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災難前的預演

博客文章

災難前的預演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災難前的預演

2020年08月24日 18:53 最後更新:23:08

當香港單日確診跌到9宗,只有7宗本地確診時,下月初做全民檢測,的確予人有點來得太遲的感覺。

也是在疫情開始舒緩時,中央政府支援香港在亞博館旁邊興建臨時醫院。由於入院人數漸減,也好像沒有太大需要。不過由於有關的興建設施費全數由內地承擔,建成後又會交給醫管局營運,民眾好像找不到什麼理由去開罵,不過亦有不少人覺得多餘。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今年冬天會否再有一場疫情大爆發呢?

香港如今這次第三波爆發,和全球多個地區的再爆發同步。各大城市都是因為5、6月疫情舒緩,開始重啟之後,防疫態度放鬆而爆發。值得注意北半球如今是夏天,天氣很熱,原本不利冠狀病毒傳播,還是有這一波爆發。這樣問題就來了,到12月傳統的冠狀病毒活躍期,2003年的沙士和去年的新冠疫情都是從12月開始,再加上全球多地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流行病毒流散的背景下,本地再有另一波大爆發,絕不為奇。

北京6月初曾二度爆疫,但在26日後歸零。北京有全民檢測加健康碼兩大法寶幫助抗疫,而北京有能力進行全民檢測,皆因她利用了之前疫情舒緩的兩個多月空檔,大力擴大檢測能力所致。香港5、6月沒有做什麼,所以7月再爆疫時,每日的檢測力只能做7000、8000個,不要說全民檢測,連疫區檢測也未能做好。

所以如今香港要試驗一次全民檢測,要先把港版「方艙醫院」、「火神山醫院」建好,目前未必有用,但將來萬一再爆疫時,就有大用。Touch wood萬一香港12月再爆疫,又萬一內地又同時有大城市爆疫時,到時你想叫阿爺幫你,他也未必得閒。預備了最壞,期望有最好,永遠是為政者要做的事情。

就下月初進行的全民檢測,估計大體情況會出現這些情況:

1. 是否檢測的決定變得政治化。全民檢測本來是一個科學化的方法,找出隱型的帶病毒者,加快截斷傳播鏈。不要說全民檢測貴,社會因疫情而限聚多一天,損失的金錢已比全民檢測多,更不要說減少染病者的人命價值,無法以金錢衡量。

可惜社會上已把全民檢測的決定,看到很政治化,特是傾向反政府的族群,不止質疑全民檢測無用,更相信「DNA資料送中」的政治宣傳,所以反對檢測。

2. 參加人數不會多。政府官員初時曾估計,全民檢測計劃會有大約500萬人參與。我一聽就覺得有點超現實,因為除非是強制性(例如武漢),否則即使在內地城市如北京,在6月至7月那次自願性的全民檢測,2170萬北京市民中,只有一半左右進行了檢測。

香港750萬人口,有一半去檢測就只有375萬,但估計會遠低於此數。就我自己接觸所知,不同市民的確會因為政見去看檢測問題,55%支持反對派的市民,估計只有少量會去做檢測。而45%支持建制的市民,就會按自由意願做決定是否檢測,例如感覺疫情是否嚴重、去檢測是否方便、檢測時要否排隊等。七除八扣,有100萬人做檢測已相當不錯,若比這個數字多,已經很驚喜了。

3.  找出確診人數會很少。以北京在6月11日至7月2日,北京市對1006萬人進行了核酸檢測,陽性率為10萬分之3.67。若香港有100萬人做檢測,同一個陽性率等如36.7人確診。若香港的陽性率更高,只表明香港的社區擴散更嚴重,更應該做檢測。

我自己打算去做檢測,並不是因為政治理由,而是想盡點公民責任,萬一自己是感染者,確認出來就不會影響其他人。更重要的是一種「走火警」心態,走火警時會覺得有點煩,但是為萬一出現的災難做一次預演,以增加災難發生時,大家能成功脫險的機會。萬一每天出現1000個確診,到時全面停擺14天後再加全民檢測,就變得很有需要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高息的壓力

