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阿爺力挺經濟 下月復甦在望

博客文章

阿爺力挺經濟 下月復甦在望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阿爺力挺經濟 下月復甦在望

2022年05月19日 20:01 最後更新:20:09

早前提到國內抗疫出新招,將全民檢測常態化,借此快速找出染疫人員,能夠不斷地動態控制疫情,理論上是可以逐步放寬入境限制,隨即就見到多個中國駐外使館宣佈,自5月19日開始,放寬赴華人員的入境規定。

第一,此前赴華前分為兩次檢測:

起飛前第7天和起飛前48小時內,均需要進行「雙檢測」,登機前再進行一次抗原檢測。現在調整為只需要起飛前48小時內進行「雙檢測+抗原」。

第二,此前「雙檢測」需要核酸檢測和血清檢測,而血清檢測又要進行IgM和IgG兩種抗體檢測。現在調整為不再要求任何血清IgM抗體檢測。

第三,取消自我健康監測要求,鼓勵自覺行前自我健康監測。很明顯,入境政策門檻降低了。

雖然,目前只開了一度小門,但也顯示阿爺對「全民檢測常態化」這個政策有信心。相信在全民檢測常態化政策成熟之後,阿爺會再進一步放寬入境限制。

阿爺管理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及多變的疫情,只能夠隨著形勢變化,採取最靈活高效的方法,在抗疫和發展經濟兩方面做最佳平衡。在動態清零的同時,也要支撐經濟,絕對是超高難動作。

今年4月,中國多地爆發疫情,特別是上海的疫情失控,對中國的經濟造成頗大影響,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按年下降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更按年下降11.1%,在全力控疫下經濟難免失速。

踏入5月中,國內的疫情開始受控,阿爺一方面發展出新控疫方法,另一方面亦火速轉身,力撐經濟。主要的做法包括:

一、撐住房地產市場。房產是內地最大的消費,涉及數十個下游行業,撐住樓市有利經濟。近日全國各地都推出五花八門的放寬政策,包括放寬二套房的首期,有些地方的二套房首期由樓價的60%降至30%不等。不過,由於疫情影響和經濟有下行的壓力,內地房地產市場仍然不景氣。即使是一些實力不錯的民營內房公司,也有很大的資金壓力。阿爺於5月16日出招,容許包括碧桂園、龍湖集團和美的置業三家民營地產商作「示範企業」,發行人民幣債券。

過去,爺為了控制樓價,大力壓抑內房企在國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她們逼不得已,才來香港發行美元債券。如今開放內房企業可以在國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等如打開內地融資渠道。但由於房地產市道不景氣,房企的人民幣債券本來也沒有很大吸引力。而今次阿爺放寬內房企發債的同時,也同時容許創設機構同時發行信貸違約掉期(CDS)或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 ,這些等如債券保險工具。整件事都經過精心部署,連債券保險的信貸違約掉期工具也幫內房企搞了出來,以確保投資者有信心買債。

據悉,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在上星期齊齊發出對房地產的保護放鬆管理緊急指示,以避免內地房地產市場進一步惡化。監管機構已要求中資銀行認購民企內房商的債券。由於有了信貸違約掉期的保障,金融機購購買這類債券也不會造成系統性風險。

二、李克強號召增強支撐經濟的緊逼感。李克強於5月18日在雲南主持召開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座談會,表示今年3月以來,特別是4月份,內地的經濟指標明顯轉弱,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要求各部門要增強緊逼感,看得準的新措施,5月份能出盡出,確保今年上半年和全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內,合力使經濟盡快回歸正常軌道。這場座談會,召集了中東西部地區12個省的政府負責人參與,其中10個省經濟總量居全國前十位。反映阿爺要抓大放小,抓住經濟發展的龍頭省份,要她們盡快推出支撐經濟的措施。

