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離開政府只兩個幾月,又再上火綫,這回打的不是疫情,而是影響深遠的「長新冠」。據知她正牽頭展開對「長新冠」的研究,已與港大醫學院幾個同事組成團隊,密鑼緊鼓擬定具體計劃,於短期內開打。
陳肇始重返港大醫學院任教授,即推動對「長新冠」的研究,已與同事組成團隊,火速開打。
陳肇始任局長時,就已留意到「長新冠」將是個大問題,當時不少感染者康復後,都持續有這樣那樣的後遺症,且長時間不斷尾,甚至病情惡化,影響生活和工作,現任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當時便深受其苦。但因陳肇始那時候要聚焦於抗疫,「長新冠」並非首要處理的急務,故着力不多。
如今她離開官場,重返港大醫學院續任教授,覺得「長新冠」問題影響深遠,必須認真對付,於是提出就此進行深入研究,然後定出對策,向政府拱出。她坐言起行,牽頭與幾位熟識新冠情況的同事組成小組,商討研究的具體細節,很快會有定案,估計可在月內展開。
她和團隊首先要清楚定義什麼是「長新冠」(世世衛生組織的定義是:康復之後,一些後遺症病徵持續3個月或以上),然後在康復市民中抽樣,研究他們的身體狀況,了解多少人持續有後遺症,有幾嚴重,而不同年齡和有冇打針,情況是否有差異等
這個研究的規模可大可小,香港至今檢測屬陽性的個案,已累計超過160萬,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估計有30%新冠病人出現「長新冠」,病徵包括疲倦、氣促、失眠、嗅覺減弱、記憶力衰退等,按此比例推論,有這問題的香港市民可能達50萬,由於不少人沒呈報,實際人數會更多。
許多感染新冠的市民,康復後持續受後遺症之苦,數以10萬計,對經濟與公共醫療有長遠影響。
受影響的市民人數如此龐大,這項研究的確刻不容緩,待有了結果後,陳肇始與團隊下一步就會向政府建議應對「長新冠」的具體方案,例如怎樣對症下藥、中醫如何參與治理等。
「長新冠」除了持續折磨康復者,對經濟和公共醫療系統的衝擊也不容小覷。最近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便指出,美國勞工市場中,估計有 200萬至400萬人因「長新冠」無法就業,佔整體勞動力 1.8%,一年損失收入達 2300億美元。
英國的情況也不遑多讓,估計有200萬人患有「長新冠」,令僱主招工更困難,勞動力供求雪上加霜,造成的收入損失高建 15億英鎊。
前車可鑑,香港的「長新冠」問題也開始殺埋身,陳肇始與其團隊的研究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輪到政府出手應對。她以前是政府公共衛生政策的領軍人物,日後與「長新冠」打仗時,可以在專家與官員之間,扮演橋樑角色。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美國總統選戰周二埋牙,單看民調,特朗普與賀錦麗暫時仍難分高下,但賭盤則顯示「狂人」勝算較高,上周末就有人投注3000萬美元買特朗普贏,他們的預測可能準過民調。一位財金猛人同我講,不論兩人誰勝出,對中國將同樣強硬,他擔心香港駐美經貿辦很快會被封殺。在美亂港組織「香港民主委員會」(HKDC)也摸到風向,近日大爆陰毒,圖搞垮香港在美的經貿網絡,斷其「米路」,他們在大選之際出手,是為背後「大佬」的下一着棋造勢,港府要有所準備。
美國大選後,新任總統很可能出手封殺香港駐美經貿辦,而亂港組織HKDC趁這時候出陰招,發表「調查報告」指經貿辦等在美搞政治活動,滲透地方政府,明顯誇大。HKDC的背後目的,是為斷香港財路造勢。
美國一批「鷹派」政客,早已對香港駐美經貿辦磨刀霍霍,殺之而後快,眾議院今年9月已通過法案,若政府確認經貿辦不應再享有豁免特權,便須於180日內關門大吉,現時只待稍後過參議院的一關。
眾議院9月己通過封殺經貿辦的法案,只待過參議院一關,政府便可動手。
就在此時,HKDC慌死經貿辦唔死得,近日加料落毒,發表一份所謂「研究報告」,「揭露」港府透過經貿辦、貿易發展局、投資推廣署等機構,與美國的商界團體、州政府和政客、智庫等密密建立聯繫,進行「串連」,以影響政府的商貿政策,並「用不同手段傳播支持香港特區和中國政府的政治宣傳」。
報告講到港府在美國四處滲透,神通廣大,進行「次國家級」的政治游說,說已找出有連繫的組織,共有12個之多,並指港府低調聘用國際公關公司 Edelman為它工作。報告故弄玄虛,以戲劇化寫法「揭露」 港府在美國的「政治任務」,但部分內容唔知嚇死,知就笑死,且舉以下兩例。
其一是,報告指由海外港人成立的「香港商業協會」,與經貿辦關係緊密,其參與旅發局的「Hello Hong Kong」活動,配合港府「由亂及治」的宣傳,實質上是政治活動;其二是,紐約經貿辦曾聘請一名做過特種部隊軍官的商界人士做顧問,協助搞「香港龍舟節」等,其實是靠他進行政治滲透,拉攏地方政府。明眼人都看到,這兩件事只不過是普通民間活動,報告卻「作大冇壞」,亂吹一通,極之誤導。
HKDC報告所爆內情雖然得啖笑,但也不可輕視,它把經貿辦、貿發局和旅發局等抹上政治色彩,是為鷹派議員和官員提供「證據」,為封殺這些機構鋪路,目的是切斷香港在美的財路,以達成他們未完的「攬炒」使命。
我與一位財金猛人談起此事,他說早在回歸前,港府已派官員在美國進行政治游說,影響政府對香港的商貿政策,一直延續至今,所以那份報告所說並非什麼新發現。我同意他所講,報告是有意作大,以亂視聽。
他說自從中美陷入「新冷戰」之後,港府在美國做政治游說越來越難,很多「說客公司」(Lobbyist)不敢接港府的生意,恐怕會有政治風險。聽猛人咁講,經貿辦即使想做政治游說,亦好難做得成。
不過財金猛人指,經貿辦的處境確危危乎,新總統上台後,好可能即向它開刀,看來難逃關門厄運,政府要預早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