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加坡指統計疫苗接種不包括科興 討好美國藥廠?

博客文章

新加坡指統計疫苗接種不包括科興 討好美國藥廠?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新加坡指統計疫苗接種不包括科興 討好美國藥廠?

2021年07月08日 09:30 最後更新:09:31

在科興疫苗獲世衛組織認證後,新加坡於上個月開放私營醫療機構接種科興疫苗,但新加坡人打科興疫苗要自費接種,不同於政府免費提供輝瑞等美國疫苗。但新加坡民眾對科興疫苗反應仍然熱烈,外國媒體多次報道,新加坡人排隊等科興疫苗。

新加坡人排隊等科興疫苗。

新加坡人排隊等科興疫苗。

但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7月7日突然表示,在該國統計的疫苗接種數據中,並不包括科興。

自今年5月在新加坡機場發現感染病例以來,Delta德爾塔病毒已成為新加坡最流行的新冠毒株,截至7月7日,該國累計確診病例達到62652例,死亡36例。

隨後,該國政府恢復了對社交聚會和公共活動的嚴格限制,並加快疫苗接種計劃。

根據新加坡政府統計數據,截至當地時間7月5日,該國有3670862人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佔全國人口的64.4%;其中有2187709人完成了兩劑疫苗(或完成接種所需劑量)接種,佔全國人口的38.4%。

新加坡已有超64%人口接種至少一劑疫苗。

新加坡已有超64%人口接種至少一劑疫苗。

新加坡政府已經制定了一個目標,即在8月9日左右讓67%的人完成兩劑疫苗接種。

但新加坡突然公布布,疫苗接種數據中,並不包括科興疫苗。7月7日,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在一次媒體吹風會上表示,只有獲新加坡衛生科學局批准、被納入全國疫苗接種計劃的疫苗才會被列入疫苗接種數據中,科興不在其中。

當解釋原因時,王乙康回答稱,因為新加坡衛生部門還沒有所需的完整醫學證明及數據,因此無法確定科興在預防感染和重症方面的效果如果。

王乙康。

王乙康。

其實,王乙康的上述解釋無法令人信服,科興疫苗早已對外公佈詳細的保護力數據,且其效力得到世界各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

4月11日,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公佈了科興疫苗在巴西三期臨床試驗的最終研究結果。從報告中的數據來看,科興疫苗在病毒暴露率更高的環境下,預防所有新冠病例的保護效力為50.7%,預防中症和重症的保護效力分別是83.7%和100%,且對P.1和P.2這兩種變異新冠病毒同樣有效。

5月11日,印度尼西亞衛生部長接受採訪時透露,截至今年2月底,政府對首都雅加達25374名醫務人員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在接種了兩劑科興疫苗後的28天內,預防新冠肺炎感染的有效率達到94%,感染死亡預防率為100%,接種7天後住院病例預防率為96%。

6月1日,世衛組織宣佈將科興疫苗列入「緊急使用清單」。世衛組織表示,現有證據證明,接種兩劑次科興疫苗對所有出現症狀的新冠肺炎保護效力為51%,而在重症保護方面,該疫苗則具有100%的效力。

此外,王乙康也曾承認,科興疫苗未被納入新加坡疫苗接種計劃中,原因不在於科興疫苗的效力問題,而是因為新加坡政府此前採購的疫苗已經足夠。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在6月17日的一次記者會上,有記者問道:「既然政府想盡快為人們接種疫苗,為什麼不把中國科興疫苗納入全國疫苗接種計劃中?」

對此,王乙康說:「新加坡在疫情前期採購的輝瑞與莫德納疫苗足以讓整個人口接種兩劑疫苗。到了9月或10月,每個人都有機會接種。」

說白了新加坡一直區別對待美國疫苗和中國疫苗。

與新加坡政府態度對比鮮明的是,該國民眾對於科興疫苗的反應熱烈,接種意願高漲。

新加坡民眾對於科興疫苗反應熱烈。

新加坡民眾對於科興疫苗反應熱烈。

在科興疫苗獲世衛認證後,新加坡於6月18日起開放24間私營醫療機構接種科興疫苗,接種一劑科興疫苗的總費用介於10新元至25新元(約合58至144港元),保險機構也為接種民眾提供了保險保障。

