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黄台仰重現江湖 當年藏大批「偉哥」詭異 被搜出半百萬現鈔 暴亂早有「金主」?

博客文章

黄台仰重現江湖 當年藏大批「偉哥」詭異 被搜出半百萬現鈔 暴亂早有「金主」?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黄台仰重現江湖 當年藏大批「偉哥」詭異 被搜出半百萬現鈔 暴亂早有「金主」?

2025年03月28日 21:40 最後更新:21:57

大家應仍記得,激進分子於2016年初高舉「魚蛋革命」旗幟,在旺角搞了場暴動,可說是「黑暴」的前傳,而事件主角之一黄台仰,早於2017年潛逃德國,並獲政治庇護。政圈朋友叫我留意,此君近日又重現江湖,下周將往美國三藩市向當地港人講「香港抗爭」,並為亂港組織「香港監察」搞政治串連,剛好在此時,一批鷹派議員又再挑動香港議題,他訪美舉動值得留意。

黃台仰重現江湖,在美國政客再挑動香港之際訪美,並向居美港人講「香港抗爭」,值得留意。

黃台仰重現江湖,在美國政客再挑動香港之際訪美,並向居美港人講「香港抗爭」,值得留意。

朋友說起黃台仰,即想起當年警察上門拉他時,在屋內找到大批壯陽藥「偉哥」,這與他煽動街頭暴動有何關係,仍是個未解之謎,但從後來「黑暴」期間某些手足情慾横流,可為解謎找到綫索;此外,他又被發現藏有50多萬現鈔,由此可推斷背後有隱形「金主」,這條水喉到「黒暴」時變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多,可見兩場暴亂是一脈相承。

黄台仰於2020年7月與羅冠聰等被警方通緝,當時他向法新社說,「不再提倡香港獨立」,企圖避開《香港國安法》的罪責,但由他於旺暴前成立港獨組織「本土民主前綫」,到其後在國際活動中又與藏獨、疆獨緊密串連,可見他實質上「獨到出汁」,今次重現江湖,也離不開這條路綫。

政圈朋友指,黃台仰於旺暴後被捕候審,到2017年11月棄保潛逃,在那段時間內,他竟然仍可前往布鲁塞爾出席第7屆聲援西藏組織網絡大會,與藏獨領袖達賴喇嘛會面。到他遠走德國並獲政治庇護後,得到支持成立一個名叫「自由香港」的組織,去年2月時,他以組織領袖身份,與德國聯邦議院的「香港小組」成員見面,當時就與藏獨、疆獨組織代表一起,展示三地的獨立旗幟,可見三支人馬都有國際勢力撐腰。

那次活動中,有一個名叫穆達偉的德國人參與,此人身份颇有神秘,曾在「黑暴」期間出現於騷動現場,其後又在德國政界支持「三獨」的活動中出現。

黃台仰也與黎智英操縱的「12港人」之一李宇軒有連繫,他們兩人在2020年7月,與羅冠聰等齊齊出席「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的大會。這個組織於黎智英案中多次被提及,其主腦裴倫德更是控方所指「國際綫」的重要人物。

政圈朋友說,由他在國際上的活動,追溯到他當年帶領旺角暴動,當中有一脈絡相連,沿着這條綫拆解下去,不難推斷「家藏大批『偉哥』」和「有50萬現鈔」之謎的謎底。

他2016年領導旺暴,宣揚獨立,其後警方拉他時,發現大批「偉哥」,及50多港現金,十分詭異,根據其後「黒暴」內幕的一些綫索,可對此作合理推斷。

他2016年領導旺暴,宣揚獨立,其後警方拉他時,發現大批「偉哥」,及50多港現金,十分詭異,根據其後「黒暴」內幕的一些綫索,可對此作合理推斷。

合理推測是,對當時被煽動參加騷亂的手足,「偉哥」是增加狂熱的「恩物」,到後來爆發黑暴,手足之間的情慾生活,也是動亂的振奮劑。由此觀之,黄台仰家中的大批「偉哥」,應不是他個人享用,在煽動上起了作用。

