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因防疫需要,香港與內地隔絕。這使香港每年少了千萬計的遊客,嚴重影響香港的旅遊業丶餐飲業等等相關產業,都近蕭條,使大部份相關行業的人士失業或收入大減. 近日有民意調查發現,九成六受訪者希望早日通關,九成表示不通關對生活有影響.
特區政府也在逐步調整抗疫政策,已強制要求進入政府設施者必須掃安心出行,特區政府也在積極應對通關問題。
在防控疫情政策方面,世界走兩條路,一是歐美的與疫共存,實質上是為了發展經濟而輕視民眾生命安全,違反人道主義。從英國等歐洲國家疫情大反彈,早已陷入人道災難;另一條路是中國內地走的:以清零與目標,把民眾健康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又兼顧經濟發展。這是代價最小的成功之路。
對香港而言,從通關民意及實際情況看,盡早與內地通關是香港的迫切需要,以促進經濟發展,進而解決各種深層次矛盾。
要與內地通關,就必須有對接機制,嚴格參照內地的抗疫標準,而採用健康碼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我們知道,健康碼是通關的必要條件,香港不應猶豫。早在去年五月,特區政府已開始研究健康碼,去年十一月建立了與內地及澳門健康碼的數據交換平台,並開始在回港易政策下局部使用。然而,至今仍沒有大規模推廣,原因是:有人將內地妖魔化,說健康碼竊取私隱;也有人認為香港完全採用內地的那一套抗疫手段,那就不是一國兩制。這些顧慮,似是而非,其實用手機已無私隱可言,抗疫只求有效有利,與兩制無關。
這些顧慮也導致香港在抗疫方面難以果斷堅決,導致疫情反覆,香港社會為此已付出慘重的代價,也令與內地通關遲遲無進展。恢復通關最關鍵的就是與內地對接~在健康碼等抗疫機制上對接丶在抗疫思路上對接。如此,香港社會才會更早丶更廣泛受益。
陳志怡 注冊護士 資深護師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理事
香港建設專業聯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