外媒報道,在科興疫苗開打前後,醫療機構收到踴躍反應,部分診所的電話應接不暇,預約量遠遠大於儲存量。很多民眾都擔憂輝瑞和莫德納疫苗的副作用,信任更為傳統可靠的滅活疫苗,「我相信中國的產品和技術」。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門公佈數據,截至7月3日,新加坡已有1萬7296人已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

據德國媒體報道,當地有一位女士花費了1000美元,找了一個人去幫自己排隊,這不是搶購什麼限量或者新發的產品,而是為了排隊獲得一個接種科興疫苗的機會。

這件事本身就有些奇怪,因為新加坡是一個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跟美國差不多,而且新加坡人口只有不到六百萬,新加坡政府早就採購了大量輝瑞和莫德納疫苗供民眾免費接種,所以說新加坡是不缺少疫苗的,而且也完全不會有什麼經濟方面的負擔,但為什麼會在6月初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科興疫苗發佈授權許可後,出現大批新加坡人排隊去診所接種科興疫苗的事情呢?要知道,接種其他歐美疫苗是免費的,接種科興疫苗則需自費。

一位想要接種中國科興疫苗的新加坡人表示,他們之所以選擇中國的科興疫苗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中國科興疫苗使用的是在疫苗領域已經使用了多年的傳統滅活技術,而歐美疫苗採用的則是近幾年才大規模採用的 mRNA 疫苗技術。在他們看來,這項技術的安全性目前還並不能讓他們對其足夠信服。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是他們更加信任中國疫苗的表現。因為中國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疫情防控效果有目共睹。

第三個方面的原因是愛國情緒。在新加坡有很多華人,他們選擇接種中國疫苗與愛國情緒和對西方疫苗的不信任態度有關。「我來自中國,當然更相信中國疫苗」,在一家船運公司工作了10年的36歲的李女士說。

由於現在新加坡政府只是批准了24家診所提供科興疫苗的接種服務,所以現在新加坡出現了排長隊等待接種科興疫苗的情況。一家診所的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們診所總共才分到了政府發放的200劑科興疫苗,但電話預約接種的人已經超過了1000人,疫苗緊缺情況頗為嚴重。

據瞭解,目前新加坡總共大概擁有20萬劑中國科興疫苗,這些疫苗是新加坡政府在今年2月從中國採購的。

在外國媒體相繼報道新加坡人排隊打科興疫苗之後,相信美國的疫苗藥廠有壓力。所以新加坡衛生部門決定不統計接種科興疫苗的人數,等如出招壓抑民眾接種,明顯是一個討好美國的行為。現時疫苗仍然搶手,新加坡能夠的大量購入美國疫苗,亦要睇美國面色做人。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在當地時間4月2日 (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宣布最新的「對等關稅」政策,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作出預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為全球經濟活動帶來風險,可能拖累全球經濟成長。標普最新報告顯示,3月的預測將2025年全球實際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預測下調至2.5%。

《紐約時報》4月1日發表關於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代價是盟友」為題的文章。

《紐約時報》4月1日發表關於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代價是盟友」為題的文章。

《紐約時報》4月1日以「特朗普的關稅即將落地,但代價是美國的盟友」為題發文,指美國將因關稅政策而失去盟友「三大支柱」;文章更援引美國學者指,美國已「眾叛親離」,「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目前,針對所謂「對等關稅」,流傳多種版本。其中一種版本,是美國對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徵收約20%關稅,而不是針對某些國家和地區或產品徵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預計新關稅將增加超過6兆美元的收入,可作為退稅還給美國人;另一個版本是,美國貿易辦公室(USTR)計劃對一部分國家和地區徵收關稅,但稅率可能不會像20%那麼高。

當然,以上均只屬猜測。彭博經濟研究在最新研究報告,估計了可能的結果,並研究了全面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報告分析,美國在雙邊貿易中逆差最⼤的15個貿易夥伴,這些經濟體在美國全部進口商品及貿易逆差總額中的合計佔⽐超過75%。報告顯示,對等關稅對15個貿易夥伴的影響不盡相同。對於韓國和日本而言,美國對其徵收的關稅會上升約20個百分點;而對印度、越南和⼀些歐盟國家,上升幅度超過50個百分點。報告顯示,若按以上方式所徵收的額外關稅實施,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會從特朗普第二任期開時的略低於2.5%飆升至35%,與美國19世紀末的關稅稅率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高。

