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積電「神山」現崩塌危機? 台灣經濟遭「雙重絞殺」

博客文章

台積電「神山」現崩塌危機? 台灣經濟遭「雙重絞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台積電「神山」現崩塌危機? 台灣經濟遭「雙重絞殺」

2025年03月27日 15:09 最後更新:15:14

當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的董事長走進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時,這場持續數年的產業博弈正在滑向危險的深淵。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到白宮見特朗普。AP圖片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到白宮見特朗普。AP圖片

台積電這座支撐台灣經濟的「神山」,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內外夾擊——在島內釀成經濟結構失衡的慢性毒症,在海外面臨美國強權敲骨吸髓式的掠奪。

嚴重依存「神山」,島內經濟病態

最近,隨著台積電被推上輿論的風口,島內「依賴症」的大討論逐漸升溫。

所謂「依賴症」,是指單一產業異常繁榮,卻因為對資源的擠佔乃至透支,使得其他產業普遍蕭條。「一業興,百業衰」。

作為佔據全島GDP五分之一、出口四成的超級產業,半導體產業鏈正在台灣島內製造著觸目驚心的"虹吸效應」。

越是中小經濟體,因為資源有限,產業拓展的縱深不足,越有可能感染「依賴症」。半導體產業鏈的用電量佔全島比重常年在30%以上,且仍在繼續攀升,遠高於其對GDP的貢獻。在本就用電荒的島內,半導體吃得越多,其他行業分得的自然越少。

僅台積電一家,在2024年就「吞」掉了台灣近10%的發電量,預計2030年將達到11-12%,被稱為「吃電怪獸」。

台灣各行業用電量。玉淵潭天圖片

台灣各行業用電量。玉淵潭天圖片

對資源的消耗擠佔僅僅是一個方面,台灣研究機構對島內百大集團調查後發現,大集團們普遍出現了效益的大幅下滑,總營收衰退幅度達歷史之最。還有調查數據顯示,逾八成受訪公司CEO稱企業長期存續面臨壓力。

從台灣地區的統計數據中也能讀出「一業興,百業衰」的危險信號,除了以半導體為核心的資訊電子工業,島內其他工業增速普遍落後於整體的經濟發展增速,甚至還多次出現負增長。

反之,當半導體行業遭遇階段性調整,就能導致整個經濟的大動蕩,如2023年因需求不振導致資訊電子工業下滑15.4%時,整個製造業也隨之大跌12.7%。

台灣工業行業增速對比。玉淵潭天圖片

台灣工業行業增速對比。玉淵潭天圖片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收入方面的兩極分化,從本世紀初至今的20年里,電子產業的平均薪酬幾乎翻番,但整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同期增幅均只有23%,考慮到通脹因素,甚至是負增長。

雖然台灣地區主管部門多次反駁「依賴症」,但近年來島內外輿論都已經公開質疑其危害,包括彭博、布魯金斯學會的學者們也發出警告,認為這種依賴可能導致更廣泛的經濟脆弱性,還把這種現象被描述為「死於成功」。

台灣半導體行業雖然很繁榮,但是也很脆弱,容易受到外部衝擊的影響,由於島內市場消化能力有限,主要依賴出口,如果全球市場發生像2023年那樣的需求低迷,市場震蕩的外溢效應不容小覷。

交「保護費」有用?美國想搬走「神山」

正當台灣深陷產業畸形發展的泥潭時,來自太平洋彼岸的收割鐮刀已悄然落下。

美國政府頻頻逼迫台灣擴大對美半導體投資,大大推高了台灣半導體的生產和運維成本。 在美國建造半導體製造廠的成本比亞洲高出約30-50%,同時運營成本也高出25-50%。這些因素都會積累造成外溢影響,但即使這樣,民進黨當局也還在持續推動半導體產業對美的搬遷,儼然將其視為一種變相的「保護費」。

可它想的是「破財消災」,美國想的卻是「整鍋端走」。

最近,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到訪白宮,在與特朗普會面後,宣佈台積電將向美國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用於興建三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以及一座研發中心。

然而這並沒使特朗普滿意,他隨即提出新的要求,讓台積電將投資額增加到2000億美元。而台積電最新公佈的2024年四季度總資產,也不過是2042.22億美元。

台灣的半導體「神山」,美國覬覦已久。

早在2021年,英特爾CEO格爾辛格就提出,希望未來在美國生產的半導體份額,由目前的12%提高到30%。

短短三年後,英特爾把自己的份額預期值改到了50%。

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要求台灣赴美投資。

順差、產能、專利,美國全都要。

就在今年1月,特朗普宣佈,考慮對台灣半導體徵收100%的關稅,遠遠高於同期他對全世界其他地方威脅加徵的稅率。

民進黨當局「滑跪」,島內群眾紛紛質疑

面對特朗普加徵關稅的威脅,大部分地區都會給予不同程度的反制,至少是抗議,以加拿大各省為例,即使全國七成以上產品出口銷往美國,各省份應對美國關稅的威脅,依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發各自的反制措施,如安大略省對美威脅斷電、曼尼托巴省撤櫃美國商品、魁北克省研究美國產品替代……