至於當時搜出的50多萬現鈔,警方估計絕非他的個人財物,最大可能性,是幕後「金主」給前綫手足搞騷亂的糧餉,那筆錢只是冰山一角而己。在「黑暴」期間,有被捕者身上藏有大量超市現金券,有理由相信也是由「金主」提供,發放給部分參與行動的勇武分子。

黄台仰後來成為第一個獲西方國家政治庇護的動亂搞手,更足以證明,他背後的「黒手」殊不簡單。所以他今次重現江湖,赴美活動,大家都須正視。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長和計劃將43個港口盡賣給美資公司牽頭的財團,本於周三先就出售巴拿馬的港口簽約,但早前有風聲吹出,長和將暫時hold住,是否緩兵之計,還是需時重設折衷方案,仍未清楚。在這時候,各方隔岸觀火者可以發揮想像力,作出種種預測,部分並非天馬行空,有一定理據,其中美資大行摩根大通就提出「4個可能情境」,它自己沒下結論,讓看官自由猜想。我就此分別找3位資深商界、政界及學術界朋友,估那個「情境」最可能,結果各有心水,但冇人預測長和會「照去馬」,因為這樣做傷害太大。

資深政商學界朋友預測長和出售43港口「大刁」的4個可能,冇人估「照去馬」,因為對國家傷害太大,長和也成為大輸家。

資深政商學界朋友預測長和出售43港口「大刁」的4個可能,冇人估「照去馬」,因為對國家傷害太大,長和也成為大輸家。

對長和這宗「大刁」,內地與香港砲轟不斷,各方強烈質疑,可見阿爺反對態度十分鮮明,在巨大壓力下,相信長和也要評估後果,不能對反對聲音置之不理,故暫緩簽約不令人意外。不過它最後會否作出妥協,還是夾硬去馬,仍是未知之數。

《大公》《文匯》和各界人士,連日來對長和這宗交易強烈發砲,資深政商朋友指,長和在巨大壓力下,有必要修改原來的交易,否則後果極嚴重。

《大公》《文匯》和各界人士,連日來對長和這宗交易強烈發砲,資深政商朋友指,長和在巨大壓力下,有必要修改原來的交易,否則後果極嚴重。

摩根大通在這時候大玩「推理」,提出事件發展的4個「可能情境」:1是交易照常進行,但這可能對長和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產生影響。2是交易可能有修改,例如只出售巴拿馬港口,不出售其他港口;或買家財團出現變化;或協議中增加條款,確保中國船舶在待售港口的權益。3是交易徹底取消。4是部分港口在原交易中止後,售予其他買家或中國企業,而不是賣及一個財團。

我將這幾個「可能情境」,分別傳給三位資深商界、政界和學術界朋友,請他們估那種情況最可能發生。結果是:沒有人估第1種情境,即「交易照常進行」;學術界和政界朋友估第2種情境,即交易有修改,例如只出售巴拿馬港口;商界朋友則估第4種情境,即部分港口賣給其他買家,或中國國企。

學術界朋友指,「交易照常」可能性最低,因傷害性最大,中國與長和皆輸,至於牽頭的美資投資巨企貝萊德,日後在中國的業務也將大受影響。相信長和與貝萊德會對這「大刁」重新評估。他說,「修改交易條件」,是面對嚴峻形勢的妥協,這方面,商家比政治人物更具彈性,所以他估這「情境」較可能發生。

資深政界朋友說,自己的主觀意願是3,即「交易徹底取消」,因這對中國和長和都是好事。不過,客觀地看,第2個情境即「修改交易」,是折衷做法,似乎可能性較大。

資深商界朋友則估第4種情境,即「部分港口賣給其他買家或中國國企,而不售予一個財團」。他沒解釋原因,我估計其想法是,部分港口如落在中國國企之手,戰略上對中國的影響可以減少,總好過原來的交易。

學術界朋友指,雖然第4個情境也可以發生,不過在地緣政治的複雜形勢下,一些港口所在國家,會否同意中企購入港口,仍是個問題,過程會有些複雜。

長和本周三是否暫緩簽約,很快就會揭盅,但這情況即使真的發生,後續如何發展,仍充滿變數。不論如何,長和若執意「原封不動」完成交易,是最壞的結果,中國將受到巨大傷害,長和也要付出沉重代價。

在這重要關頭,長和應思慮再三,努力重設一個對國家有利的新方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