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處推出「消防處社區應急先鋒計劃」,招募市民接受防火、應急、施行心肺復甦法及使用自動心臟除顫器的訓練。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在消防及救護學院舉行的啓動禮上致辭。 政府新聞處圖片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出席啓動禮致辭時表示,越來越多市民遇見緊急事故時,敢於出手救人,消防處「推陳出新」制訂有關計劃,參考內地及海外經驗,透過培訓及活動,提升市民應急準備知識。
在消防及救護學院舉行的啓動禮上,一個率先參與計劃的家庭分享得益和感受。 政府新聞處圖片
楊恩健提到,特別加入親子計劃,將受訓對象最低年齡由12歲擴至6歲,鼓勵家長攜同子女參與,從小培養消防安全意識及應急能力,以及社會安全意識與責任感。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左十)、副處長(公眾安全及機構策略)陳慶勇(右十),以及一眾嘉賓在消防及救護學院主持啓動儀式。 政府新聞處圖片
計劃現已接受申請,12歲香港市民可參加,6至11歲可隨家長以親子會員身分參與,完成網上學習及實習課程並通過評核,可獲消防處委任為消防處社區應急先鋒。
一名年約65歲女子在大埔上碗窰失去聯絡。消防處星期一(3月31日)凌晨接報,聯同民安隊和飛行服務隊進行搜救接近40小時,至星期二下午4時,在距離主要山徑200米位置的隱敝密林中發現失蹤人士,送院治理。
fb視頻截圖
fb視頻截圖
消防處說,該名女子沒有攜帶手提電話,未能實時掌握位置,又指她上周四早上已經與家人失去聯絡,搜救時間非常緊迫,而山嶺路線四通八達,需要大範圍搜索,期間出動搜救犬、無人機和人工智能圖像分析軟件,收窄搜索範圍。
消防處說,搜索行動涉及大量數據分析,以往需要使用紙本地圖,並要待隊員回到指揮中心匯報再規劃,今次行動使用攀山拯救流動應用程式,將制定和分派路線的指示,實時分派搜救小隊,主管亦可實時了解搜救進展,隨即進行風險評估和調配,增加行動準確性和效率。
fb視頻截圖
fb視頻截圖
消防處指出,發現失蹤人士的位置並非山坡,相信是自行走入叢林,獲救時神志不清、低血糖和脫水,身上有瘀傷,但沒有生命危險,經靜脈注射後已有好轉。
fb視頻截圖
民安隊亦說,派出30多人參與行動,期間天氣非常寒冷,加上山上路面濕滑,增加搜救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