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外交抵制聲中 這32位國際政要來北京

博客文章

美國外交抵制聲中 這32位國際政要來北京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外交抵制聲中 這32位國際政要來北京

2022年01月29日 15:45 最後更新:15:54

在美西方各種打壓背景下,尤其難得!難得!難得!

在美國外交抵制聲中,中國宣布有32位國際政要來北京冬奧。

外交部1月28日公佈的國際政要名單,外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一把手分別是:

俄羅斯總統普京帶頭撐北京冬奧。

俄羅斯總統普京帶頭撐北京冬奧。

1,俄羅斯總統普京、
2,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
3,新加坡總統哈莉瑪、
4,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
5,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
6,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
7,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
8,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
9,埃及總統塞西、
10,沙特王儲穆罕默德、
11,卡塔爾埃米爾塔米姆、
12,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穆罕默德、
13,波蘭總統杜達、
14,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
15,盧森堡大公亨利、
16,摩納哥親王阿爾貝二世、
17,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
18,厄瓜多爾總統拉索、
19,蒙古國總理奧雲額爾登、
20,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
21,波黑部長會議主席特蓋爾蒂亞、
22,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馬拉佩、
23,韓國國會議長樸炳錫、
24,阿塞拜疆副總理阿赫梅多夫、
25,泰國公主詩琳通

26,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
27,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28,聯大主席沙希德、
29,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
30,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鄧鴻森、
31,新開發銀行行長特羅約、
32,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張明等。

這都是高級領導人,還不包括更多中、低級別的官員,也不排除還有人臨時加入。

這就是美國「不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的結果嗎?

其實美國自己也有點搞笑。美國前腳高調宣佈「不派政府官員出席」,後腳就悄悄為40餘名官員申請了赴華簽證。

這32位國際政要來華,既體現了當前國際地緣政治的新變化,也不乏其他一些國家的小心思。

5個中亞斯坦國,總統全部到齊,和中國關係果然不一般。說起來,今年還是中國和5個中亞國家建交30週年。

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

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

這次五個斯坦國,總統一起來中國。特別是哈薩克斯坦,剛平息國內騷亂,總統托卡耶夫就來北京赴約!

最受矚目的客人,毫無疑問是普京。

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分量,普京無疑是其中最重量級的嘉賓。算起來,這是今年普京第一次海外出訪。特別是美俄關係因為烏克蘭問題搞得如此緊張的時候,普京仍然抽空到中國訪問,相當難得。

亞洲周邊鄰國,紛紛來道喜。

領導人親自來道喜的鄰國,還有東盟的柬埔寨、新加坡、泰國,還有蒙古國、韓國、巴新,當然,還有我們最熟悉的巴鐵。

其中較別的是美國亞洲盟友新加坡和韓國,在美國大力游水外交抵制下,新加坡派了總統哈莉瑪、韓國派了國會議長朴炳錫來捧場。

東歐西歐,貴客也不少。

西歐有盧森堡大公、摩納哥親王;東歐更多,有波蘭總統、波黑部長會議主席,還有我們很熟悉的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

另外,最值得關注的,還是波蘭。

波蘭總統杜達。

波蘭總統杜達。

波蘭不一般,是歐盟大國,外交被普遍認為「親近西方」。但對北京冬奧會,波蘭政府立場很明確:「波蘭是一個主權國家,可以自行決定本國的對華政策。」

波蘭官員說得更直白:「為了‘取悅’美國而持續攻擊中國的做法,並不符合波蘭的利益。」

波蘭近9成人口為天主教徒,反同右翼總統杜達多次公然宣稱LGBT平權運動破壞傳統家庭價值,對國家造成威脅。杜達多和美國關係很一般。

中東訪客也是新的亮點。這一次,埃及總統來了,沙特王儲來了,卡塔爾埃米爾來了,還有,阿聯酋阿布扎比王儲,他們都是中東的重量級人士。

最讓人意外的,還有拉美國家。

一個是南美偏南的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另一個是南美偏北的厄瓜多爾總統拉索。

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與夫人亞涅斯。目前第一夫人已懷孕多月,將於今年春天生產。

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與夫人亞涅斯。目前第一夫人已懷孕多月,將於今年春天生產。

對北京之行,費爾南德斯特別期待。在接受中國媒體訪談時,他就說得很明確:少數國家企圖將北京冬奧會政治化,夾帶「政治私貨」,這是毫無意義之舉,因為冬奧會屬於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

他還特意學了中文,採訪結束,他不忘用中文說「新年快樂!」離中國最遙遠的國家,第一夫人馬上要生產,但總統仍欣然要來北京。

從一個更宏大的背景看,這也反映了世界對中國的態度,有心懷嫉妒的,有極力抹黑的,也有偷偷拆牆腳的,但更多是關係夠鐵的,哪怕疫情哪怕打壓,也要克服困難前來。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製造」承包了這個鄰國的衣食住行

2024年11月01日 10:22 最後更新:10:36

大家可能會覺得俄羅斯的工業繼承了蘇聯「重工業重,輕工業輕」的產業結構,但這個說法在現今並不準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始終未能實現經濟轉軌,整個工業部門都處於低迷的發展狀態中。原本孱弱的輕工業未能實現顯著進步,而曾經強大的重工業,也不斷衰落。

