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完美,他卻早死。
霍去病,後世冠以「戰神」稱之,回顧他一生,經歷大大小小戰役,雷厲風行,有勇有謀,他也總能在戰場上給自己以及團隊滿意的戰果。相比不少久經沙場的老將,霍去病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年紀輕輕便一戰成名。不禁引發思考,就是霍去病打出自己一片天的原因是甚麼,是他天賦異禀,還是有高人指點?
影視中的匈奴 (網上圖片)
先天異稟,但要成功必先要有指導,否則多數天才都將泯然眾人。霍去病當年年輕卻天資聰穎,富有才能,作戰擁有自己獨特優勢。況且,在他的身邊還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衛青,一個是漢武帝。
衛青本就是一個軍事才華極高的將領,霍去病從小在衛青身邊長大,衛青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及教學,對霍去病軍事才能的增長提供極大幫助。而漢武帝也有才有幹,加上他很早就發現霍去病身上的優點,出於利益與賞識,他對霍去病也關愛有加,並給予指點。有了這兩人的幫助,霍去病如有神助,成長速度迅速自然。
影視中的霍去病與漢武帝 (網上圖片)
畢竟世界上有才能的人很多,但是有更多是懷才不遇或自稱懷才不遇,真正能成名的也就那麼幾個。所以,單有才華不夠,還有一點比成功更重要的就是運氣。霍去病身處之時恰逢匈奴作亂。而匈奴也讓許多將領頭疼。因為匈奴熟悉草原,他們也更懂得隱藏自己,很多時候,將領帶兵打仗,收集到的關於匈奴的情報都是假,令他們作出錯誤指揮判斷。
霍去病的運氣卻很好,每次到手的情報真實性都非常高,幾次戰役,他都能將匈奴殺過片甲不留。手握真實情報加上自身軍事才能,讓霍去病屢戰屢勝,這一次次勝績又讓他的呼聲更,聲名遠播。
影視中的霍去病 (網上圖片)
霍去病一生是傳奇,因為他一直處於「天時、地利、人和」的大環境,同時又年少有為,譜寫了一個個神話。但是他一生也有遺憾之處,大概是「天妒英才」,霍去病在取得成就的幾年後便英年早逝。《史記》只用寥寥數字交代:「(霍去病)元狩六年而卒。」即使西漢褚少孫為《史記》作補記加以詳述,但也並不詳細:「(霍光)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
影視中的霍去病 (網上圖片)
後世有分析過霍去病的死,可能是因為征西域時,染了傳染病回國後病故。有說法指,因為他曾經為更好得擊敗匈奴,了解匈奴生活習性,更為士兵能更快獲得補給,所以經常在戰場上直接掠奪匈奴食物,於是讓匈奴有了可乘之機,在食物裡做手腳,害死了霍去病。也有指,霍去病之死,當中另有真相:霍去病戰功顯赫,結果墮入政治漩渦,成為「政敵」的頭號敵人,最終有人假傳聖旨,將霍去病賜死。說法也遭受質疑。
無論孰是孰非,霍去病的具體死因,仍會是個千古之謎,但他早死確是事實。霍去病作為一個年輕的「戰神」,他的離開令人感到遺憾,歷史沒有如果,若他生命能夠再長一點,或許他能創造出更多奇蹟。
「破天荒」常被文人所用,用指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或第一次出現的事。
在談論「破天荒」前,不如先要了解「天荒」怎解。「天荒」是指未經開辟的或荒蕪的,如漢‧王充 《論衡•恢國》:「匈奴時擾,正朔不及,天荒之地,王功不加兵,今皆內附,貢獻牛馬。」又如唐‧元稹 《古社》詩:「良田千萬頃,占作天荒田。」考究歷史,原來「破天荒」最早出自唐代,而且是與科舉考試有關。
中國歷代狀元題名 (資料圖片)
中國科舉制度由隋文帝首創,並盛於唐宋年間,因此「破天荒」一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據宋代人孫光憲所作《北夢瑣言》第四卷的記載︰「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曰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
