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兩餸飯已成為許多打工一族的午餐首選,甚至是不少家庭在一日工作後的簡便晚飯選擇。這種模式要求廚師烹煮大量餸菜,以滿足高峰期的需求。然而,廚房工作的高強度,令不少兩餸飯店面臨人手不足的困境。
有業者表示,他們的廚師每日需長時間在爐頭前工作,經常持續十多個小時,以致身心壓力巨大。一位店主更透露,他店曾因廚師過於勞累而接連辭職,即使現時他願付廚師月薪25,000至27,000元,每周工作6天、每天10小時並包一餐膳食,仍難以吸引穩定人手。
在這樣的背景下,自動炒菜機逐漸成為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案。這項技術最初主要用於處理簡單餸菜,但隨着科技進步,現代自動炒菜機已能製作大量高品質的指定菜式。這些設備能夠減輕廚師的體力負擔,縮短工作時間,並提升廚房的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自動化技術不但可以穩定菜餚品質,還能降低運營成本,讓店家和顧客達至雙贏。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餐飲業正面臨多重挑戰,人手短缺、租金高供、消費意欲疲弱等問題,令傳統的經營模式難以為繼。兩餸飯模式的普及,反映出市場對「平靚正」的需求。而現時的外賣文化,要求食店的廚房需要快速、高效地提供大量餐點,這都進一步增加了自動炒菜機的吸引力,它能帶來的效益包括:
1) 減少廚師的體力負擔
2) 降低廚房空間需求
3) 穩定菜餚品質
4) 縮短上菜時間
5) 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性價比的餐食選擇
但自動炒菜機的出現,並不意味着廚師將被完全取代。相反,這是科技為餐飲業提供的一種輔助方案,讓廚師能專注於更具創意和個性化的菜式。同時,科技的加入也能為顧客帶來新鮮感與便利性。
筆者相信,未來的飲食業將出現更多創新科技與傳統廚藝的結合。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轉型過程中,如何讓科技與人性化的烹飪智慧相輔相成,將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

撰文:托寶智能方案 行政總裁王嘉敏(Jazzy)
Jazzy (王嘉敏)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