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上廁所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需要付費的,價格為50歐分至1歐元不等。慕尼黑以及其他城市各大火車站的廁所價格從1歐元漲到1.50歐元,引發了通勤者和市民的不滿。
示意圖
廁所漲價50%
據外媒報道,德國慕尼黑以及其他城市各大火車站的「rail&fresh」廁所價格從1歐元(約8元港幣)漲到1.50歐元(約12元港幣),漲幅達到了50%,廁所運營方Hering Sanikozept公司的發言人解釋稱,「15年來,廁所收費一直保持不變,但我們不得不對近年來的價格上漲做出反應。」
價格上漲是因為維護成本不斷上升
該公司表示,價格上漲的背後是運營方對於廁所設施的維護成本不斷上升,包括員工薪資和設施清潔的費用。為了保持最高水準的舒適和清潔,每個廁所設施的投資額高達120萬歐元(約970萬港幣),並且公司為清潔工和其他員工支付了「標準或高於標準」的工資。
市民認為衛生狀況不如人意
儘管如此,很多人仍然不滿意這些廁所的衛生狀況,有市民表示「地板和廁所很髒,1.50歐元的收費顯然不值這個價。」有上班族每天需要往返於慕尼黑中央車站,經常使用這個廁所,在他看來,公廁的價格漲幅過大,尤其是考慮到衛生狀況並不總是如人意,廁所常常顯得又髒又臭。
示意圖
市政府計劃增建更多公共廁所
除了「rail&fresh」廁所,慕尼黑市內還有130個公共廁所。慕尼黑市政公用事業公司(SWM)運營的60個公廁,每次使用需支付60歐分(約4元港幣),這些公廁的運營資金主要來自於這部分收入。儘管收費,但SWM表示,這筆費用並不能完全覆蓋廁所的運營成本,市政府還計劃增建更多公共廁所,儘管新的廁所建設進展緩慢。
示意圖
英國浴室用品供應商最近發布英美民眾出國如廁問題的調查結果,35%人寧可憋著也不去公廁。令人意外的是,高達40%的受訪者找不到廁所時曾以瓶子接尿,約8%承認曾拉在褲子上。
訪問1017名英美民眾對出國使用廁所看法
美國《紐約郵報》1日報導,英國浴室用品供應商QS Supplies今年3月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清潔度、臭味、沒有衛生紙、沒有肥皂或洗手乳、空間狹窄等問題,都是讓受訪者在國外不願使用公廁的原因。
QS Supplies官網說明,這項調查訪問了英國與美國共1017人對於出國使用廁所的看法,60%是美國人,40%是英國人。受訪者有19%是Z世代(即1997年—2012年出生人士),千禧世代(即1981年—1996年出生人士)佔了50%,X世代(即1965年—1980年出生人士)佔24%,戰後嬰兒潮世代(即1946年—1964年出生人士)佔7%。
示意圖
英美民眾分別能憋90分鐘及79分鐘
超過20%受訪者在找到自己想用的公共廁所前,能夠忍耐超過2小時。英國人平均能憋90分鐘,美國人平均79分鐘。所有受訪者抑制排便衝動的平均時間是83分鐘。
受訪者之中每12人有1人遇過憋不住排泄衝動而弄髒衣服的窘況。21%在美國旅遊途中拉肚子,其次是墨西哥(11%)與西班牙(9%)。尿意實在忍不住時,40%會選擇用瓶子盛載尿液,年輕的Z世代以此法應急比例達43%,在各世代居冠。
示意圖
52% Z世代認為交通工具廁所最糟糕
Z世代52%認為交通工具的廁所最糟糕,其次是快餐店(26%)。交通工具之中巴士(41%)的廁所最可怕,其次是加油站或高速公路休息區(28%),飛機與火車各為18%、13%。19%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把放屁超臭的乘客趕下飛機,Z世代對此支持度23%最高。29%受訪者認為,搭乘大眾運具期間自己若坐在放屁乘客隔壁,應該獲得補償。52%受訪者認為搭飛機想放屁時應該忍住。
倘若如廁後沒衛生紙 37%受訪者會放棄擦拭
衝進廁所「解放」之後才發現沒有衛生紙可用,怎麼辦?37%承認被迫放棄「擦拭」這個重要環節,以X世代38%比例最高。其他人則設法找其他替代選項,例如可洗式擦拭布。高達44%的受訪者承認如廁後沒洗手,最不衛生的是千禧世代,比重達45%。
嬰兒潮世代及Z世代首選樹林「方便」
為免各種衛生難堪處境,66%的受訪者會隨身攜帶「應急包」,最常見的物品是洗手液(53%)、濕紙巾(36%)、衛生紙(17%)。少數人會自備馬桶座椅套或擦拭布。28%的Z世代會事先研究哪裡有乾淨的公廁。整體受訪者23%曾在戶外「方便」,89%的嬰兒潮世代、72%的Z世代選擇樹林;42%的嬰兒潮世代、35%的X世代曾在湖泊、河川、海洋如廁,Z世代僅22%、千禧世代則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