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解放軍3大戰機飛越台海 台媒話殲-16幾乎把經國號「按到地上摩擦」

博客文章

解放軍3大戰機飛越台海 台媒話殲-16幾乎把經國號「按到地上摩擦」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解放軍3大戰機飛越台海 台媒話殲-16幾乎把經國號「按到地上摩擦」

2020年09月23日 15:55 最後更新:16:00

解放軍海空兵力自9月18日起在台灣海峽軍演,牽動著台灣的敏感神經,令島內高度緊張。據台灣媒體報道,近日進入台灣海峽空域巡航的解放軍軍機為殲-10、殲-11、殲-16等型號,殲-16戰鬥機還對台軍經國號進行「包夾」。大家很關心,這次兩岸戰機短兵相接,力量如何對比?

解放軍殲-16戰機編隊訓練資料圖。

解放軍殲-16戰機編隊訓練資料圖。

據台灣媒體19日報道,台防務部門19日表示,當天上午,解放軍多型戰機進入台灣當局所謂「防空識別區」,具體包括2架殲-10戰鬥機、2架殲-11戰鬥機、12架殲-16戰鬥機、2架轟-6轟炸機及1架運-8反潛機。

1天之前在9月18日,進入台灣當局所謂的「防空識別區」的大陸戰機就包括4架殲-10戰機、4架殲-11戰機和部分殲-16戰機,越過了所謂的「海峽中線」。

如果台灣方面報道屬實,那麼解放軍的主力「3代」及「3代改進型」戰機今次均用於台海軍演。

解放軍殲-10戰機包括基本型殲-10、殲-10A/B/C/S等型號。殲-11戰機則包括殲-11、殲-11B、殲-11BS等型號。台軍媒體泛泛而談話到台灣海峽的是殲-10和殲-11戰機,很可能是因為未能分辨出具體型號。這兩個系列戰鬥機中,初期型號和後期型號儘管外形差別不大,但性能差距比較大,後期型號均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加裝更先進的機載武器,屬於3代半,比前期先進半代。而殲-16則算是3代半中最高端的重型戰鬥機型號。

這3個型號系列是解放軍的主力殲擊機,派出它們進入台海屬於正常之舉。解放軍既可以派出高低搭配,也就是用殲-16配合殲-10和殲-11的早期型號,也可以強強結合,出動殲-10和殲-11的後期型號與殲-16配合。

據分析,不同型號飛機很可能隸屬不同的作戰單位,這說明這幾次巡航都是多單位的協同作戰。這也說明解放軍不同型號戰鬥機之間能夠有效組網,協同作戰。另外,不同戰鬥機的平台性能、用途、火控雷達性能各有不同,可以充分發揮不同機型的優勢。

此外,不排除有預警機進行空情保障的可能。地面雷達網雖然足以覆蓋海峽的中高空空域,但對低空、超低空目標,還是由預警機進行探測,效率比較高。由於預警機探測距離遠,也就沒有必要前出到海峽內了。至於為什麼殲-20戰機沒有出現在海峽上空,有評論話:「你怎麼知道沒有去呢?去了你也看不到啊!」

殲-16「摩擦」經國號,是當日的好戲。

根據台灣媒體的描述,在上述所有機型中,殲-16戰機表現突出,讓台灣空軍前去攔截的IDF經國號戰鬥機無可奈何。殲-16幾乎是把IDF戰鬥機「按到地上摩擦」。

台媒20日報道稱,19日台軍的2架IDF戰機在執行驅離任務時,遭到解放軍6架殲-16戰機「包夾」。IDF戰鬥機是台灣在美國的技術援助下發展的一種輕型3代機,服役至今已有超過20年時間,各項技術均已落後。它的起飛重量在3代機中屬於最小的類別。反觀殲-16屬於高端、重型3代半戰機。兩者對壘,就如同重量級拳王打蠅量級拳擊選手,一個重拳就可以將其KO。

IDF經國號戰機只是3代機中的落後型號。(中央社圖片)

IDF經國號戰機只是3代機中的落後型號。(中央社圖片)

此外,殲-16戰機屬於多用途戰鬥機,可利用強大的電子戰裝備、反輻射導彈和防區外發射導彈對付台灣的地空導彈系統。中時電子報報道稱,也許殲-16不如殲-20戰機先進,但將成為解放軍空軍作戰以及對付台灣,或嚇阻美國軍事介入的關鍵利器。報道稱,軍事觀察家說,根據軍演中的戰機序號來判斷,已有更多殲-16戰機服役。這證明,解放軍空軍正默默擴大它的列裝數量。這款多用途戰機能攜帶大陸自制的各式武器,如反艦導彈、空對空導彈、衛星制導炸彈,巡航導彈與電子干擾發射機等。它既能用來執行空對空,也能用來執行空對地任務。

美國偵察機「隔岸觀火」?

