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台灣11月26日舉行九合一地方選舉,全島一片藍,選舉結果讓西方輿論跌了滿地眼鏡。
他們預測,之前因美國政客佩洛西不顧中方反對竄訪台灣,解放軍展開大規模的圍島演習,島民會在選舉中倒向“台獨”派。
但結果顯示,台灣21個縣市長選舉,國民黨拿下13席,民進黨拿下5席,民眾党贏得1席,無黨籍參選人拿下2席。
西方預言破產了。
今次國民黨取得的勝利,比2018年那次還要大,拿回了台北、桃園、基隆這些大市。
特別是一些標誌性人物,包括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台中市長參選人盧秀燕和新北市參選人侯友宜宣佈當選。
而民進黨只有2人當選﹕包括高雄市長參選人陳其邁、台南市長參選人黃偉哲宣佈當選,一定程度上阻擋了“台獨”派統霸全島的企圖,這是值得慶賀的。
選舉結果釋放了幾點重要資訊:
一是恐共抗中,是民進黨製造的氣氛,並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
今次選前,在今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解放軍不得已採取了圍台軍演的強硬回應。
民進黨借此製造輿論,指大陸軍演不久將會是武統台灣,更刻意引發國際社會和一些反華政客不惜破壞國與國的關係,企圖引發台海關係的不穩定,從而推升民進黨民望的效應。
事與願違,民進黨今次大敗,除了台灣選民在地方選舉慣常的鐘擺平衡心理外,與綠營慣用「抗中保台」牌失效,也證實“抗中”絕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穩定是最基本的民心。
二是民進黨執政失敗,很多中間選民特別是年輕選民拋棄民進黨。
今次民進黨敗選與其近年執政的種種劣跡,激怒了廣大中間選民。
如台灣在疫情防控方面出現種種亂象,如死亡率居高不下,自產的高端疫苗效果不彰並涉嫌利益輸送,當局阻撓民間團體進口疫苗,造成參選台北市長的台灣抗疫前總指揮陳時中,成了選民洩憤的對象。
民進黨還利用網路水軍,抹黑打壓提出意見的人,有分析指出,今次選舉是近年來“仇恨值”最高的一次選舉。
另外,島內治安問題叢生、東南亞綁架騙案處置不力,也引發選民的強烈不滿。
三是蔡英文自大驕橫,年青人與民進黨漸行漸遠。
年輕選民曾經是民進黨的票倉,尤其是民進黨丟失的桃園、新竹兩市,是高科技知識青年雲集之地,丟失這兩市也喻意丟失年青人。
許多年青人抱怨物價房價高漲,對生活絕望看不到前景,正如台灣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指出,這次對民進黨來講,比較大的隱憂是年輕人好像背離民進黨,過去像台大、政大都會安排一些專車返鄉投票,這次選舉都取消了。
原因是民進黨擔心返鄉專車回到中南部,會投給國民黨。
而這次選舉卻相反,國民黨出現了幾位年輕亮眼的當選者。
正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稱,這一次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的勝選,“讓我們看到走正道的路,露出了曙光。”
四是戳穿了蔡英文的大話,民進黨將結束其長期執政的企圖。
這次選舉普遍被視為台灣2024年大選的前哨戰,藍綠改變了台灣的版圖,國民黨經過改革,讓改革新秀站了出來,蔣萬安當選台北市長,連任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大勝對手40萬票。
國民黨女將柯志恩南下高雄背水一戰,在不占優的情況下,仍拿到40%多的選票而惜敗。
而中國國民黨在地戰將謝龍介雖然挑戰民進黨尋求連任的黃偉哲失敗,但對比4年前選舉國民黨的32%得票率,這次卻拿到近44%,得票率大幅提升10多個百分點,都說明國民黨的改革取得了成效。
而民進黨今次敗選,黨內派系必會再有一輪傾軋整合,誰能出戰總統大位仍難逆料。
綜觀這次選舉,我比較認同台灣《中國時報》同日發表社論觀點。
該報指出,民進黨當局近4年來在“反中”、“抗中”、“愛台”、親美路線上大踏步前進,這種失衡性的偏激政策惡化了兩岸關係,逐漸將台灣推向兵凶戰危邊緣,許多台灣民眾深切擔憂戰爭風險逐漸迫近,多認為因為民進黨挑釁難辭其咎,致使其選情更加蒙上陰霾。台灣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為非作歹的執政者終將受到懲罰。
當然,對台灣地區而言,不可能一次選舉定乾坤。
自2010年至今的台灣選舉,藍綠的輸贏具有明顯的鐘擺效應,2018年的「韓(國瑜)流」,都未能撼動民進黨在全台的執政地位。
以今次選舉的輸贏,判斷2024年總統大選的結果,依然為時過早,關鍵是在台灣島內要形成一股政治力量,阻止“獨”派長期執政,這就是勝利。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