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源遠流長的古文明遺迹之外,突尼西亞還有壯闊的大漠風光,吸引了不少荷李活大片來這裏取景,贏得「荷李活片場」的美譽。最著名的一個例子,莫如《星球大戰》。 話說,在瑪特馬它(Matmata)這個荒蕪的地方,夏季白天如火般炙熱,而秋冬晚上則冰涼刺骨,而且光禿禿的山頭上,幾乎寸草不生,生活異常艱苦。還幸土著柏柏人(Berber),發現這裏土質鬆軟,便在地面挖掘,先挖出一個天井,再將四周挖出一個二個房間,就此建成地洞屋,索性穴居。這些地洞屋不單冬暖夏涼,而且隱蔽,敵人除非走近,否則不易發現,更不怕被狂風吹塌,成了柏柏人一種獨有的建築特色。
但意想不到的是,瑪特馬它這種特殊的地貌和穴居方式,卻在70年代,被正在籌拍《星球大戰》的荷李活名導演佐治魯卡斯所看上。這種荒蕪的景致,不就是他自己心目中的外星球嗎?於是旋即拍板,在此取景拍攝這套經典巨片。
另一例子,便是1996年奧斯卡最佳電影《English Patient》,香港譯作《別問我是誰》。 米德斯(Mides)的風蝕岩壁,是突尼西亞另一讓人歎為觀止的景觀。經過歲月的洗煉,這裏被疾風削成一道道懸崖峭壁似的山溝,地勢險要,置身其中,讓人覺得驚心動魄。但若然你有看過《English Patient》一片的朋友,恐怕此時腦海裏湧現的,卻是另一番淒美的景象。 話說片末,飛機發生意外,墜落山溝之間。男主角抱着受傷的女主角,一步一腳印,穿越這些深邃的山溝,構成一個十分淒美的畫面。
除此之外,就是殿堂級導演史提芬史匹堡,當他拍攝《奪寶奇兵》,也曾有在突尼西亞取景。看來這個北非國家,真的為不少荷李活電影,提供了創作上的靈感。
無論如何,就是這些光影世界裏的經典場景和畫面,如今每年吸引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撫今追昔,回味一番。
突國亦有泥鯭的Lourage,主要來往城市之間,每部的士可坐7至8個乘客,客滿即開,價錢同巴士差不多,但比巴士更加方便。 突尼西亞的火車系統都頗為完善,線路遍佈沿海各個主要城市,及部份沙漠城市例如Tozeur。車飛分頭等及二等, 全部列車只有座位,不設臥舖,部份列車通宵行駛。
另外,突尼西亞的手工藝品種類繁多,在那布爾市集、舊城區都可以搵到好嘢,包括陶器、首飾、銅盤、皮件、水煙筒、香料等,首都突尼斯西北邊的Sejnane則出產風格迥異的陶器,當地的陶藝品都係由婦女手工製作,集成傳統柏柏爾族的傳統圖騰,有捏製人偶、小貓及魚,相對那布爾的旅遊商業化,Sejnane就比較堅持傳統。
BastilleGo!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