那麼,俄羅斯人需要的工業製品都從哪裡來呢?答案是中國。

據內地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憑借冠絕全球的工業生產能力、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日趨密切的雙邊關係,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製造,已經「承包」了北方鄰居的衣食住行。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眾所周知,俄羅斯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然而,俄羅斯也是所謂「資源詛咒」的典型案例。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令俄羅斯始終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國內製造業發展相對落後。

當下的俄羅斯,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原材料基地,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圍繞原材料展開。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原材料部門,出口份額最大的是燃料能源,大部分投資也流向了採掘工業。2016-2018年,能源、原材料相關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從63%增至67.5%。

原料很多,產品很少。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始終與國際貿易高度融合。也就是說,俄羅斯需要把國內的原材料賣給外國,並從外國購買各種工業製品。

具體來說,俄羅斯賣得最多的是礦物燃料、礦物油和瀝青;而買得最多的則是機械設備、電氣機械和交通工具。

剛好,俄羅斯的南方好鄰居中國,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又有天量的工業產能。於是,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

俄羅斯賣給中國的,絕大部分是石油、天然氣之類的原材料及其粗加工產品。

那麼,俄羅斯從中國又買走了什麼呢?四個字:衣食住行。

先來說「衣」。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服裝(針織和非針織)超過30億美元,在同類全部進口中佔比超過50%。

同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34億美元的鞋子,佔俄羅斯鞋類全部進口的76%。這些產品大部分來自中國的義烏、溫州、廣州和佛山。

此外,地處高緯度地區的俄羅斯人民還離不開羽絨服和皮草。這份溫暖,由江蘇常熟、河南台前以及浙江海寧承包。

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超過2億美元的羽絨製品,佔俄羅斯羽絨製品全部進口的98%;還有5億美元的毛皮、人造皮,佔俄羅斯此類全部進口的92%。

然後說「食」。雖然俄羅斯不太從中國直接進口食品,但用來生產食品和日常吃飯的工具卻離不開中國。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各種農用機械,而中國作為農機強國,能夠生產14大類、95小類、3000多種農機產品。

機電產品是中國對俄出口第一大類商品,佔中國對俄出口總額的49.8%。俄羅斯一直是中國農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中俄機電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俄羅斯人的餐桌上還擺滿中國製造的餐具。2023年,俄羅斯63%的進口餐具來自中國,合計價值超過12億美元。

至於「住」一個俄羅斯人的房間里,很可能擺滿了來自中國佛山、東莞和廣州的傢具和床品。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15億美元的傢具和床上用品。

同時,俄羅斯人的房間還會插滿來自中國的家用電器。俄羅斯市場上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中國品牌在銷量和銷售額方面均名列前茅。在歐美品牌退出俄國市場之後,中國品牌更成為俄國顧客的心頭好。

目前,海爾已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電視品牌,緊隨其後的還有小米和海信。此外,海爾還是俄羅斯排名第一的洗衣機品牌。

「行」則更是中俄貿易的重頭戲。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汽車及配件,佔同類全部進口的80%。

這一年,俄羅斯市場銷量最高的是本土品牌伏爾加,排名第二的就是來自中國的長城汽車,第三則是吉利。還有,奇瑞在俄羅斯也很受歡迎。

衣食住行以外,中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俄羅斯市場大放異彩。中國品牌手機在俄羅斯佔有率已過8成,紅米、傳音和Realme名列前茅,而華為則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平板電腦品牌。

可以看到,承包俄羅斯人民衣食住行的商品,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兩大經濟中心——長三角和珠三角。

但是,價值千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光是製造還不夠,還需要合適的物流運輸服務才能完成貿易。這時候,北方城市的口岸就要閃亮登場了。

其中,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和服裝大多會通過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這座口岸也是中俄貿易最重要的口岸,承擔了陸路運輸60%的貨運量。服裝、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則會走黑龍江的綏芬河口岸及黑河口岸。化工產品則通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

大連港和天津港則是海運的主要擔當,汽車和機械設備主要會通過這裡進入俄羅斯。

此外,哈爾濱至莫斯科的中歐班列也日益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運輸手段。

可以看到,隨著中俄貿易關係的深化,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經濟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無論是衣物、食品,還是日常用品和科技設備,越來越多的商品來自中國,極大地滿足了俄羅斯人民的需求。

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26.3%,歷史性地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達到2401.1億美元。

在地緣政治背景下,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有望在更加多元的領域展開,包括高科技、數字經濟和新能源領域。

中俄能源合作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還將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拓展。

2023年,兩國簽訂了關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建設的多個風電和太陽能項目已陸續啓動。

中俄之間的鐵路運輸路線已經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貿易通道,特別是「中歐班列」將進一步擴大運輸量。2023年,「中歐班列」中經由俄羅斯的貨運量增加了近30%,兩國之間的物流基礎設施已經高度成熟。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國的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AliExpress),已經成為俄羅斯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預計未來幾年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也將顯著增長。

在貿易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量土地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場地。2018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約有220萬公頃土地為農業用途,中國人參與經營的土地約佔16%。

可以預見,未來中俄經濟將形成更加緊密、相互依賴的局面,為兩國的長遠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