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如何解讀疫苗有效率(Vaccine Efficacy) (一)

博客文章

如何解讀疫苗有效率(Vaccine Efficacy) (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如何解讀疫苗有效率(Vaccine Efficacy) (一)

2021年04月13日 07:00 最後更新:12:24

疫苗有效率由臨床研究得出。參與研究的人群分成兩組,一組接種疫苗(疫苗組),另一組接種沒有效力的安慰劑(安慰劑組),一段時間後分析他們的發病或感染情況,而發病或感染的定義是該研究預定的某些目標情况(例如死亡、嚴重症狀等)。

疫苗有效率的計算方法:

疫苗有效率 = (安慰劑組的發病率 - 疫苗組的發病率)/安慰劑組的發病率  

如果兩組人群受感染情況無異,疫苗有效率為零。若在疫苗組一百人中有一人有目標分析的情況(例如出現既定的感染症狀),而安慰劑組中一百人有十人,疫苗有效率就該情況為90%。若在疫苗組一百人中有五人有相關情況,而安慰劑組中一百人有十人,疫苗有效率就該情況為50%。所以一般來說,有效率越高,保護力越強。

但要注意,同一疫苗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人群進行測試;或用不同的研究方案或疾病定義;又或分析不同的目標情況(例如死亡、嚴重症狀、輕微症狀等),可得出不同結果。因而不能直接比較不同疫苗有效率的數值。   

例子1  BioNTech疫苗 復必泰 有效率*

參與三期臨床研究人群為16歲或以上沒有先前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跡象的人士。

在疫苗組的18,198人中,有8人出現2019冠狀病毒病症狀,在安慰劑組的18,325人中,162人出現相關症狀,得出疫苗有效率為95%。

*資料來源: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報告2021年1月

例子2  科興疫苗 克爾來福 有效率#

一項在巴西進行的三期臨床研究(二劑相隔14日),參與人群為約12000名醫護人員。

研究得出包括預防不同嚴重情況的疫苗有效率:

-住院、重症及死亡:100%

-有症狀並需要就醫:84%

-輕微症狀不需就醫:51%

#資料來源: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報告2021年2月

衞生署  健康促進處




衞生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衞生署3月31日舉行首場「1+」新藥註冊申請簡介講座,向業界及持份者介紹「1+」機制下的藥劑製品註冊要求,以及今年稍後推出的各項諮詢服務。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今次講座共有76名來自本地或境外藥企、顧問機構和科研機構等的代表參與,反應熱烈。衞生署將於4月和5月再舉辦兩場講座,又會由6月起,舉辦工作坊,為「1+」機制下,新藥註冊申請提供指導及分享優良規範和實踐經驗。衞生署亦將由今年下半年開始,為有意遞交「1+」註冊申請者提供申請前諮詢會議,安排稍後公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政府在前年11月起,實施「1+」機制,便利用以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新藥來港註冊。在「1+」機制下,新藥若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本地臨床數據,並經本地專家認可後,只須提交一個參考地方的藥物監管機構的許可,便可以在香港申請註冊,毋須如以往般,要提交兩個藥物監管機構許可。自有關機制生效以來,共有11款新藥獲批准註冊,至今收到120間藥企約460個查詢,當中包括海外及內地藥廠。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