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三問英國 為何有資格講良知?

博客文章

三問英國 為何有資格講良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三問英國 為何有資格講良知?

2021年01月21日 20:24 最後更新:20:27

香港律政司本來打算聘請英國御用大律師David Perry,作為黎智英非法集會案的主控官。但英國政客全力發功,英國外相藍韜文說無法理解「有良知」及一流的法律人員,為何會答應委聘來港打黎智英的官司,這樣只會讓人覺得是「唯利是圖」。英國前外相聶偉敬亦表示,大律師雖然有「不能拒絕案件原則」,但基於「良知」,可以視這個原則不適用於海外案件。

英國政客如此干預香港的司法,實在令人側目。英國政客隨意以良知作為標準,扭曲法律原則,其實與戴耀廷以所謂公義作為標準的「違法達義」理論,同出一轍。英國可以以良知作為標準,阻礙御用大狀來香港打官司,若黎智英卻可以聘請英國大狀代表他出庭的話,雙方的法律服務不對等,香港的司法公義何在?若黎智英真的聘請英國大狀,香港的入境處應該同樣可以以良知為原則,拒絕這些英國大狀入境。另外,如果英國人都有這種良知原則,黎智英案若然打到香港終審法院,亦讓人懷疑應否讓終院的英籍非常任法官參與審案。

英國因政治理由介入他國的司法,胡亂地提出良知作為原則,我不禁要問,按英國的古今往績,又憑什麼可以振振有詞地講良知呢?

一、發動鴉片戰爭有良知嗎?先說說遠一點的歷史。在18世紀,英國和中國貿易,出現重大貿易逆差,結果心生一計,於1773年透過其控制的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大量生產鴉片,由於中國不允許鴉片這些毒品入境,英國就偷運入口。鴉片源源不絕地輸入中國,令大量中國人成為癮君子,讓英國賺取了天量白銀,不但平衡了對華貿易逆差,還令到中國的白銀急促流失。1838年鴉片戰爭前夕,英國走私到中國的鴉片高達1400噸。清廷派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東禁食「大煙」,在虎門焚燒鴉片。英國一怒之下,於1840年向中國發動戰爭,最後戰勝清廷,於1842年簽下不平等的《南京條約》,逼中國割讓了香港島,這就是香港作為殖民地的由來。

英國當年是世界大國,公然為保護毒品貿易而戰,的確開創了人類歷史先河。我自己也是一個間接受害者,我爺爺當年是佛山一條小村的村長,沉迷吸食英國走私輸入中國的鴉片,搞得身體極之虛弱,遺傳到我老爸,他也是瘦骨嶙峋。近年中醫跟我說,我體質較差,容易敏感,也是因為上代人吸食鴉片的遺禍。英國向中國大量輸出毒品,為保護毒品貿易向中國發動戰爭,她有向中國人,道過一聲歉嗎?請問其良知何在?

二、出兵侵略伊拉克有良知嗎?也可以說說近一點的事情。美國2001年9月11受到恐怖襲擊,捉不到主犯拉登,一股怒氣無處發洩,在2003年初決定出兵攻打伊拉克洩憤,順道侵佔伊拉克的石油資源。英國作為美國緊密盟友,盲目跟從美國出兵,以伊拉克有「大殺傷力武器」為由,組成美英聯軍,繞過聯合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推翻了侯賽恩政權,造成60萬伊拉克平民在戰爭中死亡。

美英勝利而回,但一件所謂「大殺傷力武器」也找不到,發動戰爭的理由,原來是子虛烏有。英國面對民間追究的壓力,在2016發表《齊爾考特調查報告》(Chilcot Report),在報告中說:「經過調查之後,發現英國決定出兵的時候,英國情報部門並不確定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英國政府當時未有用盡戰爭以外的和平方法去解決問題,尋找法律依據進攻伊拉克的過程強差人意,沒必要發動戰爭。」

報告雖然避重就輕,但已證明英國政府配合美國,用謊言向其他國家發動戰爭,這種戰爭罪行行為,有良知嗎?英國有否向受戰爭殘害的伊拉克人民道歉?

當然沒有。

三、玩忽職守、抗疫不力有良知嗎?英國現政府以民粹為主導,在去年新冠疫情爆之初,胡搞其「群體免疫」,令到疫情一發不可收拾。英國如今累計確診352萬人,是全球確診第5高的地方;死亡人數9.3萬人,全球排第4。英國人口佔全球人口0.9%,但確診人數就佔了全球確診的3.6%,防疫表現之差,令人側目。英國有6665萬人口,以人口計的死亡率高達0.14%。若香港有同樣疫情,等如每一座大廈都要死一個人,認真恐怖。

英國這個民粹政府,首相約翰遜搞亂自己的頭髮,有意把4天穿同一對襪子的新聞放出街博傳媒眼球,做正經事既無心亦無力,無法好好地保護自己國民的生命,卻有時間去管其他國家的問題,這種政府有良知嗎?

