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戴口罩常見壞習慣不好做 活性碳口罩防病毒係咪無效?

生活事

戴口罩常見壞習慣不好做 活性碳口罩防病毒係咪無效?
生活事

生活事

戴口罩常見壞習慣不好做 活性碳口罩防病毒係咪無效?

2020年02月05日 08:46

戴口罩好有學問~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新型病毒肺炎持續爆發,香港、澳門、大陸、台灣民眾慌忙到藥房、網購平台搶口罩,炒貴幾倍,不少人更是一罩難求。不過就算成功地拿到口罩,正確佩戴才是關鍵,就算專業到N95口罩無好好處理都是白費心機。下文整理了台灣當地多名醫療人員意見,可以作為參考。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台灣一位在急症室工作快10年的醫生在其facebook專頁《急診女醫師其實》,以一張圖文列出民眾戴口罩時的6種常見錯誤:1.手沒消毒就摸口罩內側;2.口罩拿下來還沒消毒手就摸鼻子、揉眼睛;3.鼻子沒罩到;4.沒壓鼻子的壓條鐵絲;5.把口罩戴錯面;6.一個口罩用好幾天。專頁提醒,「外科口罩的外層是防潑水PP層,摸起來像有點塑膠材質的那面向外就對了」。

至於兩岸民眾都趨之若鶩的N95口罩,台灣的衛福部豐原醫院急診室主任林技政表示,戴口罩無法擋住病毒,主要是擋住病毒的傳染途徑,如飛沫傳染(口水、鼻涕),甚至可以阻擋別人的口臭味,減少飛沫感染風險。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林技政表示,一般民眾誤以為N95口罩密合度佳、又厚,戴著它應該就可以不被病毒感染,其實只要選擇一般外科口罩就可以。一般外科口罩雖然看起來輕薄,但透氣度佳,只要正確遮住口、鼻,就能有效阻擋別人的口水與鼻涕,降低飛沫感染風險。林技政也提醒,一般外科口罩碰到水、分泌物或髒污就應替換,即便外觀乾淨,使用6至8小時也一定要換新。

台灣的新光醫院感染科醫師王孝為指,N95雖是更高等級的醫療口罩,但配戴時有一定的技巧,並不好戴,民眾如果無法正確使用,不僅達不到防護效果,反而可能造成病毒到處散播。布口罩不建議用來防病毒,活性碳口罩的過濾層,主要功用在於吸附有機氣體、具惡臭的分子,並非用於過濾粉塵,也不具阻隔細菌穿透的功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醫用口罩就能達到很好的防護效果,民眾比較常買到的就是「一般醫用口罩」,它們都可分為三層,外層是有顏色的不織布,經過防潑水處理,可預防飛沫傳染,中間則是靜電過濾層,能過濾、吸附細菌,內層為吸水材質,可以吸收戴口罩者的口沫。

醫用口罩使用非常方便,先把口罩打開,有顏色的在外面,鼻樑片在上面,將鬆緊帶掛於兩耳後,把鼻樑片固定於鼻樑上方,口罩完全攤開拉至下巴,再壓好鼻樑片,把鼻子、嘴巴完全包覆住。王孝為發現很多民眾常把口罩往下拉到鼻子以下,甚至下巴處,這樣是沒有辦法防止病毒或細菌;如果找不到口罩,可用衣袖遮掩口鼻,也能防止病原菌散播。

日本眼科醫生教簡易「手機驗眼術」即可快速得知眼睛健康狀況,並分享3方法擊退眼睛疲勞。

長時間用眼導致眼睛疲勞

現代人因長時間盯著電視、手機以及電腦等電子產品,常面臨眼睛疲勞問題,長期下來可能引起眼球充血、乾澀,甚至永久影響視力。然而,許多人往往難以判斷自己的眼睛健康狀態。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眼科醫生教超易「手機驗眼術」

為了迅速檢查眼睛健康,眼科醫生森岡清史在日本節目《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介紹了一個簡易的「手機驗眼」技巧,只需使用一部具備攝像功能的智能手機,就能快速評估眼睛的健康狀況。第一步先找到一處較為昏暗的環境,然後開啟手機閃光燈,從2至3米的距離拍攝眼睛。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紅眼」代表健康 「黑沉」代表過度疲勞

拍攝完後可以發現,有些人的眼睛會出現「紅眼」現象,而有些人則不會。若照片中的眼睛呈現明顯「紅眼」情況,則代表眼睛「超級健康」。反之,若眼睛看起來黑黑沉沉,則可能表示眼睛「過度疲勞」。森岡醫生解釋,正常的瞳孔在黑暗環境下會擴大,進而讓更多光線能夠進入視網膜的後方。若眼睛疲勞,瞳孔會無法正常擴張,光線就無法進入眼底,因此便不會出現「紅眼」現象。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對抗眼睛疲勞3種方法:

1. 望遠處

望向有雲的天空相比晴天效果更佳,因為晴天藍光會較多。

2. 敷眼

不少人會選擇敷眼消除眼睛疲勞,不過建議先冷敷1分鐘後再暖敷3分鐘,紓緩效果會更佳。

3. 用牙刷末端按摩太陽穴

森岡醫生表示,用牙刷末端用力按摩太陽穴10秒,有助於放鬆眼部肌肉並改善眼周血液循環。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教えてもらう前と後》節目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