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為何反對派領袖搞到適得其反,但不用問責?

博客文章

為何反對派領袖搞到適得其反,但不用問責?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為何反對派領袖搞到適得其反,但不用問責?

2020年07月09日 19:45 最後更新:19:47

最近網上瘋傳一個帖子,說反對派提出五大訴求,現在終於成功爭取。

五大訴求包括: 一、要求全面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結果成功爭取更嚴厲的《香港國安法》,嚴重個案直接「送中」。二、要求撤回暴動定性。結果不但對去年的暴亂定性沒有撤回,繼續搞的話,還會定性為恐怖活動。三、要求撤銷所有被捕示威者的控罪。如今控罪並沒有撤銷,不但繼續檢控,再犯還加送《香港國安法》的新控罪。四、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結果不但沒有成立調查委員會,還成立了國安公署和警隊內的國家安全處;五、立即實行雙普選。在如今的環境下,雙普選當然是越行越遠了。

事件弔詭的地方在於第一,反對派提出五大訴求,結果得到完全適得其反的加碼嚴厲相反版。第二,《香港國安法》的訂立,無可避免限制了香港人的自由,而妙就妙在,去年黑暴「裝修」、「私了」、放火燒人,令到原本中立的市民十分驚恐,眼見香港無法自行解決問題,唯有接受阿爺訂立《香港國安法》去止暴制亂。

按反對派的邏輯,政府做任何事情出了問題,都要追究到底,要問責落台。然而,他們領導這場運動,不但爭取不到五大訴求,而且適得其反,但為什麼到目前為止,仍未有一個反對派領袖承認失敗、問責落台呢?領導一場徹底失敗的運動,難道不需要負責嗎?外國的反對派領袖,要為選舉失利或推動政策失利等事件負責,但香港的反對派領袖卻面不紅、氣不喘,毫無承擔之心,這真是民主最大的反面教材。

有三組人最應該問責。第一類理論導師、精神領袖、泛民共主、幕前金主。從戴耀廷、肥佬黎到陳四萬,他們本來只是「冷氣軍師」,但卻衝出來扮大佬,企隊頭,做首領。但不要睇少他們的出鋒頭行為,就是他們教壞細路,推動大量年青人,走上和阿爺血拼的死路。

第二類是黑暴的領袖或者其操縱者。香港的黑暴運動,幕後有境外勢力推動,表面上沒有領袖。頂多能找到的,是發動示威的民陣。之前多次在合法的和平示威之後,民陣都默許甚至鼓動群眾非法示威,理應要為整場運動負責。印象最深的是去年的「七一遊行」,到黃昏遊行快將結束時,民陣的人在金鐘叫咪,呼籲群眾到立法會集會,最後出現闖入立法會大肆破壞的災難。政府應該考慮,如果示威組織者不能夠確保示威遊行和平進行、和平散去,便不應再批准這些示威組織申請遊行,甚至應該追究他們引發暴力示威的責任。

第三類是議會內的攬炒者。在去年的反修例運動,我一直期望香港傳統泛民主派政黨,在運動發展到11月11日暴徒在馬鞍山向人淋天拿水並放火燒人之時,會迷途知返,與暴力割席,譴責暴力行為,並呼籲年青人不要再上街參與暴力運動。可惜他們為了11月24日區議會選舉的利益,不但沒有這樣做,還把街頭的暴力運動用另一形式帶入議會,搞出所謂「攬炒」的行為。傳統的泛民政黨不肯與暴力割席,充分顯示他們並不尊重民主精神,只是一群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派,他們理應為這場運動的失敗負責。

香港的反對派天天叫政府官員問責、落台,但他們把事情搞得一團糟,要社會蒙受暴力運動帶來的經濟損失,亦令到市民要蒙受阿爺搞《國安法》作為止暴制亂的唯一方法所造成的自由限制,但他們仍然可以面不改容地繼續批評,無一人認一句錯,無一因為自己失誤而下台。

這些人天天還高喊打到惡魔,但當他們戀上暴力之後,他們已經變成惡魔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巨大的混亂和背後巨大的獲利

 

美國的貿易政策可以說混亂到無以復加,令全世界都無所適從。

首先就是肉眼可見的轉變。美國不只對所謂「對等關稅」說變就變,對華關稅亦急速轉變。在兩個星期之內,由開始的時候說加中國關稅20%,到54%,再加到104%、125%,到最後的145%,稅率說變就變。而對世界各國不同的所謂「對等關稅」,突然又變成暫停90日,但會加10%的「基準關稅」。

急變的最新一章,是美國海關於4月13日公布的最新指南,豁免了一大批產品的「對等關稅」,包括智能手機、桌面電腦、手提電腦、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等。由於這些產品相當大部分是產自中國,如不豁免就要繳付145%的超高美國關稅,豁免影響巨大,估計這些豁免產品佔中國對美出口的30%以上。

上述都是美國海關正式宣布的關稅變化,但是如何理解這些變化就出現五花八門的解釋,可以說是極度混亂。以這個對電子產品的豁免為例,究竟對中國是完全不用徵收145%的關稅,還是要保留一開始的20%、所謂因中國向美國輸出芬太尼原體而要加徵的關稅呢?表面來看說不清。

當然,解讀美國政策最權威的人士,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但他在空軍一號被記者問及豁免電子產品關稅對中國影響的時候,又諱莫如深,說星期一晚會再宣布詳情。

後來特朗普在自家社群平台發文駁斥,稱並沒有任何所謂的關稅「豁免」,只是被「轉移」歸到另一個類別,但中國產品還是會被課徵20%的「芬太尼關稅」。特朗普還批評這全是假新聞,點名各國都別想逃,尤其是中國。」

特朗普大玩文字遊戲,不承認是「豁免 」,只承認是「轉移」。所謂轉移是有新的行業稅種來處理特定產品關稅,但和這些「豁免 」電子產品相關的行業稅種,暫時只聽過美國會收芯片稅,估計全線是收25%。其他如手機、電腦等就無聽過有行業稅種。估計所謂「轉移」的講法,只是不認讓步的托詞。

特朗普政府不單宣布了的政策說變就變,而且政策的解讀含糊不清,一時一様。一個大國推出如此重要的政策,出現這麼重大的解釋歧異,既反映推出政策時的思路不周,亦反映了整個政府太過倉促推出影響極其深遠的政策,推出後出現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時,就扭曲、收回、轉軚、死撐兼而有之,才會出現這麼大的混亂。

有人就說,上述分析太過正路了。你看看特朗普這些政策變動,造成金融市場的大混亂,股市和包括虛擬貨幣在內的各種類型資產,因特朗普各種政策和對政策變動性詮釋,被舞上舞落,忽然急跌,忽然反彈,然後澄清之後又再急跌,這些波動為掌握幕後消息的人,製造巨大的獲利機會。

令人震驚的是,特朗普毫不掩飾他的相關人等,在這些交易裡賺大錢,他甚至在白宮裡指著一個朋友,說他的交易波動裡賺了25億美元。傳媒亦說,特朗普透過他的虛擬貨幣賺了10億美元。

有人說特朗普和他的幕僚可能透過炒股賺錢,其實股票市場還是有監管的,但虛擬貨幣市場就是完全沒有監管的世界。而虛擬幣作為一個風險投機產品的性質,近期的波動基本上和美國的科技股同步,如果掌握特朗普推出或回收關稅政策的節奏,在虛擬貨幣市場炒作,就可以獲得巨利,而且難以追查。

有些我們看來極其不可能的事情,若背後隱藏巨大利益時,就會找到合理的解釋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