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央新佈局,南沙將“爆發式增長”

博客文章

中央新佈局,南沙將“爆發式增長”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央新佈局,南沙將“爆發式增長”

2022年06月15日 14:06 最後更新:14:35

 

作者:黃曉琳,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廣州)代表處主任

更多相片

2021年8月航拍圖

2021年8月航拍圖

提筆時巧合,今天(14日)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內容很豐富,但與勇闖大灣區的港人息息相關。

香港因疫情封關三年,阻礙了粵港兩地正常往來,也限制了大家特別是年青人對大灣區發展的想像。

我立此標題,絕非是標題黨,最直接的印證是我被派駐廣州做“開荒牛”,半年後返港,每天的電話電郵已經“爆發式增長”。

《總體方案》的“發展目標”提出,“生產生活環境日臻完善,公共服務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區域內港澳居民數量顯著提升”

要達至這一目標,需要粵港雙方做大量的工作。

剛過去的週末,接到內地部門一個電話,請我從港方視角,去諮詢身邊不同專業界別,就某項對港澳開放的政策條文,還有沒有完善的空間。

問題有點突然,我一聽反問對方,why?

2021年8月航拍圖

2021年8月航拍圖

原來,自去年中起,內地規劃部門的朋友,和香港本地專家一同討論位於南沙慶盛片區1.64平方公里的“港式社區” ,該如何規劃?

怎樣才能將具國際現代化生活氣息、又原汁原味的“港式元素”融入其中?

經過大半年的日夜奮戰,前期工作已經大功告成,“港式社區”的規劃藍圖躍然紙上。

但這位朋友所在的政府部門,仍意猶未盡,希望將這種G-B機制繼續做下去,邀請更多的香港專業人士參與這座急速發展的城市規劃建設。

所謂G-B機制,是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的創新性探索,G指內地政府部門,B指香港具有公信力和廣泛代表性的機構。

聽到這裏,我笑著問電話那一頭的內地朋友,請你老實講,這大半年來,香港這邊“指手畫腳”有沒有讓你們感到很難做?

朋友也笑著答我,發自內心,收穫很大。

過往,內地部門很想借鑒港澳經驗、國際經驗,但苦於沒有途徑。

恰巧,梁振英副主席發起成立“粵港合作諮詢委員會”(諮委會),由內地和香港不同專業人士組成。

這是一個創新平臺,新就新在第一次有內地的重大建設,允許香港的專業人士直接參與,更加是“指手畫腳”。

在這個平臺上,我們按照鄧小平先生提出“摸著石頭過河”的指導思想,從具體專案入手。

譬如,以“港式社區”的規劃設計切入,全方位展開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完善,逐漸探索符合南沙發展的規劃程式、建設標準、生活方式以及人才需求等。

很有趣的是,兩地專家關注度不同,香港規劃專家注重細節和品質,而內地政府注重政策和框架,在彼此一來二回的交往中,形成了“工筆劃”標準和“大寫意”標準的互相對碰,使專案按時保質地完成。

再譬如,香港規劃專家帶著內地規劃部門反復論證,要求設計者“身臨其中”去想像,不斷提出問題。

諸如,你覺得、你希望社區的環境會是怎麽樣的?

下雨了怎麼辦?

居住的社區有山有水有景觀嗎?

港科大的學生,假如想在附近群聚一起頭腦風暴,將自己的科技成果拿出來孵化,可以將校區和社區緊密相連的環境嗎?

香港專家還詳細講解中環一帶有風雨連廊,將地方四通八達連通起來,避免行人走兩步就被淋濕的成功案例。

大家一起提出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南沙合作模式的最好範例。

1.64平方公里的建設,正正是在港方和內地方共同推動之下,邊溝通、邊調整、邊設計、邊執行,真正“做”出了一個既像香港、又不是香港的嶄新合作專案。

這個“港人社區”,是首個將生活、教育、交通、產業佈局都事先規劃好的港人生活圈,從功能佈局到環境構思等前期設計,都有香港專業人士的參與。

這種有港式風味現代化社區,令到期望可以在香港以外的地區探索一片天地的青年朋友,多一個港人生活圈的選擇。

結束和這位朋友的電話,我也陷入了深思。

半年前到廣州南沙開展工作時,只有零星認識的三兩個朋友,到現在已經由工作關係,結識到了一群朋友。

大家彼此尊重、充分信任、坦率真誠,“坐埋一起去傾”,讓當地感受得到你這份真心實意和專業精神,為城市齊手“共贏”的願望。

隨著兩地交流的深入,雙方的規則對接、標準對接,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慣例和制度。