話說在科舉制度下,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要經過逐級的選拔。每年學子們在進京之前,都要先在地方上參加考試,由地方官府選拔出成績合格的,再一起解送入京參加京城的省試。所謂省試即中央禮部試,在明、清時改稱會試,因為今次故事典故時代在唐代,所以稱為省試。
中國科舉之難,以致考生身穿麻布坎肩夾帶(作弊內衣)進場 (資料圖片)
正如唐太宗見到新科進士後豪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見科舉試集合全國尖子,要勝出談何容易!故事發生在唐代的荊州,雖屬人才濟濟之地,文士書生眾多,但是解送到京城的舉子卻多年沒有人能夠考中,於是,人們就把荊州稱為「天荒」,又把由荊州解送的考生稱做「天荒解」。「天荒」本來是指混沌未開的原始狀態,用這個詞來形容荊州就是嘲笑這兒從來沒有人中過進士。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從荊州進京參加省試的考生中終於有一個叫劉蛻的考中了進士,破了「天荒」。當時,魏國公崔弦鎮守荊州,得知劉蛻考中進士,寫信表示祝賀,並贈他七十萬「破天荒」錢。劉蛻不肯接受崔弦所贈之錢,在給崔弦的回信中寫道︰「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
考試期間,考生會被會安排在獨立的分區作答。(資料圖片)
之後,文人學士經常用「破天荒」一詞來形容某個人突然之間的得志揚名。宋代蘇東坡的「滄海何曾斷地獄,朱崖從此破天荒」、周必大的「絳帷幸得天荒破,日日當為問道人」、元代人柳貫的「會見天荒破,端令士氣粗」等詩句都含有這個意思。不過現代人使用「破天荒」一詞,就僅用來形容創舉或者是頭一次出現的新解事了。
南京秦淮風光帶名勝江南貢院,曾是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旅遊景點。(資料圖片)
至於「破天荒」故事的結局如何呢?其實從上文劉蛻不肯接受崔弦所贈之錢來看,似乎劉蛻不懂得官場上的逢迎文化,日後發展難免要吃虧了。史載劉蛻仕途並不順暢,在朝廷裡先任中書舍人,後任左拾遺,官職都不高。拾遺的職責是批評皇帝的過失,劉蛻很是敬業,經常毫不留情地批評皇帝,惹得皇帝老大不快。
進士出巡用品 (資料圖片)
唐宣宗十分倚重宰相令狐綯,把朝廷的政務大事都交給他處理。劉蛻認為令狐綯是個陰險小人,不時揭發他的短處。一次,劉蛻向宣宗密奏一本,揭發令狐綯的兒子未經地方選拔而直接參加科舉考試的事。在唐代,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要先地方選送,稱之為「解送」。所以,劉蛻稱令狐綯的兒子叫「無解進士」。此外,劉蛻還舉報令狐綯的子弟受賄的事,說在光天化日見到有人往他的子弟家送金子。宣宗接到密奏,並沒有做出處理,只是告誡令狐綯要謹言慎行。
《劉蛻集》(網上圖片)
令狐綯打聽到是劉蛻舉報了他,對劉蛻懷恨在心,一心要報復他。劉蛻平時對自己要求很嚴,想找他的茬子不容易,令狐綯就派了一名心腹去給劉蛻當秘書,找機會搜集劉蛻的黑材料。劉蛻是個憨厚的人,沒想到令狐綯會用這樣的詭計,對這個秘書毫不設防。後來,家鄉有個舉人找劉蛻幫忙,要劉蛻幫助他考上進士。以劉蛻的職務,是幫不上忙的,可是看在鄉情的分上,劉蛻破例接待了他。秘書這下抓住了把柄,向朝廷揭發劉蛻受賄十萬。其實,劉蛻連七十萬都沒有放在眼裡,怎麼會受賄十萬呢?但令狐綯把持的朝廷不問真相,把劉蛻貶為了華陰縣令。
後來,劉蛻一直仕途不順,但他癡情文學,成為唐代著名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