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中心就食物碘含量展開風險評估研究,發現碘含量最高食品是乾海帶,每100克達18萬微克,其次是乾紫菜、蟹乾小食及海苔小食。
中心在2023年底共收集296個預先包裝和非預先包裝食物樣本,以檢視碘含量,涵蓋10個食物類別,分別來自餐廳、超級市場及壽司店等。

世衛 。AP資料圖片
中心引述世衛建議指出,6至12歲兒童每日碘攝取量為120微克,青少年及成人為150微克,孕婦或授乳婦女則為250微克。中心舉例指進食一份250克「軍艦卷」,大致可滿足青少年及成人每日所需碘攝取量。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中心指在香港,衞生署的碘質水平調查和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6至12歲學齡兒童、15至34歲年輕人士、15至44歲育齡婦女,以及有服用含碘補充劑的孕婦和授乳婦女的碘攝取量足夠。不過,沒有服用含碘補充劑的孕婦和授乳婦女,以及15至84歲的人口整體上的碘攝取量不足,屬輕度缺碘。

食物安全中心。資料圖片
中心強調,碘對維持正常甲狀腺功能,並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尤其重要,若攝取不足或過多,都會影響甲狀腺功能。「碘缺乏病會導致發育中的腦部受損、甲狀腺腫(俗稱「大頸泡」)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孕婦、授乳婦女、嬰兒和幼童較易患上碘缺乏病。」發言人呼籲市民保持健康均衡飲食,成人應食用碘含量豐富的食物,包括藻類(如海帶)、海鮮(如魚和蝦)、蛋類、奶類及其製品,例如即食紫菜、烚鵪鶉蛋和乾製海鮮小食,以及以藻類作為配料的食物,如麵食、飯類、湯品和烘焙食品等,以符合世衞的每日碘攝入量建議。另外,消費者可用加碘食鹽代替一般食鹽,並確保每天食鹽的總攝入量少於5克(一茶匙)。

蝦。資料圖片
此外,中心提醒患病或有甲狀腺問題的市民,應就碘的攝入量諮詢醫護人員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