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退休攝影師就政府開放政府總部東翼前地的規則,申請司法覆核,認為這樣違反了《基本法》規定的集會及結社自由。高等法院判決司法覆核得直,認為政府為東翼前地設立開放規定的做法違憲。
有建制派朋友聽到判決之後,有點激動,認為任何自由都應該有界線,如果政府為政府總部外的示威設立規則,屬於違憲,為什麼法院大樓可以不讓人在內影相拍照呢?這樣不也是違反了《基本法》規定的言論自由嗎?我認為這是一種比較細之末節的爭拗,更根本的問題是香港法院究竟有沒有違憲審查權。
所謂違憲審查權,就是法庭可以判定某些政府的行政決定,甚至立法會的立法是否合符憲法的權力。香港行英式普通法制度,英國本土的制度是法院可以進行違憲審查,但是,英國政制本質是「議會至上」的制度。無論法院如何判定政府的行為違憲,或者議會的立法違憲,但議會的多數黨領袖就是政府的首相,首相只要發起在議會上重新立法,就可以否定法庭的判決。所以,英國法院的違憲審查權並不會構成行政、立法和司法的三權的衝突,因為立法機構有最終話事權。
香港過去是英國殖民地,情況更簡單,因為香港法院並不擁有終審權,香港的終審在英國上議院的樞密院,所以香港案件的終審,要打到英國樞密院。以中央政府和其殖民地的關係而言,香港法院即使進行的違憲審查,也沒有什麼意思,因為最後都由英國的終審法院話事。
香港97年後的政制設計由《基本法》確立,香港法院有沒有違憲審查權的問題,早在80年代中期、《基本法》起草的時候,已有充分的討論。當時的香港草委提出香港法院應該有違憲審查權,並應在《基本法》中列明,但內地草委堅決反對。我曾與一位內地草委、權威的法律專家詳細談過此事,他說,回歸後的香港,是一個特別行政區,雖然高度自治,但仍然只一個地方政府。而香港這個高度自治的地方政府還擁有—個罕有的特點,就是中央把終審權下放予香港。香港已擁有終審權,如果再擁有違憲審查權的話,香港法院對憲法的解釋就變成最終的解釋。現實上,中央根本不可能容許香港同時擁有終審權和違憲審查權,因為這已完全超出一個特別行政區的權力範圍。否則,香港法院就可以對憲法任意解釋,直至完全脫離立憲的本意,中央也無從補救,例如香港可以自行詮釋《基本法》,理解為香港可以脫離中央政府,這樣就會造成中央和特區難以調解的衝突。所以《基本法》不會賦予香港違憲審查權力,以保持「單一制國家」最終權在中央的特質。
《基本法》內除了沒有寫下香港有違憲審查權之外,更在158條內寫明香港法院解釋《基本法》的權力限制。為方便香港法院審案,中央授權特區法院可以解釋《基本法》,但講明限制之所在,如果香港法院審訊解釋《基本法》時,若涉及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務或者中央與特區關係,在最終判決之前,要先尋求人大常委會解釋,這是對香港終審權和解釋《基本法》權力的限制,以免特區法院做了不能挽回的終審決定。
回歸之後,不知從何時開始,香港法律界「覺得」香港有違憲審查權,甚至香港法院有些判決也申明法院擁有這種權力,我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中央從來沒有容許香港有違憲審查權。
所以,特區政府對法庭這次判決的合理回應不是去修改規則,而是應該就此案件申請上訴,尋求推翻高院的決定。否則可能會觸發人大釋法,申明香港法院並沒有違憲審查的權力,由於香港人不喜歡中央釋法,這將是一個更差的結果。現實點講,不是你的東西,怎能據為己有?