特朗普於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宣布對等關稅政策。AP圖片

特朗普於本港時間星期四凌晨宣布對等關稅政策。AP圖片

報告指,如果特朗普拋出最⼤力度的「對等關稅」方案,越南和愛爾蘭面臨的形勢會很嚴峻,一方面因對美國出口在兩國GDP中的佔比較高;另方面,美國對這兩國的關稅上調幅度很大。
彭博研究報告估算,關稅若提高28個百分點可能會給美國GDP帶來4%的衝擊,通脹升近2.5%,並將在兩到三年內顯現。

穆迪首席經濟學家贊迪(Mark Zandi)表示,20%的普遍關稅加上其他國家對美國商品的全面報復,將是美國經濟「最壞的情況」,貿易戰升級將導致550萬個工作機會消失,失業率升至7%,美國GDP從高峰到低潮下降1.7%,屆時將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的計算顯示,2025至2027年美國實質GDP年增率將均低於2%。

同時,該機構將加拿大的實質GDP成長預測下調,以反映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目前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預測加拿大今年第二季將出現衰退,2025年實質GDP年增率預測從1.5%下調至0.8%。 2026年的成長預測也從1.7%下調至1.0%。歐洲方面,預計歐元區2025年實際GDP成長率將維持在0.9%不變,但2026年從1.2%上調至1.4%,「預計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服務業主導型經濟體的表現將繼續優於歐元區的平均水平,儘管歐元走強可能會導致旅遊業的成長貢獻率下降。」

美國學者舍克( Kori Schake)指,美國已「眾叛親離」,反問「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AP網站

美國學者舍克( Kori Schake)指,美國已「眾叛親離」,反問「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AP網站

《紐約時報》4月1日發表美國知名媒體人桑格(David Sanger)的文章,桑格援引美國學者舍克( Kori Schake)的話反問,現在的美國已「眾叛親離」,「如果再次發生911恐襲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桑格表示,對美國當前面臨的國際局勢並不樂觀,因為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很可能會摧毀美國盟友三大支柱,包括跨大西洋聯盟、跨太平洋聯盟和美加聯盟。

文章提到,3月22日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在東京舉行;3月30日,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就加強貿易投資合作、區域及多邊合作等深入交換意見,達成廣泛共識。文章認為中日韓加強合作體現「即使華盛頓不願意,北京也可以與美國的盟友合作」。

在歐洲,這趨勢更明顯。波蘭總統公開考慮獲得核武;即將上任的德國總理確信,與華盛頓的國防和貿易關係正在崩潰,並制定了實施「脫離美國」。自二戰以來,格陵蘭島一直是美國空軍基地所在地,但格陵蘭新任領導人對美國副總統萬斯一行人不請自來表示憤慨。

美國副總統萬斯早前一行人到格陵蘭。

美國副總統萬斯早前一行人到格陵蘭。

文章稱,以上都是特朗普威脅要拋棄他認為貢獻不足的北約盟友,結果換來的是,他將面臨各方抵制。

特朗普形容宣布關稅政策為「解放日」,他說:「我們不會向本國公民徵稅以讓其他國家富裕起來,而是向外國徵收關稅和徵稅以讓本國公民富裕起來。」這表明他不打算將關稅作為談判工具,而是作為永久的收入來源。桑格認為,特朗普政府並未詳細考慮消費者將為此付出代價,以及任何成本效益分析,如加關稅所獲得的收益,是否值得對美國的核心聯盟造成損害。

桑格在文章最後引述美國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外交與國防政策研究主任舍克(Kori Schake)的分析,舍克曾在小布殊政府中擔任國防官員、撰寫大量有關北約歷史著作。舍克於3月31日表示,「20世紀50年代,美國認為北約將成為眾多聯盟之一。北約之所以能生存下來並蓬勃發展,是因為共同的價值觀和貿易關係支撐了安全承諾。」

但舍克說,現在「當我們需要盟軍來執行對美國安全至關重要的行動時,特朗普認為誰會幫助我們?考慮到美國政府的行為,如果再次發生911事件,誰還會同情美國人?」。
就美加徵關稅,中方早已表明立場。外交部發言人先前指,中方始終認為保護主義沒出路,貿易戰、關稅戰也沒有贏家,這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