相比之下,民進黨當局的應對,實在令人大跌眼鏡。

2月3日,台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在官網宣佈,將為有意轉移至美國設廠的台灣企業提供相關資訊、尋求合作夥伴。

此外,該部門還宣稱,將在美國成立所謂台灣投資貿易中心,協助台灣企業評估美國各州投資環境、供應鏈移轉方案及當地合作夥伴,「以強化台美產業合作,助攻台商創新升級」。

特朗普還沒有採取實質性措施,僅僅只是多發出幾聲威脅後,台積電就主動登門,賴清德還主動替特朗普解釋,稱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是自主商業行為,「沒有來自美國壓力」,姿態做得甚是恭順。

投資計劃公佈後,島內瞬間掀起軒然大波,95%的受訪者對這場跨洋投資的評價是「美國整碗拿去,台灣全盤皆輸」,島內輿論界驚呼「台灣沒牌了」、 「台積電要改名美積電了」。

專業人士也紛紛提出質疑,台北市議員、曾任台積電工程師的曾獻瑩表示,由於產品的不可替代,台積電可以輕易轉嫁關稅,根本無需擔心美國的關稅威脅。

但民進黨當局用自己的「滑跪」給出了答案。

如今的美國政府還在不斷設置新的議題,繼續牽引著台灣加大產能轉移的力度:特朗普多次強調,半導體的生產,「必須返回美國」。

美國一方面施壓台積電,另外一方面又流露出台灣「保護費」交得不夠。

很快,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親赴「美國對台商會」宣佈,會將島內防務經費支出由GDP的2.5%調高到3.0%,並宣佈將加大對美國農產品、能源、工業品的全禮包大採購。

而美國的回應是,防務費佔比依然太低,還要繼續加大。

央視旗下「玉淵潭天」分析,民進黨當局又搬又給,謀美國一個「高抬貴手」,但美國不讓台灣落得兩空誓不罷休。

投資要給足、產能要交出、還要榨乾老百姓的血汗錢包繼續以高價去購買過時的武器和商品,美國對台灣地區的「組合拳」比過往更加肆無忌憚。「保護費」,沒有「保護」,全成了「費」!
 
正如台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所分析的那樣:「我們被剝了兩次皮,台積電被剝了一次皮、軍火的部分再被剝一次皮,台灣都被掏空了」。而最大的問題,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停損點」。

美國和民進黨當局內外勾連,把台灣推向了雙重失血的惡性循環。民進黨當局一心謀「獨」,不惜將台灣推向兵凶戰危的險境,而美國動輒以國家安全為由,威逼台灣半導體產業外流。隨著台灣「神山」搬遷,自身的戰略價值下降,這反而讓民進黨當局有更多理由,去擴大軍費開支,對美國是「獻完產業獻軍購」。島內經濟和民生福祉就在政客們的「一魚多吃」中被漸漸掏空。

按這樣發展下去,「神山」不倒的幻想早晚破滅,只給島內留下一身經濟病症和民生缺口的「窟窿」。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一份標注「秘密」的美國防部文件近日曝光,將中國列為「唯一的步調威脅」,要求美軍全力盯防台海並「外包」其他戰區風險。然而,既要全球收縮又要威懾四方,這份被指照搬保守派智庫的戰略指南,就連美國議員都直呼「睇唔明」。

密件核心:台海與本土防禦成最高優先級

美國《華盛頓郵報》3月29日報道披露,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近日簽署的一份秘密內部指導備忘錄顯示,美國把中國視作所謂「唯一的步調威脅」,將阻止中國大陸「奪取」台灣和加強本土防禦作為首要任務,為此寧願減少在歐洲、中東等地軍事存在並接受由此帶來的「風險」,同時要求盟友承擔更多防衛責任,俄羅斯威脅主要由歐洲負責。

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思。AP圖片

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思。AP圖片

這份文件名為《臨時國家國防戰略指導意見》(Interim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ic Guidance),在大多數段落中標有「秘密/禁止外國人接觸」字樣,於3月中旬在整個國防部內分發,並由赫格塞思簽署。

文件為國防部高級官員設定了優先級框架並提出了執行該工作的願景,還指示軍方在打擊非法移民和毒品販運中發揮更直接作用。

報道稱,儘管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政府均將中國視為美國「最大威脅」,並調整軍事力量以準備和遏制太平洋地區的衝突。但赫格塞思簽署的這份最新指南非同尋常,它將中國大陸可能進攻台灣視作優先於其他風險的核心事態,將龐大的美國軍事架構重新定位於印太地區。