或許,當兩地關口打開時,粵港合作“爆發式增長”不再是標題,而是現實。

正如廣東人有句口頭禪,“行過路過不要錯過”。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梁振英

往下看更多文章

我們手中和平的籌碼更多了

2024年11月18日 14:47 最後更新:14:58

作者:李達詩,資深政經評論人。

這兩個月,內地各種大型展覽紛紛登場,廣州貿易進出口交易會、上海進口博覽會,而最熱鬧的當數在珠海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

前兩個展覽會,展品大同小異,而珠海航展則是中國唯一的國際性專業航空航太展覽,今屆已發展成為集貿易性、專業性、觀賞性為一體,並躋身於世界五大航展之列,的確很有看頭。

這次航展規模盛大,吸引了來自 47 個國家和地區的超 890 家企業參展,展品覆蓋 “陸、海、空、天、電、網” 全領域,展示了航空航太及國防領域的全方位成果,已躋身世界頂級航展之列。

由於各方參展熱烈,今屆的由以往10 萬平方米提升至 45 萬平方米,為更多的展品展示和活動開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最特別的是,這屆航展有眾多首秀。

之一是歷史性地集齊了三款隱形戰鬥機。

其中殲35A,作為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首次亮相,其隱身性能出色,可與殲20 高低搭配、協同作戰,標誌著中國空軍進入雙隱形戰機時代。

中國的殲20S雙座五代戰機首款正式亮相,在態勢感知、電子干擾和戰術指揮控制能力方面更加突出,具備有人、無人機的協同作戰能力。

俄羅斯蘇 57單座雙發隱形多功能重型戰鬥機,也是首次境外展出。航展中大家追星的是,該機由62歲飛行員柏格丹天空“炫酷”,幾乎達到人機極限,引起所有軍迷們的驚呼和歡呼。

這款飛機首秀即獲得首份訂單合同,不枉俄國飛行大叔單人駕機往返4千多公里的“寂寞”,也為珠海航展開拓了軍事交易市場。

之二是新型導彈系統加入航展。

國產紅旗19地空導彈首次亮相,該導彈具備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代表著我國在防空反導領域的先進水平。

“昊龍” 貨運航天飛機模型首次亮相,這是一款帶翼可重複使用商業航太飛行器,用於開展低成本的空間站貨物運輸任務。

之三是我軍自用的 qbz191 系列槍族首次獲批用於外貿。

在完整的輕武器裝備體系中,20e 槍族十分亮眼。

之四是首次開設無人機、無人船展示。

通過 “室內 + 室外”“動態 + 靜態”“水上 + 空中” 的形式,進行無人機、無人船全景化展演,呈現了未來無人作戰的發展趨勢。

之五是前沿技術首亮相。

如將一套融合通信對抗、雷達對抗、光電對抗等打擊干擾手段的電子對抗沙盤,搬上本屆航展,類比還原地對空電子對抗作戰場景,實在吸睛。

“機器狼”的表演雖然行動仍慢,遠未能成為戰鬥力,但放在本屆航展上首次亮相,實現“人、車、狼”互聯互通、資訊共用和動態自主協同,從而執行複雜清剿任務。

這個亮相,宣示中國軍隊運用集群作戰的概念,未來是中國軍隊無人作戰的重要裝備之一。

觀看完珠海航展,有兩點特別的感受,一是珠海航展由展示航空技術轉變為軍事裝備貿易會,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突顯了中國的軍事裝備的飛躍,正走向現代化、先進化、實戰化,從過去靠引進裝備轉向變為模仿生產,由模仿生產轉向自主創新,說明中國軍隊正伴隨著國家強大,在軍事裝備上日益進步,讓所有參觀者都感受到中國製造、中國力量的強大。

同時,中國軍事裝備也增加了透明度,願意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公開展示,並與友好國家進行貿易,提供捍衛主權必要的軍事裝備。

二是沒有強大的軍事裝備,就沒有遏制戰爭的能力。

在和平時期,軍事裝備可能只是一種“身價”的象徵,一旦戰爭爆發,裝備都將成為不可缺少的消費品,需要不斷產出輸送到戰場。

因此,沒有自主設計、自主製造的能力,是完全不可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俄羅斯與烏克蘭打了近三年仗,俄羅斯沒有輸掉戰爭,仍緊握這場戰事的主導權,原因就是他們有設計、生產能力,並在戰爭中靈活主動地根據戰事不斷更新武器裝備,減少戰損。

而烏克蘭每天都在向歐美國家求援,靠別人施捨武器來應對,以雜牌武器、雜牌軍隊來應付戰爭,即使有再強的意志,也難以贏取戰爭的最後勝利。

這是歷史的教訓,也是現實的警示。

珠海航展給了我們以強大的軍事保障,戰爭可能不遠,但戰爭是可以遏止的,就看誰的手中有“硬核”。

正如毛澤東的浪漫詩句,“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