香港過去當了百多年的英國殖民地,早已看透了這個老舊帝國唯利是圖的本質。如今英國政客仍然面不紅氣不喘地大講良知,真是令人覺得比汚言穢語更難聽了。

盧永雄

Tags:

David Perry

往下看更多文章

過去港人移英  如今英人移港

2024年11月01日 18:32

世界輪流轉,看看香港和英國兩地的移民情況,只能驚嘆事情變化得這麼快。

2019年黑暴事件後,大量香港人移居英國,因為當時英國保守黨首相約翰遜推出一個BNO「5+1」計劃,讓香港人先移居、後申請國籍。其實約翰遜打的小算盤,是看著香港移民的資產。當時英國在他一手推動之下脫歐,大量歐洲公司總部撤出英國,因為英已經不再享有歐盟內的關稅和移居便利,約翰遜就藉著吸引港人移英帶來的資產,來填補這個窟窿。他還可以厚著面皮,聲稱自己在支持香港的民主。

香港人移居英國,如果是已經賺夠退休的一族,生活倒還可以,但如果要在當地搵工,就我所知,只有少數能夠找到與本來類似的工作,很多人就要降級打折。有朋友在香港做行政人員或中層主管,到英國就要做工廠工人或是通宵的倉庫看更。這讓我想起上世紀80年代大陸同胞移居香港的情況,那時在國內的專業資格在香港不被承認,他們只能夠做看更或地盤工,那種辛酸又有誰能明白。

不過,現在最有趣的發展,是英國人開始移居香港。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七屆世界桌球冠軍奧蘇利雲,他通過優才計劃成為香港居民。奧蘇利雲十分喜歡香港,他接受入境處處長郭俊峯訪問時,被問及為何選擇香港作為居住地,奧蘇利雲說香港有良好的稅制,桌球在香港很受歡迎,加上美食和文化,令香港成為一個理想居住地,「如果想擁有美好的生活,那一定要來香港」。

後來奧蘇利雲在澳門接受訪問的時候就提到,他一年有幾個月在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打球,取得香港身份證,讓生活和出行更方便,預料4至6年後或會搬來香港長住。

奧蘇利雲的例子,至少可以看到三個事情。

第一,新通行證安排有效。內地最近改變港澳通行證(俗稱回鄉證)的安排,容許香港永久居民中的非中國籍人士,申請通行證返回內地。他們本來回內地要申請簽證,工作的話更需要申請工作簽證,但是在新安排之下就可以拿通行證過境,不用簽證,非常方便。奧蘇利雲提到的出行方便,主要就是指這一項。

第二,香港低稅率吸引。香港有低稅制,入息稅最高只是收15%,遠較英國為低,英國是累進制,最高即15萬鎊(150萬港元)以上收入稅率是45%,相當驚人。

過去沙特主權基金贊助的LIV 高球職業巡迴賽在港舉辦時,有獲獎的球手事後發現香港只是需要交15%的入息稅,有點不太相信,反覆追問是否只交這個稅率就足夠嗎?在外國動輒起碼要交20幾至40幾%的入息稅,香港只交最高15%,可以說是稅務天堂。而明年「LIV 高球2025 香港站」獎金高達2,500萬美元,獲獎球手少交30%稅等如節省750萬美元,即是5836萬港元,你話球手喜歡在香港還是在英國比賽?

另外英國有資本增值稅,越富有的人交稅越高,買股票買樓賺了的錢都要減一截。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剛公布的預算案,就提到高稅率的納稅人,資本增值率會由20%加至24%,低稅率的納稅人增值稅亦都由10%加至18%,而住宅物業的稅率就維持在低收入的收18%、高收入的收24%,而香港就並無資產增值稅,物業稅收15%亦較英國低。

但有一樣更要命的是,非以英國為永久居住地的英國居民稅務優惠將會在明年4月取消,這個叫做「非定居者身份」(Non-Domiciled)豁免稅制,規定在英國居住的外國人,如果海外收入不匯入英國,就無需要繳納當地稅,但英國將會把非定居者免稅待遇豁免取消,明年4月起必須將海外資產向英國繳稅。奧蘇利雲是英國人,如果一年在英國逗留183天以下,在英國沒有全職工作,本來可被視為非英國稅務居民,海外收入免稅,未來應要交稅。另外有大量在英國居住的外國富豪亦受此影響,計劃離開英國。

第三,非政治化角度。很多香港人移居外地,主要從政治角度出發,覺得香港實施《國安法》之後生活不下去。但是奧蘇利雲這個正宗英國人的看法,卻剛好相反,說「如果想擁有美好生活,一定要來香港」。由此可見,只要你撇除泛政治化的眼光,香港其實樣樣都好。

過去香港人移民英國,現在英國人移居香港,都可說是世界輪流轉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