總括而言,阿爺一手抓控疫,另一手撐經濟,見疫情穩定後就出重招推動經濟,看來想保住第二季的增長。外國有很多人很喜歡用派系鬥爭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例如說李克強露面是在挑戰習主席云云。我認為事情剛好相反,習主席掌控大局,在穩住疫情之後就力撐經濟,整個政府機構由上到下,都要動員起來,推動經濟發展。估計5月出招,6月經濟開始復甦,國家經濟下半年開始應該會重拾健康的上升軌道。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揭特朗普縮沙之謎

 

美國現政府決策之飄忽,令全世界無所適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周三突然宣布收窄關稅戰的範圍,除了中國之外,對其他所有國家暫停徵收所謂「對等關稅」90日。美國精英媒體說,特朗普一聲暫停,等於認了一半輸。問題是以特朗普如此好勝的性格,為什麼會認輸呢?

彭博社星期四發表一篇文章,揭開特朗普逆轉「對等關稅」決定背後的內幕,標題為《債市混亂、交易瘋狂、再加上戴蒙--特朗普關稅扭轉的內幕》。文章指,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於周三午夜剛生效,特朗普就關注金融市場的表現,當時美國的長債價格急速下跌,收益率飆升,10年期美國國債債息在短時間內急速爬升,升近4. 5厘的水平,創下2001年以來最大的3日之內漲幅,顯示債價正在崩盤。

彭博指,特朗普面臨最糟糕的局面,是那些因為選民對通脹不滿而將他送入白宮,如今那些選民卻面臨著物價和借貸成本皆升的雙重壓力。特朗普承認,「人們開始有點不安」。他在決定對大多數國家暫停90日大幅加稅之後,在白宮南草坪會見幾名賽車手時承認,「這決定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市場混亂所致,我覺得人們有點過火了,他們有點吵鬧,有點害怕」。

全球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戴蒙的評論,也都引起特朗普的關注。戴蒙在電視機前發表評論,首先由讚賞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說特朗普得出全球貿易不公的結論完全合理,但戴蒙也同時鼓勵外交政策制定者「要保持冷靜,嘗試協商一些貿易協議。戴蒙警告說「市場不總是正確的,但有時是正確的」。

顯然戴蒙從恭維特朗普的貿易政策開始,然後提出警告,特朗普就找到一個接受意見的下台階,決定暫緩對絕大多數國家90日實施「對等關稅」,只是徵收10%的所謂「基準稅率」。

當香港的投資者擔心特朗普對中國的驚人加稅,會摧毀內地和香港股市的時候,其實真正的風險在於美國的金融市場。美國的股債雙殺,已經令到很多人極度恐慌,因為通常美股下跌的時候,美債作為避險資產就會上升,但這次是美股和美債同步下跌,證明市場開始對美國資產失去信任,拋售一切美國資產。

近日3年期的美國國債拍賣慘淡收場,當時財政部發售58億美元債券,認購的冷淡情況令人詫異,美債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地位正在崩潰。華爾街投資大佬Peter Schiff 在X平台發出警告,說債券市場正在崩盤,10年債息快速上升到超過4.5厘的水平,30年債息超過5厘,如果明天不緊急宣布減息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就可能會出現1987年式的股市崩盤。雖然一日之後,聯儲局並沒有減息亦沒有量寬,股市並未崩盤,但在特朗普宣布暫停加稅,美股大幅反彈一日後,亦急速回落。

美債的危機是在於有大量的對沖基金,是用巨額的槓桿去做美國國債現貨和國債期貨之間的價差交易,由於價差往往很微小,對沖基金的槓桿率達到本金的50到100倍,而這種價差交易涉及一萬億美元的巨大持倉量。如果美國國債價格急速波動,這些價差交易就可能因為追收按金而爆倉,這是一個潛在的大炸彈。

簡而言之,這場由特朗普觸發的金融危機,正在慢慢發酵當中,最危險的並不是中國金融市場,而是美國的債市和股市,大家都不知道全世界對美元資產失去信心會發生什麼事,最怕就是美國崩盤會拖累全球市場。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