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外國在香港「代理人」成為支聯會首針對焦點

博客文章

外國在香港「代理人」成為支聯會首針對焦點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外國在香港「代理人」成為支聯會首針對焦點

2021年08月25日 19:49 最後更新:20:12

警方發信予包括何俊仁、李卓人、鄒幸彤等十名支聯會董事,指根據《港區國安法》第43條,要求他們提交資料。支聯會表示會要開會討論應對。

近日支聯會「聞到燶味」,察覺到警方國安處的追究行動迫在眉睫,最近召開常委會決定解散支聯會,稍後將由會員大會決定。而與此同時,警方的追責行動急速展開。焦點主要有兩個:支聯會「結束一黨專政」的綱領,違反了《港區國安法》和支聯會本身和其骨幹成員涉嫌擔任外國和外地在香港的代理人,涉嫌收受黑金資助,在香港進行政治任務。

有關支聯會的網領問題,坊間過去講得比較多,而支聯會作為外地的在港代理人的問題討論比較少。而從警方的行動可見,後者才是首要的針對重點。今次警方的行動有兩大重點:

首次運用國安法實施細則附表五的權力,針對境外代理人。附表五第三條列明警務處處長可向外國代理人或台灣代理人作出書面通知,規定該代理人在指定期限內向警務處處長提供資料。

對於何謂外國政治性組織代理人的法律定義,附件五第二條有明確定義,1.受外國政府或政治性組織直接或間接指使、監督、控制、僱用、補貼或資助,或收受外國政府或外國政治性組織金錢或非金錢報酬;2. 為外國政府或外國政治性組織的利益而進行其全部或部分活動。而台灣代理人自然是指台灣當局和台灣政治性組織。

據悉,警方認為支聯會的骨幹成員符合「外國或台灣代理人」的法律定義。包括一、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於2012年至2018年出任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的執委和公司董事,而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被指與美國政府屬下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關係密切。鄒幸彤於2016年4月獲安排到印度出席受NED資助、由美國反華組織「公民力量」舉辦的第十一屆「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並與支持藏獨的達賴喇嘛會面。另外,鄒幸彤亦在2017年4月和周永康、梁頌恆、遊蕙禎等到台灣出席由台獨和藏獨組織舉辦的「西藏台灣人權連線活動」。

二、支聯會副主席何俊仁是華人民主書院的創會董事,華人民主書院多年以來依靠NED的資助運作,亦與台灣民進黨、台獨和海外的反華分子有緊密聯繫。支聯會多年串連華人民主書院舉辦多項反中活動,兩者關係十分密切。

三、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在2019年網上泄露的文件中,爆出他擔任秘書長的職工盟,自1994年開始,每年均向NED旗下的「美國國際勞工團結中心」申請資助,涉及的金額總共1300萬港元,李卓人在《港區國安法》頒佈實施翌日,以視像方式參與美國國會聽證會,要求美國干預香港事務。該聽政會是由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召開,目的是審議美國的《香港自治法》。

另外,與支聯會關係密切的組織,亦符合外國代理人的定義。包括一、華人民主書院,這書院於2011年5月在台北創立。創辦人是王丹,何俊仁、陶君行和鄭宇碩等是書院的董事。2012年4月1日,華人民主書院董事王興中發電郵給何俊仁、陶君行和鄭宇碩等一眾董事,告知書院向NED的撥款申請已獲批准,金額45000美元,使用要符合NED提出的規定,換言之,華人民主書院直接受NED的控制。

二、「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這組織於2007年1月成立,董事是何俊仁、劉慧卿和關尚義。關尚義是一個美籍律師。2016年8月,「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向NED申請資助的電郵曝光。這個組織以在內地建立維權組織為名,向NED申請資助包括直接聯絡維權律師、培訓學生領導人,製造更多上訪事件等;

三、「香港民主中國陣線」。「民主中國陣線」於1989年在巴黎成立,多年以來是海外的反中組織。「香港民主中國陣線」是「民主中國陣線」其中的一個支部。消息指警方要求「香港民主中國陣線」的負責人黃元璋提供資金流動的資料,以調查有否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