解放軍與台軍戰機在海峽鬥法的同時,美國偵察機似乎也在「隔岸觀火」。據台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報道,解放軍戰機在20日上午6時53分進入台灣西南空域。而美軍EP-3則在清晨5時許進入該空域巡航,上午11時離開,E-8C上午約8時也加入該區域巡察中。而美機出現在台灣島附近,也引發美軍偵察機會否借兩岸戰機鬥法之際,獲取解放軍軍機電子信號的擔憂。

有分析認為,相對於戰機攔截伴飛甚至是「包夾」這種明面上的對抗、鬥爭,看不見的電磁鬥爭可能才是最有技術含量的部分。前段時間的行動中,台地空導彈的火控雷達開機進行跟蹤鎖定,當時就有台灣專家分析認為,台軍啓用地空導彈制導雷達進行跟蹤鎖定,就已經先失一局,因為容易洩露己方的雷達參數。那麼,解放軍戰機的雷達、通信參數會不會被美國電子偵察機「偷走」呢?

分析人士認為,從各國執行這類任務來看,非必要,火控雷達均不開機,通常可以通過數據鏈接收雷達情報網獲取信息。而雷達情報網中的雷達通常使用值班頻率,其參數的敏感性沒有那麼高。即便需要戰鬥機火控雷達開機鎖定目標,現在的很多雷達使用先進技術,也不易被偵測到。比如,現在各國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普遍使用非常寬的工作帶寬和多樣化的工作模式,只暴露一兩個頻率點和有限工作模式,並不妨礙戰時的反干擾、反偵察。有的雷達還運用低截獲概率技術,不易被對手探測到。

所以,這種背後的電子鬥爭的結果,取決於雙方的電子戰技術和戰術運用水平。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命令,美國對全球逾百國家徵收10%至49%不等的關稅,為全球經濟投下「核彈」,其中對華徵收稅率達34%,累計則達54%;越南及柬埔寨更高達46%及49%。究竟這個所謂「對等關稅障礙」是如何計算出來?

美國知名財經記者蘇洛維耶斯基(James Surowiecki)在社交平台X發文,解釋特朗普如何「捏造」美國被他國徵收的所謂「關稅稅率」,作為自己濫加關稅的借口。

蘇洛維耶斯基也不禁慨嘆所謂關稅稅率計算法如此「荒唐」。X截圖

蘇洛維耶斯基也不禁慨嘆所謂關稅稅率計算法如此「荒唐」。X截圖

蘇洛維耶斯基表示,美政府給出的他國對美稅率實際上並非如其所聲稱的那樣以「關稅稅率+非關稅壁壘」計算得出。相反,對於每個國家,只是將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將這個比率當做所謂「該國對美稅率」。

蘇洛維耶斯基舉例說,美國對印尼的貿易逆差是179億美元,印尼對美國的出口額為280億美元,兩者相除的比例即為美方聲稱印度尼西亞向美國收取的64%關稅稅率。特朗普據此宣布,美國對印尼亞徵收「已優惠」的「對等關稅」,僅為印尼對美國所謂「稅率」的一半,即32%。

若以此「對等關稅障礙」的計算方程式套用在中國,2024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為2954億美元,同年美國自中國進口金額為4389億美元,兩者相除得出67%;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商品稅率高達34%,累加現有關稅則達54%,美國已對華提供稅率「優惠」了,算法「簡單又粗暴」。

至於台灣,2024年美國對台灣貿易逆差739億美元,而美國自台灣進口金額為1162億美元,相除得出64%,現時美對台灣徵收32%稅率,即最後美對台課徵約一半的關稅。

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稅率計算法, 被指具「欺騙性」。AP圖片

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稅率計算法, 被指具「欺騙性」。AP圖片

美方所宣布的其他國家對美「稅率」以及美國徵收的所謂「優惠對等關稅」也是以類似的方式計算得出。

至於美國對那些國家有貿易順差的話,那些國家所謂對美國的「對等關稅障礙」就一律作成10%,舉例2024年美國對英國有11.9億美元貿易順差,所以就創作成英國對美國的「對等關稅障礙」是10%。

以此脫離現實的方程式計算全球180國及地區的所謂「對等關稅障礙」,蘇洛維耶斯基慨嘆:「What extraordinary nonsense this is (這多麽荒唐啊)」、「This is so dumb and deceptive(這是如此愚蠢和具欺騙性)」。

蘇洛維耶斯基還表示,與美國有貿易協定的韓國,不可能如特朗普宣稱的那樣對美國的出口商品徵收50%的關稅,歐盟也沒對美收取39%的關稅。

商務部回應表示,美方在主觀、單方面評估基礎上,得出所謂「對等關稅」,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霸淩做法。AP圖片

商務部回應表示,美方在主觀、單方面評估基礎上,得出所謂「對等關稅」,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霸淩做法。AP圖片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月3日就美方宣布對等關稅回應稱,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並將堅決採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

發言人表示,美方聲稱自己在國際貿易中吃了虧,以所謂「對等」為由提高對所有貿易夥伴的關稅,這種做法罔顧多年來多邊貿易談判達成的利益平衡結果,也無視美方長期從國際貿易中大量獲利的事實。美方在主觀、單方面評估基礎上,得出所謂「對等關稅」,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嚴重損害相關方的正當合法權益,是典型的單邊霸淩做法。對此,很多貿易夥伴已經表達強烈不滿和明確反對。

發言人說,歷史證明,提高關稅解決不了美國自身問題,既損害美國自身利益,也危及全球經濟發展和產品供鏈穩定。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單邊關稅措施,與貿易夥伴通過平等對話妥善解決分歧。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