盧永雄
沒有人能想像得到美國堂堂一個大國,推出重大政策可以如此兒戲。
三天之前在星期一的時候,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接受訪問時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正考慮對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暫停徵收90天的關稅,美股聞訊馬上大升。但其後白宮澄清所謂特朗普考慮暫停90天關稅是「假新聞」,美股應聲急跌。股市受美國官員南轅北轍言論影響,大起大落,已令人覺得十分兒戲。
不過兩天之後,這宗「假新聞」成真。特朗普在中國宣布反加美國商品關稅至84%時,再宣布增加中國商品關稅到125%,但其他所有國家如不反制,加所謂「對等關稅」先暫停90天,只加基本的10%。特朗普在宣布之前,還自己先在社交媒體發帖預告叫人入市買股,之後才宣布暫停對其他國家大加關稅,美股聞訊大升,納指最後升超過12%。相信特朗普背後有很多內幕交易者,在特朗普不斷發帖將市場舞高弄低時,斬獲巨利。美國如今已經變成一個完全不講規則的西部國家。
首先分析特朗普的策略,是對世界分而治之。特朗普面對強手中國反加美國84%關稅,唯有硬撐,再將對華關稅增加到125%,否則他馬上輸了。其實大家加關稅加到這個境地,再加都意思不大,因為大部分貿易將會停止,而不停止的那部分,就是完全找不到替代渠道的產品,捱高關稅都硬要買,對關稅毫不敏感。所以中美兩國互加關稅到這樣高水平,已經到了一個飽和點。美國對不採取報復措施的國家,暫停加所謂「對等關稅」90天,但這個並不是什麼很大的恩惠,因為在90天之內都要先增加10%關稅的「基本稅率」。
內地自媒體「江寧知府」引用魯迅的文章,認為特朗普是在做預期管理,這的確是很好的形容。魯迅在《無聲的中國》中有一個著名的小故事,他說「中國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比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要在這裡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天窗了。」這也是特朗普的基本招數,先來一個極限施壓,為自己製造籌碼,然後跟每個國家各自談判,退一小步,爭取美國最大的利益。
如今很多國家都可能會覺得,10%基本關稅另加一些特定領域加稅,都勉強可以接受,其實他們的屋子早已經被美國開了天窗了,這就是特朗普所謂「交易的藝術」。特朗普近日在演講中大言不慚,說很多國家等著來跟美國談,他叫那些國家「來吻我的屁股」(Kiss my ass),大家就有商量了。一個大國總統,可以如此侮辱全球所有國家,都可以說成功樹立了一個暴君的形象了。
至於中國,當然不會吻特朗普的屁股,而是一腳踢在特朗普的屁股上。中美貿易戰就如一場真正的戰爭一樣,開打之後第一階段,雙方快速集結部隊,進行雷霆萬軍的攻勢,各自搶奪陣地,激烈駁火。但過了第一個階段之後,基本戰局會初步穩定下來,戰爭由1.0轉向2.0階段,這就是一個僵持的階段,這也是一場消耗戰。
對中國而言,佔中國貿易14.6%的輸美貿易,會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由於中國反徵美國關稅,靠美國入口零部件或者必需品的企業或者個人,都要蒙受反徵關稅的負擔。在這場血拼當中,大家就要一起捱了。當然,國家估計很快就會推出大量的刺激經濟措施,支撐經濟,減低痛苦。但是戰爭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中國的準備,會做得比美國好。
反觀美國,雖然對絕大部分的國家,只加10%的關稅,未來這些國家只能夠硬食美國的加稅,產品繼續輸美。原先估計全面徵稅後美國的平均關稅會升到20%,美國一年可以收到7000億美元的新增稅款,現在先加10%的關稅,都等於每年收到3500億美元的稅款。這3500億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相信主要由美國的入口商和消費者來承受。
另外,來自中國的產品差不多會完全斷供,也會造成美國物價進一步飆升,所以即使其他國家的貨品加稅之後可以仍然輸入,但是中國貨斷供都會推升物價,上升的幅度可能比實質加稅還要高,因為搶購和通脹預期,會大大推高物價。此外,由於美國聲言要大幅增加中國船隻的泊岸費,很多船公司開始不肯報價將美國貨運出口,美國的出口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在這場特朗普製造的大混亂當中,美國人的痛感,相信會比中國人高,唯一愉快的就是那些跟隨特朗普指揮棒去炒股的內幕交易者。我們都要預備,未來是一個平衡宇宙,中美這場貿易戰,不會很快就打完,在陣地戰中互相消耗,大家都要為長期作戰做好準備。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