2024年12月20日 20:44 最後更新:22:18

美國減息的前景放緩,對整個新興市場都有壓力。

12月19日,美國聯儲局宣佈減息0.25厘,將指標利率區間調低到4.25至4.5厘。減息符合市場預期,亦是聯儲局繼9月和11月之後連續第3次減息,今年全年累計減息幅度達到1厘。

不過減息決定公布之後,美股當日並無上升,美國3大指數持續下挫,美元向上,現貨金當時暴跌超過20美元。減息理論上會利淡美元、利好美股,但市場的反應剛剛相反,主要原因是市場對明年減息預期降溫。據反映聯儲局委員未來利息預期的點陣圖顯示,明年聯儲局將減息兩次,每次0.25厘。這就和今年9月時的預期大幅降溫,當時預計明年會減息4次,這個現象被稱為所謂的「鷹派減息」,意即雖然減息,但現時聯儲局的態度已變得比較鷹派。

消息令美元保持強勢,人民幣匯率走低,離岸人民幣的匯率在聯儲局議息決定公布之後,一度跌至1美元兌7.3271元人民幣水平,刷新了去年11月以來的一年多新低位,隨後收復部分失地。不過港元的表現就相對堅挺,港元近日徘徊在1美元兌7.77港元的水平,較今年4月11日的低位7.84, 仍然有相當距離,顯示有相當多資金留在香港。

港元和人民幣最大的不同是,港元的匯價和利率基本上貼近美元,所以資金留在香港可以收高息,而內地的利息走低和美息的差距較大,所以對人民幣有壓力。固然內地有外匯管制,資金不能自由流出,情況已經很好多,所以人民幣匯價不會完全反映中美兩地的息差。

美元和美息這樣向上,會產生幾個效果。

第一,對新興市場有壓力。美元美息上升令到資金持續回流美國,資金從新興市場流走,會加劇全球美元的流動性緊缺風險。聯儲局維持高利率的時間越長,對新興市場的衝擊就越大,發生黑天鵝事件的機會就越高。

第二,利率關稅雙重風險。即使美國來年再減息0.5厘,美國的指標利率仍會維持在3.75至4厘的高位。這樣就令港息難以大幅下降,對本地經濟和投資市場造成壓力。另外,特朗普已聲言一上台就會對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這就會對香港帶來雙重壓力。

第三,人民幣有貶值空間。過去中央為了維持人民幣匯價穩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當人民幣跌至1美元兌7.3元左右的水平,阿爺就會透過各種工具干預。 不過最近有消息傳出,內地將考慮讓人民幣貶值較多,來抵消一部分關稅的影響。據路透社引述消息透露,人民銀行正考慮容許人民幣匯價可以跌至1美元兌7.5人民幣的水平,即較原來7.3的水平再有3%的貶值空間。換言之,港元對人民幣的匯價將會更強,這會對北上消費有利,對旅客來港消費有壓抑的作用。

第四,整體衝擊有限。雖然香港和內地經濟面臨宏觀的負面因素,但亦不用過分擔心。美國銀行最近做了一個情景預測,假設明年由第2季起美國中國入口產品關稅,由現在平均20%左右,增加10%至到30%,再於後年、即2026年首季再進一步調高關稅10%,令對中國入口產品平均關稅升至40%,而美國對其他地方的關稅亦由現時約4%水平升至8%,但美銀仍然估計,中國的出口可望保持合理增長。加上中央推動振興經濟措施,會在明年下半年顯現,估計明年經濟增長仍可達到有4.5%。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漸趨穩定,叠加政策支持,到2026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可以維持在4.5%。

換言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有限。中國經濟保持合理增長,對香港經濟就有重大的支撐。總的來說,未來都是風高浪急的一年,香港亦要全力拼經濟,做好各種應變準備。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