詳細分析警方向支聯會等人發出的通知書,就知道是針對支聯會關鍵人物作為外國或台灣代理人的問題。涉及的組織亦有很多,而這些組織長期接收外地政治組織,例如NED的資助,組織反華或反特區政府的活動。

支聯會等有關組織及人士的行為並非一般國際交流,而是與外部及境外政治性組織的勾結,涉及金錢或物質等經濟上的資助,為該外部勢力在港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在去年6月30日《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仍沒有停手。

警方現時要求相關人等提供資料,主要是要確認他們是否外國或台灣在香港的代理人以及他們與那些代理人組織的聯繫。相信警方追究支聯會的行動,只是剛剛開始。

李彤

Tags:

支聯會

往下看更多文章

巨大的混亂和背後巨大的獲利

 

美國的貿易政策可以說混亂到無以復加,令全世界都無所適從。

首先就是肉眼可見的轉變。美國不只對所謂「對等關稅」說變就變,對華關稅亦急速轉變。在兩個星期之內,由開始的時候說加中國關稅20%,到54%,再加到104%、125%,到最後的145%,稅率說變就變。而對世界各國不同的所謂「對等關稅」,突然又變成暫停90日,但會加10%的「基準關稅」。

急變的最新一章,是美國海關於4月13日公布的最新指南,豁免了一大批產品的「對等關稅」,包括智能手機、桌面電腦、手提電腦、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等。由於這些產品相當大部分是產自中國,如不豁免就要繳付145%的超高美國關稅,豁免影響巨大,估計這些豁免產品佔中國對美出口的30%以上。

上述都是美國海關正式宣布的關稅變化,但是如何理解這些變化就出現五花八門的解釋,可以說是極度混亂。以這個對電子產品的豁免為例,究竟對中國是完全不用徵收145%的關稅,還是要保留一開始的20%、所謂因中國向美國輸出芬太尼原體而要加徵的關稅呢?表面來看說不清。

當然,解讀美國政策最權威的人士,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但他在空軍一號被記者問及豁免電子產品關稅對中國影響的時候,又諱莫如深,說星期一晚會再宣布詳情。

後來特朗普在自家社群平台發文駁斥,稱並沒有任何所謂的關稅「豁免」,只是被「轉移」歸到另一個類別,但中國產品還是會被課徵20%的「芬太尼關稅」。特朗普還批評這全是假新聞,點名各國都別想逃,尤其是中國。」

特朗普大玩文字遊戲,不承認是「豁免 」,只承認是「轉移」。所謂轉移是有新的行業稅種來處理特定產品關稅,但和這些「豁免 」電子產品相關的行業稅種,暫時只聽過美國會收芯片稅,估計全線是收25%。其他如手機、電腦等就無聽過有行業稅種。估計所謂「轉移」的講法,只是不認讓步的托詞。

特朗普政府不單宣布了的政策說變就變,而且政策的解讀含糊不清,一時一様。一個大國推出如此重要的政策,出現這麼重大的解釋歧異,既反映推出政策時的思路不周,亦反映了整個政府太過倉促推出影響極其深遠的政策,推出後出現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時,就扭曲、收回、轉軚、死撐兼而有之,才會出現這麼大的混亂。

有人就說,上述分析太過正路了。你看看特朗普這些政策變動,造成金融市場的大混亂,股市和包括虛擬貨幣在內的各種類型資產,因特朗普各種政策和對政策變動性詮釋,被舞上舞落,忽然急跌,忽然反彈,然後澄清之後又再急跌,這些波動為掌握幕後消息的人,製造巨大的獲利機會。

令人震驚的是,特朗普毫不掩飾他的相關人等,在這些交易裡賺大錢,他甚至在白宮裡指著一個朋友,說他的交易波動裡賺了25億美元。傳媒亦說,特朗普透過他的虛擬貨幣賺了10億美元。

有人說特朗普和他的幕僚可能透過炒股賺錢,其實股票市場還是有監管的,但虛擬貨幣市場就是完全沒有監管的世界。而虛擬幣作為一個風險投機產品的性質,近期的波動基本上和美國的科技股同步,如果掌握特朗普推出或回收關稅政策的節奏,在虛擬貨幣市場炒作,就可以獲得巨利,而且難以追查。

有些我們看來極其不可能的事情,若背後隱藏巨大利益時,就會找到合理的解釋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