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一文睇晒 中美會談雙方觀點 中方講民主: 美國很多人對美式民主信心很低

博客文章

一文睇晒 中美會談雙方觀點 中方講民主: 美國很多人對美式民主信心很低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一文睇晒 中美會談雙方觀點 中方講民主: 美國很多人對美式民主信心很低

2021年03月19日 15:24 最後更新:17:55

中美會談3月18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舉行了首日兩場會談,明日會進行第3 場,即是最後1場會談。

首日會談雙方唇槍舌劍,細看雙方觀點也極其強硬。開始時先由美方首先進行開場陳述,美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做了約10分鐘的發言,美方重點包括:

1. 美方對中方在香港、台灣及新疆的行徑深表關注,認為中方的所為威脅以規則行事的全球穩定秩序,強調這些問題並非內部事務。

2. 布林肯指中國對美國的網絡攻擊,以及經濟脅迫美國盟國這些行徑威脅用以維持全球穩定以規則為本的秩序。

3.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批評中國攻擊基本價值觀,指美方不尋求衝突,但歡迎激烈的競爭。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AP圖片

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AP圖片

在美方發表開場白後,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闡明中方有關立場:

1. 中國農歷新年除夕,習近平主席同拜登總統成功通話,一致同意雙方要加強溝通,管控分歧,拓展合作,這對今後一段時期中美關係發展有重要指導意義。此次中方應邀來到安克雷奇同美方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是落實兩國元首通話共識的重要舉措,也是兩國元首親自決策舉行的。兩國民眾和國際社會都期待對話能夠取得務實成果。

2. 我們希望這次對話是真誠的、坦率的。中美兩國都是世界大國,對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都負有責任。

3. 中國剛舉行了兩會,通過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國正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到2035年將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50年將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抗擊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中國人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周圍。

4. 中方主張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主張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不是以一小部分國家制定的規則為基礎的秩序。

5. 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並不承認美國的價值就是國際價值,不承認美國說的就是國際輿論,不承認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就是國際規則。美國有美國式的民主,中國有中國式的民主。

6.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為國際和地區和平與發展、為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作出不懈努力,而不像美國動輒動用武力,造成世界動蕩、不安。

7. 美國國內在人權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美國應當做的是改變自己的形象,管好自己的事,而不應自己的問題沒解決好,向世界轉嫁矛盾、轉移視線,不應對中國的人權、民主說三道四。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政治制度得到中國人民衷心擁護,任何要改變中國社會制度的做法都是徒勞的。

8. 中美都是大國,在抗擊疫情、實現復工復產、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希望美方改變零和博弈思維,放棄「長臂管轄」等錯誤做法,不要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干擾兩國正常貿易往來。中美兩國應當同亞太各國都發展良好關係,應該有共同的朋友,這才是21世紀的處世之道。

9. 台灣、香港、新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干涉內政,敦促美方停止把自身民主價值觀加諸於別國身上,強調西方國家不能代表全球民意,美國很多人對美式民主信心很低,根據民意調查,中國領導人獲得中國民眾廣泛支持,中方不會接受美方的無端指責,亦不會受到遏制。

10. 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和中國談話。歷史會證明,對中國採取卡脖子的辦法,最後受損的是自己。

11. 中美關係「破冰」以來取得很多成績,這是兩國有識之士共同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當前國際形勢發生很大變化,兩國在新形勢下一定要加強相互溝通,妥善管控分歧,努力推進合作,避免進行對抗。中美有過對抗的年代,中國都挺過來了。事實證明,對抗對美國沒有好處。習近平主席指出,中美要實現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拜登總統也講中美要不衝突不對抗。雙方應全面正確貫徹兩國領導人共識,使中美關係重新回到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上來。

之後外長王毅發言表示,過去幾年,由於中國的正當權益受到無理打壓,中美關係遭遇前所未有的嚴重困難,這種局面損害了兩國人民利益,損害了世界穩定與發展,不應再繼續下去了。

中方發言後,布林肯以「中方發言時長過長」為由,要求補充發言,叫美國記者留下來。之後,布林肯和沙利文分別做了補充發言。沙利文稱,「一個自信的國家能夠認真正視其不足之處,並時刻尋求進步。」似乎是在回應剛剛中方指出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等事件折射出的美國人權問題。

美方補充發言完畢後,按照外交禮儀,中方也應該進行補充發言。然而,美式「雙標」此時又出現了。在中方想進行補充發言時,美方想「把媒體趕出去」。中方批評稱「這不公平」,中方堅持要對等進行補充發言。美方此時拿「外交禮儀」來說事,指責中方「違背外交禮儀,違反了每位發言人第一輪兩分鐘的發言時長。」但其實美方在做開場陳述時,也超時了。

首場會議美國時間週四(18日)下午5時正式結束,中國代表團離開會談酒店,返回下榻酒店,晚上舉行了第2次會議,至晚上10時完結。

在今次中美會談2+2對話前,美方已先走訪日韓作拉攏,又在前一天「搞小動作」,就「香港」對24名中方官員進行加料制裁,刻意為本次對話擺姿態。

反觀中方,則是帶著誠意和堅定的立場而來。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17日強調,如果有人認為中方這次帶著誠意來到阿拉斯加這個冰天雪地的地方,就是為了做出妥協和讓步,那我會建議北京的同事們趁早取消這次旅行,何必費這個麻煩跑來呢?希望美方丟掉這種幻想。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製造」承包了這個鄰國的衣食住行

