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澳辦轉載大公文匯新聞綜述文章:企業面對霸權霸凌應與國家站在一起

政事

港澳辦轉載大公文匯新聞綜述文章:企業面對霸權霸凌應與國家站在一起
政事

政事

港澳辦轉載大公文匯新聞綜述文章:企業面對霸權霸凌應與國家站在一起

2025年03月27日 19:29 最後更新:21:53

中共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在網站轉載大公文匯報的新聞綜述文章,標題為《急售運河港口予美資 專家質疑「非一般買賣」 「企業面對霸權霸凌,應與國家站在一起」》,內容提及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

圖片來源:長和官網

圖片來源:長和官網

該評論文章全文如下:

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一事,連日來不僅成為香港輿論熱點話題,也牽動着全體國人的心。有國際商務專家質疑有關交易並不符合「逐利」的商業邏輯,長和在極短時間內決定以低價將港口出售給美國財團,連西方媒體都驚呼「撿到了便宜」。

社會各界人士指出,有關企業是商業世界的「老江湖」,也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跨國企業之一,面對美國的霸權和霸凌,更應該選擇和國家站在一起,堅守公道正義,體現應有的責任擔當。

有內地輿論關注到,長和出售港口看起來並不符合「逐利」的商業邏輯,不僅對相關資產估值低,而且決策周期很短,並沒有採用價高者得的方式。西方媒體亦指出,美資財團在這場收購中「撿到了便宜」。

被質疑在商不言商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長和出售巴拿馬兩港口的行為恰恰是「在商不言商」的表現。按理說,商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但李嘉誠及長和出售港口經營權的時候並沒有採用全球招標價高者得的方式,反而「短平快」地與貝萊德達成出售協議。

內地時事評論員江宇舟同樣指出,國外近期的港口交易將估值定於其EBITDA的約20倍,而貝萊德此次出價是相關港口EBITDA的約13倍,無論是從經營邏輯,還是銷售邏輯,都很難想像這是「在商言商」原則下能夠做出的決策,更何況,如此重大的資產出讓,決策周期居然還如此之短。在相關報道中,西方媒體不約而同稱貝萊德「撿到了便宜」。路透社還毫不顧忌地給出分析:此次貝萊德拿到這樣「明顯的折扣」,可能是地緣政治壓力所致。

台灣媒體人雷倩表示,這宗交易不僅關乎經濟,更涉及全球安全格局,相關的港口是19世紀末以來,歐美國家主導的世界經濟流動的咽喉點,如果落到美國資本手中,美國可以改變其運營規則,改變收取的費用,甚至製造直接的障礙。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

港澳辦在網站轉載大公文匯報報道。網站截圖

港澳辦在網站轉載大公文匯報報道。網站截圖

香港各界也看到,面對美國的無理打壓,許多企業都選擇和國家站在一起,並在國家的支持下走出自己的道路,有了更大更好的發展,這些都是香港企業家值得學習的榜樣。

面對美國施壓豈能跪低

全國人大代表沈豪傑認為,長和事件涉及地緣政治、國家利益等因素。他說,事件提醒了香港的企業,特別是有跨國業務的公司,做決定時除了商業考慮,也要考慮國家利益。無論是我們國家的企業還是其他國家的企業,現在很多決定都要考慮國家的因素,過去有不少有國際業務的中國企業都受到美國打壓。但例如華為和抖音等中國企業,他們都堅持了自己的信念,並且在國家的支持下,有了不同的轉機。這些都是香港企業家值得學習的例子。沈豪傑呼籲有關企業加強和國家的溝通,尋找其他的轉機。他強調,國家利益和商業利益不一定存在衝突,如果企業從國家的利益出發,國家也會給予支持。

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陳志豪指出,美西方勢力向中資中企施壓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長和作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跨國企業之一,也是商業世界的「老江湖」,在國家面對美國施壓時卻率先「跪低」,在後輩面前難道不會臉紅嗎?難道除了做「大刁」以外,就不用考慮國家利益與企業形象了嗎? 輿論指出,社會各界對有關企業有很高的期望,希望有關企業能從香港和國家發展乃至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高度,慎重考慮交易。但迄今為止,有關企業並未作出正面回應,着實令人失望。

各界籲重新考慮這宗交易

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表示,地緣政治越趨緊張,變賣碼頭無異於向對手遞刀。若此後中國船舶途經此處,都被額外徵收數以百萬計的噸位費、燈塔費及港口費,將嚴重損害國家利益和發展部署。事件為香港敲響警鐘,在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局中,越是強調國際交往合作,越要築牢責任邊界的防火牆,守住安全底線。

全國政協委員、港區省級政協聯誼會主席蘇清棟強調,連日來,社會各界普遍期望有關企業能夠從國家民族的角度,重新考慮這宗交易。然而,事件至今未見相關企業作出正面回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商業機構賺取利潤,也須符合道義、法理,才能有長遠的發展。美國在全球推行霸權主義,作為企業,理應站在公平、正義的一方,慎重考慮每一筆交易。作為香港特區的企業,更應從國家利益、民族大義的角度,慎重處理有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的交易。

中共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在網站轉載大公報的新聞綜述文章,標題為《長和「非一般買賣」 港各界支持國家市監總局依法審查:「不要配合美國霸權,犯歷史性錯誤」》,內容提及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

港澳辦網站截圖

港澳辦網站截圖

文章指出,對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一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28日表示,已經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香港政商界人士認為,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的交易,在當前國際情勢下,其影響已遠超商業範疇,涉及國家安全、市場競爭、國家戰略發展等多面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審查,不僅是對市場公平競爭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更是對國家核心利益的捍衛,社會各界對此充分理解與堅定支持,希望長和懸崖勒馬,不要配合美國的霸權,不要因小失大,不要犯歷史性的錯誤。

