐘,如使用物流無人機派送貨物,飛行時間只需24分鐘,時效提升達六成以上。同時,物流無人機能實現24小時無間斷運送,免受交通阻塞的困擾,除了藥物及醫療物品之外,亦適合日用品補給派送、甚至送餐等場景,順豐的物流無人機均可現實。」
順豐香港公共事務及傳訊負責人廖家欣表示,「順豐計劃在首階段試飛計劃中,以醫療緊急配送為切入點,將有效回應現時偏遠地區居民的醫療物流需求,從而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構建「離島—北部都會區—大灣區」三階段低空物流網絡 打造跨境貿易新模式
依托其快遞中轉能力和高效龐大的地面派送網絡,順豐香港計劃於全港設置約10個起降點,並以位於青衣的順豐總部為始點,形成香港的低空主幹線。在離島地區藥物配送為試點後,再配合特區政府開發北部都會區的政策,逐步把無人機業務覆蓋至北部都會區以及不同地區,最終實踐大灣區跨境低空網絡。目的是把大灣區主要城市的連接,北線延伸至深圳、廣州和中山,南線延伸至珠海及澳門,東線則可延伸至惠州,將香港建設成為大湾區低空經濟的中心之一。
順豐香港公共事務及傳訊負責人廖家欣表示,「隨著大灣區經濟交流愈來愈深入,跨境物流有助於深化大灣區的貿易連結並促進產業創新。我們計劃以重量輕、清關流程簡易的商業文件為跨境配送的第一步,並逐步拓展至電子商務、醫療健康、高端製造業等,為大灣區經濟貿易帶來更高效的供應鏈流通,實現長遠的、具成本效益的經濟發展。」
香港低空經濟「監管沙盒」項目不僅是技術創新的試驗場,更是推動城市智能化、解決物流痛點、增強應急能力和促進區域合作的重要舉措。順豐將會充分利用內地的技術成果和政府支持,持續推動無人機物流配送方面的進步,在香港開展低空物流服務。同時,透過新型運輸能力改善居民生活,促進香港成為大灣區低空經濟的樞紐城市,實現高效益的經濟增長,為未來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