赫格塞思在文件中炒作:「中國是(美國)國防部的唯一步調威脅,阻止中國(大陸)對台灣形成既成事實的『奪取』——同時防禦美國本土,是國防部的唯一首要情景。」

美菲防長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 AP圖片

美菲防長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 AP圖片

根據這份指導意見,鑒於人員和資源的限制,五角大樓將「在其他戰區承擔風險」,並向歐洲、中東和東亞的盟友施壓,要求他們增加國防開支,以承擔起對來自俄羅斯、朝鮮和伊朗威脅的大部分威懾責任。

文件稱,五角大樓在規劃有關大國戰爭的應急方案時僅考慮與中國的衝突,稱俄羅斯的威脅主要由歐洲盟友應對。

此外,拜登政府2022年《國家防禦戰略》強調聯盟在對抗俄羅斯「侵略」時發揮的作用,稱「互利聯盟和盟友是我們最大的全球戰略優勢」。而赫格塞思的指導文件則表示,北約必須承擔「遠大於以往」的防衛責任,因為美國將把優先事項轉向他處,無法提供足夠的軍力。

美國國防部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省錢霸權」遭國會拷問,智庫「影子文件」浮出水面

一名看過這份文件的民主黨議員助手透露,這份指導意見已提交給國會國家安全委員會,但兩黨議員都對這份指南感到困惑。這位助手指出,該指導意見呼籲美國從包括中東在內的世界大部分地區撤軍,但政府卻一直專注於展示對也門胡塞武裝的火力威懾,並向伊朗施壓。

這位助手說:「一方面我們希望美國在世界上擁有強大的實力和軍事主導地位,我們想無處不在,但另一方面又不想去任何地方,這兩者之間存在矛盾……這是不一致的,對他們來說,據此制定戰略將很困難。」

《華盛頓郵報》認為,這份文件寬泛且有時帶有黨派色彩地詳細闡述了特朗普為應對並贏得與中國的潛在戰爭、以及保護美國免受包括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在內的「近鄰」地區威脅所做的設想。這份文件帶有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的明顯痕跡,在某些方面幾乎是該智庫去年「2025計劃」報告的逐字複製品。

所謂「2025計劃」的核心是,對內,美國保守派要發動一場針對自由派的全面「文化戰爭」,打擊涉及LGBTQ的各種「政治正確」,回歸傳統的、保守派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並且大規模改組美國政府部門,確保美國政府各級官僚體系能夠嚴格執行特朗普的意志。尤其是涉華部分,充斥著對中國政治制度、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深深的偏見、敵意甚至是仇恨,鼓吹在經濟、教育和文化等各領域跟中國「全面脫鈎」。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分析,該指導意見其中的幾段內容與傳統基金會去年的報告極其相似,有些內容幾乎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傳統基金會那份報告的合著者之一亞歷山大·韋萊斯-格林(Alexander Velez - Green)如今正在五角大樓擔任高級政策官員。

傳統基金會去年8月發佈的那份報告建議,五角大樓應優先考慮三個核心問題:阻止台灣「遭入侵」、本土防禦以及增加盟友與合作夥伴的防務責任——這些都與赫格塞思的指導意見如出一轍。

上述國會助手說,國會山的工作人員很容易看出這份文件受到了傳統基金庫的影響。

傳統基金會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中方嚴正回應美方「中國威脅」劇本

特朗普。AP圖片

特朗普。AP圖片

特朗普「二進宮」僅兩個多月,已頻頻在中美關係上製造事端。當地時間3月25日,美國情報機構再度炮製出一份涉華報告,大肆渲染所謂「中國是美國面臨的最大軍事和網絡威脅」。

報告炒作稱,中國大陸在高超音速武器、網絡戰、人工智能(AI)及核武庫等方面能力不斷提升,目標是到203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AI領導者,在奪取台灣和威懾美國軍事干預方面,可能正取得「穩步但並不均衡的進展」。

3月25日,多名美情報機構高官出席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舉行聽證會。AP圖片

3月25日,多名美情報機構高官出席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舉行聽證會。AP圖片

在報告發佈後的聽證會上,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在聽證會上稱,中國是美國「最有能力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軍方正在部署先進的能力,包括高超音速武器、隱形飛機、先進潛艇、更強大的太空和網絡戰資產,以及更大的核武器庫」。

對於美方老調重彈炒作所謂「中國威脅」,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駁斥稱,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誇大中國的威脅,以此作為維持美國軍事霸權的藉口。

劉鵬宇強調:「中國決心成為世界和平、穩定和進步的力量,也決心捍衛我們的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