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陳肇始再上火綫牽頭研「長新冠」 已在港大組隊速開打

博客文章

陳肇始再上火綫牽頭研「長新冠」 已在港大組隊速開打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陳肇始再上火綫牽頭研「長新冠」 已在港大組隊速開打

2022年09月13日 10:52 最後更新:11:02

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離開政府只兩個幾月,又再上火綫,這回打的不是疫情,而是影響深遠的「長新冠」。據知她正牽頭展開對「長新冠」的研究,已與港大醫學院幾個同事組成團隊,密鑼緊鼓擬定具體計劃,於短期內開打。

陳肇始重返港大醫學院任教授,即推動對「長新冠」的研究,已與同事組成團隊,火速開打。

陳肇始重返港大醫學院任教授,即推動對「長新冠」的研究,已與同事組成團隊,火速開打。

陳肇始任局長時,就已留意到「長新冠」將是個大問題,當時不少感染者康復後,都持續有這樣那樣的後遺症,且長時間不斷尾,甚至病情惡化,影響生活和工作,現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當時便深受其苦。但因陳肇始那時候要聚焦於抗疫,「長新冠」並非首要處理的急務,故着力不多。

如今她離開官場,重返港大醫學院續任教授,覺得「長新冠」問題影響深遠,必須認真對付,於是提出就此進行深入研究,然後定出對策,向政府拱出。她坐言起行,牽頭與幾位熟識新冠情況的同事組成小組,商討研究的具體細節,很快會有定案,估計可在月內展開。

她和團隊首先要清楚定義什麼是「長新冠」(世世衛生組織的定義是:康復之後,一些後遺症病徵持續3個月或以上),然後在康復市民中抽樣,研究他們的身體狀況,了解多少人持續有後遺症,有幾嚴重,而不同年齡和有冇打針,情況是否有差異等

這個研究的規模可大可小,香港至今檢測屬陽性的個案,已累計超過160萬,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估計有30%新冠病人出現「長新冠」,病徵包括疲倦、氣促、失眠、嗅覺減弱、記憶力衰退等,按此比例推論,有這問題的香港市民可能達50萬,由於不少人沒呈報,實際人數會更多。

許多感染新冠的市民,康復後持續受後遺症之苦,數以10萬計,對經濟與公共醫療有長遠影響。

許多感染新冠的市民,康復後持續受後遺症之苦,數以10萬計,對經濟與公共醫療有長遠影響。

受影響的市民人數如此龐大,這項研究的確刻不容緩,待有了結果後,陳肇始與團隊下一步就會向政府建議應對「長新冠」的具體方案,例如怎樣對症下藥、中醫如何參與治理等。

「長新冠」除了持續折磨康復者,對經濟和公共醫療系統的衝擊也不容小覷。最近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便指出,美國勞工市場中,估計有 200萬至400萬人因「長新冠」無法就業,佔整體勞動力 1.8%,一年損失收入達 2300億美元。

英國的情況也不遑多讓,估計有200萬人患有「長新冠」,令僱主招工更困難,勞動力供求雪上加霜,造成的收入損失高建 15億英鎊。

前車可鑑,香港的「長新冠」問題也開始殺埋身,陳肇始與其團隊的研究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輪到政府出手應對。她以前是政府公共衛生政策的領軍人物,日後與「長新冠」打仗時,可以在專家與官員之間,扮演橋樑角色。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長新冠

特朗普霸氣登場,面目越來越猙獰,他今日就高舉「對等關税」大棒,大國小國通「打」,與全世界為敵,而在教育領域,他同樣擺出惡爺姿態,以「恐怖」手段對待留美國際生,除了四出「搜查」,大舉拉人外,近日更有消息指,各駐外領事館已收到密令,嚴查留學簽證申請者的社交媒體帳號,如發現「反美」和「反以」內容,即拒入境。留學顧問指,赴美升學的國際生(包括港生)本來已減少,在高壓政策下,更多外國學生將怕怕卻步,最惨是,很多大學因失去「財路」,正暗暗叫苦。

有消息指,國務卿鲁比奥向駐外領事館下達密令,要求嚴查申請留美簽證的學生,包括檢視他們社媒帳號的內容,如發現「反美」即拒入境。

有消息指,國務卿鲁比奥向駐外領事館下達密令,要求嚴查申請留美簽證的學生,包括檢視他們社媒帳號的內容,如發現「反美」即拒入境。

最近美國學界人心惶惶,一批去年參與「反以」示威的外國學生陸續被揪出,秘密囚禁之後,一批批驅逐離境,就算持有綠卡,或配偶是美國公民,都照「趕」可也,情況駭人。這輪追殺浪潮,不僅針對在學的外籍生,連正申請留學簽證的學生,也要接受全方位嚴格審查。

《紐約時報》昨日爆料指,國務卿魯比奥最近向美國駐外領事館下達指令,要求有關人員嚴格審查申請簽證學生的社交媒體帳號,檢視其帖文和留言,看看有否涉及反美或反以色列,如果有,就禁其入境。

魯比奥給駐外外交人員的機密「備忘錄」,指明要審查F類長期學生簽證、M類短期學生簽證,以及J類學術訪問簽證的申請人,有關人員須將他們的背景資料交予領館內的「防欺詐小組」,由專家進入申請者的社交媒體帳號,查看裏面的內容,如發現此人「可能危害國家」,或有「反對猶太主義傾向」,便拒批簽證。

報道還指,當局更會使用AI技術,去搜查申請赴美學生的背景,以及他們在網上留過的「痕跡」,以求大細無遺,逃不過他們的法眼。指令廣發給各領館,相信駐港總領事館也包括在內,申請赴美升學的港生,同樣要被審查。

這一波「特色恐怖」,明顯令國際生對美國產生負面印象。美聯社近日報道,許多教育工作者同記者講,自特朗普上台後,有興趣留學美國的外國學生,不升反減。招募國際生的組織AIRC,便心感不妙,其總監哈蒙說,即使政府仍未施加限制,但已不斷累積負面印象,越來越多國際生感到「美國不歡迎你」、「去美國升學可能面臨危險」。

他說,中國留美學生早已出現跌勢,而留美學生的最大輸出國印度,與過去幾年相比,想去美國升學的學生也已大減。特朗普的辣手,嚇怕不少想留美的人,近期中、印、加等國的學生都正觀望政策會怎樣變,部分人更決定停一停,諗一諗,暫緩2025年秋季的入學申請。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料也包括在內,申請去美國升學的港生也會受查。

美國駐港總領事館料也包括在內,申請去美國升學的港生也會受查。

「特色恐怖」趕客,令大學的水源減少,自然紛紛叫苦。據國際教育協會(NAFSA)的資料,2023至24年度,美國專上院校共有110萬名國際生,貢献了438億美元,若這「水喉」減弱,加上特朗普正削減大學的科技經費,許多專上院校勢陷財困,苦過DD。

一位留學專家朋友同我講,其他競逐留學生的國家,正趁佢(美國)病,攞佢命,加大力度搶客,分走個餅,其中德國近年便銳意推動大學國際化,並鋪路讓畢業生留低就業,外國學生人數因而急增,不少原想留美的學生,紛紛轉移目標,選擇去德國。

特朗普以為美國天下無敵,不怕趕客,誰不知大量外國學生向美國說拜拜,頭也不回轉投其他國家,中長期而言,對美國經濟,以至高端科研,必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就如今次打貿易戰一樣,特朗普對留學生極盡霸道,冷酷無情,到頭來,將玩死美國自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