2024年11月01日 10:22 最後更新:10:36

大家可能會覺得俄羅斯的工業繼承了蘇聯「重工業重,輕工業輕」的產業結構,但這個說法在現今並不準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始終未能實現經濟轉軌,整個工業部門都處於低迷的發展狀態中。原本孱弱的輕工業未能實現顯著進步,而曾經強大的重工業,也不斷衰落。

那麼,俄羅斯人需要的工業製品都從哪裡來呢?答案是中國。

據內地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憑借冠絕全球的工業生產能力、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日趨密切的雙邊關係,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製造,已經「承包」了北方鄰居的衣食住行。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眾所周知,俄羅斯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然而,俄羅斯也是所謂「資源詛咒」的典型案例。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令俄羅斯始終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國內製造業發展相對落後。

當下的俄羅斯,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原材料基地,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圍繞原材料展開。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原材料部門,出口份額最大的是燃料能源,大部分投資也流向了採掘工業。2016-2018年,能源、原材料相關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從63%增至67.5%。

原料很多,產品很少。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始終與國際貿易高度融合。也就是說,俄羅斯需要把國內的原材料賣給外國,並從外國購買各種工業製品。

具體來說,俄羅斯賣得最多的是礦物燃料、礦物油和瀝青;而買得最多的則是機械設備、電氣機械和交通工具。

剛好,俄羅斯的南方好鄰居中國,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又有天量的工業產能。於是,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

俄羅斯賣給中國的,絕大部分是石油、天然氣之類的原材料及其粗加工產品。

那麼,俄羅斯從中國又買走了什麼呢?四個字:衣食住行。

先來說「衣」。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服裝(針織和非針織)超過30億美元,在同類全部進口中佔比超過50%。

同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34億美元的鞋子,佔俄羅斯鞋類全部進口的76%。這些產品大部分來自中國的義烏、溫州、廣州和佛山。

此外,地處高緯度地區的俄羅斯人民還離不開羽絨服和皮草。這份溫暖,由江蘇常熟、河南台前以及浙江海寧承包。

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超過2億美元的羽絨製品,佔俄羅斯羽絨製品全部進口的98%;還有5億美元的毛皮、人造皮,佔俄羅斯此類全部進口的92%。

然後說「食」。雖然俄羅斯不太從中國直接進口食品,但用來生產食品和日常吃飯的工具卻離不開中國。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各種農用機械,而中國作為農機強國,能夠生產14大類、95小類、3000多種農機產品。

機電產品是中國對俄出口第一大類商品,佔中國對俄出口總額的49.8%。俄羅斯一直是中國農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中俄機電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俄羅斯人的餐桌上還擺滿中國製造的餐具。2023年,俄羅斯63%的進口餐具來自中國,合計價值超過12億美元。

至於「住」一個俄羅斯人的房間里,很可能擺滿了來自中國佛山、東莞和廣州的傢具和床品。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15億美元的傢具和床上用品。

同時,俄羅斯人的房間還會插滿來自中國的家用電器。俄羅斯市場上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中國品牌在銷量和銷售額方面均名列前茅。在歐美品牌退出俄國市場之後,中國品牌更成為俄國顧客的心頭好。

目前,海爾已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電視品牌,緊隨其後的還有小米和海信。此外,海爾還是俄羅斯排名第一的洗衣機品牌。

「行」則更是中俄貿易的重頭戲。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汽車及配件,佔同類全部進口的80%。

這一年,俄羅斯市場銷量最高的是本土品牌伏爾加,排名第二的就是來自中國的長城汽車,第三則是吉利。還有,奇瑞在俄羅斯也很受歡迎。

衣食住行以外,中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俄羅斯市場大放異彩。中國品牌手機在俄羅斯佔有率已過8成,紅米、傳音和Realme名列前茅,而華為則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平板電腦品牌。

可以看到,承包俄羅斯人民衣食住行的商品,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兩大經濟中心——長三角和珠三角。

但是,價值千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光是製造還不夠,還需要合適的物流運輸服務才能完成貿易。這時候,北方城市的口岸就要閃亮登場了。

其中,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和服裝大多會通過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這座口岸也是中俄貿易最重要的口岸,承擔了陸路運輸60%的貨運量。服裝、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則會走黑龍江的綏芬河口岸及黑河口岸。化工產品則通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

大連港和天津港則是海運的主要擔當,汽車和機械設備主要會通過這裡進入俄羅斯。

此外,哈爾濱至莫斯科的中歐班列也日益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運輸手段。

可以看到,隨著中俄貿易關係的深化,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經濟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無論是衣物、食品,還是日常用品和科技設備,越來越多的商品來自中國,極大地滿足了俄羅斯人民的需求。

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26.3%,歷史性地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達到2401.1億美元。

在地緣政治背景下,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有望在更加多元的領域展開,包括高科技、數字經濟和新能源領域。

中俄能源合作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還將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拓展。

2023年,兩國簽訂了關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建設的多個風電和太陽能項目已陸續啓動。

中俄之間的鐵路運輸路線已經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貿易通道,特別是「中歐班列」將進一步擴大運輸量。2023年,「中歐班列」中經由俄羅斯的貨運量增加了近30%,兩國之間的物流基礎設施已經高度成熟。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國的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AliExpress),已經成為俄羅斯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預計未來幾年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也將顯著增長。

在貿易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量土地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場地。2018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約有220萬公頃土地為農業用途,中國人參與經營的土地約佔16%。

可以預見,未來中俄經濟將形成更加緊密、相互依賴的局面,為兩國的長遠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