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水圍介紹
天水圍(英語:Tin Shui Wai)位於香港新界西元朗區西北部,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輞井圍、馮家圍、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上環市區大約25公里。天水圍新市鎮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天水圍原為流浮山與屏山及橫洲之間,一個名為「廈村灣」的內港灣,北面與后海灣連接。其靠近廈村的一方形成一大片沼澤和泥灘,因此輞井圍和廈村的鄉民利用此海灣從事養蠔。1916年,來自廣東台山的趙氏家族籌組聯德公司,向香港政府申請開發廈村灣。由於港府當時剛接掌新界不久,故亦希望利用外來人牽制新界鄧氏在新界西的政經勢力,因而以低價將廈村灣合計490.5公頃的土地批租給聯德公司開發,令鄧氏控制的養蠔業因此結束。翌年,該公司利用圍墾的方法填平廈村灣,在現時香港濕地公園紅樹林浮橋處興建一條150多米長的「大壆」,大壆則設置六道水閘。其後,協助築壆的水上人定居在天水圍,在 大壆上建木屋居住,以捕捉海產及做工人為生。
天水圍歷史介紹
天水圍原為流浮山與屏山及橫洲之間,一個名為「廈村灣」的內港灣,北面與后海灣連接。[2]其靠近廈村的一方形成一大片沼澤和泥灘,因此輞井圍和廈村的鄉民利用此海灣從事養蠔。1916年,來自廣東台山的趙氏家族籌組聯德公司,向香港政府申請開發廈村灣。由於港府當時剛接掌新界不久,故亦希望利用外來人牽制新界鄧氏在新界西的政經勢力,因而以低價將廈村灣合計490.5公頃的土地批租給聯德公司開發,令鄧氏控制的養蠔業因此結束。翌年,該公司利用圍墾的方法填平廈村灣,在現時香港濕地公園紅樹林浮橋處興建一條150多米長的「大壆」,大壆則設置六道水閘。[3]其後,協助築壆的水上人定居在天水圍,在 大壆上建木屋居住,以捕捉海產及做工人為生。
天水圍體育介紹
2012年2月1日,屏山天水圍體育館投入服務,為天水圍第四座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體育館。2017年1月9日起,天水圍天壇街的天水圍醫院分階段投入服務。2018年3月21日起,急症室於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8時提供服務,2018年11月21日起急症室24小時提供服務。(來源:維基百科天水圍)
potatopeople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