巴拿馬運河港口。AP圖片

巴拿馬運河港口。AP圖片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認為,在當前複雜多變的環球政經局勢下,工商企業與國際商業夥伴進行重大經貿交易時,須考慮國家安全因素,特別是涉及重大基建項目,應積極配合國家整體利益和長遠對外經貿發展部署。堅決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相關交易進行審查,確保符合國家安全和整體經濟發展利益。

全港各區工商聯首席會長盧錦欽指出,香港企業必須以國家利益為根本、以民族復興為己任,將服務國家作為最高準則。長和港口交易屬重大交易,涉及國家安全與戰略利益。任何商業行為都不得損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我們完全支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法進行審查。身為中國企業,長和應當以實際行動展現香港企業的家國擔當,實際維護國家核心利益。」

香港明華船務有限公司主席、海運學會主席、世界航商大會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銘鋒表示,通常跨國企業收購抑或合併,都需要得到相關國家反壟斷當局審核通過才可成交。任何商業買賣如牽涉國家利益,都應該慎重考慮。 「妥善處理方法應是重新考慮,從長計議,與相關部門密切溝通。」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哲學院院長舒心分析說,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港口營運產業集中度較高,此類大規模交易可能會對全球港口營運市場的競爭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若交易導致市場壟斷,可能使得市場缺乏競爭,進而影響相關服務的價格和質量,損害消費者和其他市場參與者的利益。例如,壟斷企業可能會提高港口的裝卸費用、停泊費用等,增加物流成本,這不僅會影響進出口企業,最終還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舒心說,這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介入審查,彰顯了國家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和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的決心,也為類似跨國交易的監管提供了範例。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仲尼認為,長和今次港口買賣牽涉重大的國家利益,任何人士包括企業家在涉及重大買賣時必須要考慮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這不是我們國家獨有,亦是其他國家的一貫做法。企業必須考慮整體大局,避免因短期利益而損害長遠的國家利益。他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審查相關交易,這反映了國家的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他希望長和三思而後行,勿做出錯誤的決定。

巴拿馬運河。AP圖片

巴拿馬運河。AP圖片

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鑑於交易影響力已超越單純商業範疇,國家依據反壟斷法規進行審查,正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與戰略發展環境的必要措施。在全球地緣政治博弈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任何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重大商業決策確需以維護國家安全及利益為衡量標準。事實上,若交易完成,美方企業將掌控覆蓋六大洲的關鍵港口設施。此等壟斷「港口鏈」的佈局若然成形,既有機會阻擋我國船運企業與全球供應鏈的網絡,更可能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形成通道製約。盼長和能三思,不要鑄成不可逆轉的歷史性錯誤。

立法會議員陳恆鑌指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是應有之舉。美國已公開講明打算對中國有關的商船採取脅迫手段收額外收費,若長和港口落入他們手中,倒過來威脅到中國,這情況換轉來所有國家也不能接受。他說:「美國阻止中國買荷蘭光刻機、阻止中國買韓國晶片、阻止中國TikTok、阻止華為提供服務,乜都阻,複雜的國際環境,講在商言商,是太天真太糊塗。」

立法會議員李世榮認為,巴拿馬港口地理位置特殊,在國際貿易與運輸中佔據關鍵地位,其交易走向直接關乎國家利益與安全。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發言要收回巴拿馬運河,並表示不排除使用軍事武力,完全是霸權行為。國家市監總局肩負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障國家及社會公共利益的重任,並關注此事合法合理。李世榮希望從商者能充分考慮後果,切勿因小失大,令香港及內地的同胞心寒。

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出,近年來國際地緣經濟情勢複雜多變,跨國投資與併購活動的國家安全因素日益顯著。任何涉及關鍵基礎設施的交易,都應審慎評估其潛在影響,避免因短期商業利益而損害長遠戰略安全。 「我們呼籲相關企業充分尊重中國法律法規,積極配合審查,切勿低估監管機構的決心和能力,亦勸告當事集團以大局為重,重新審視有關交易。」

全國政協委員、恆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許清流指出,企業經營沒有國界,但企業家有祖國!只有國家繁榮穩定,企業才能穩定成長,只有國家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才有保障,才能安心地揚帆出海。他細數近代中國愛國企業家,如清末民初的張謇投資興辦大學生紗廠,實踐「棉鐵主義」救國為民;陳嘉庚抗日時期捐資助國,其精神至今為人稱頌。許清流強調,香港企業家應傳承愛國傳統,胸懷報國之志,要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做出正確的商業決策。

巴拿馬運河。AP資料圖片

巴拿馬運河。AP資料圖片

「長和事件中,涉事企業的社會責任何在?時代擔當何在?作為大型跨國企業,應該在經濟利益和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香港島婦女聯合會主席、香港中西區區議員金玲指出,眾所周知,港口運營是關鍵基礎設施,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更牽涉到國家戰略發展、大國博弈陣地。特朗普上台後針對巴拿馬運河的一系列霸權主義行徑,更令人看清霸權本質,企業在此類涉及國家利益及地緣政治的問題中,需要展現該有的責任擔當。這次涉事企業的行動可能被視為「示範效應」,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被其他企業模仿,進而引發更大的連鎖反應。

立法會議員陳月明表示,在大國博弈背景下,跨國企業的重大決策已不僅是商業選擇,企業的發展亦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近年來美國對華遏製手段不斷升級,美方系統性打壓中企手段頻出。在此背景下,選擇向美資出售大量戰略資產,極易被解讀為向霸權妥協。尤其當貝萊德接手後,美國借港口管理權對中國商船徵收「政治附加費」,將直接衝擊我國航運、外貿等產業,恐令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陷入被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