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周日首度有登月探測器發射升空,預料2023年4月底抵達月球。這個由日本太空新創企業ispace公司研發的小型登月探測器,是「白兔-R」(Hakuto-R)計畫的首波行動,也是民間企業登月的全球首例。
AP圖片
AP圖片
在日本時間周日下午4時38分,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搭載載有「白兔-R」登月探測器的登月艙,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登月艙約於47分鐘後脫離火箭,朝向38萬公里處的月球航行,飛行四個半月,預計明年4月底着陸在月球東北部一個直徑約八十七公里、深約兩公里的隕石坑。
ispace希望未來能開展月球資源開發及物資運送等業務,這次將進行相關技術的實證作業。
這個登月探測器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日本知名玩具商 TAKARA TOMY、索尼公司等公司參與,探測器有如玩具大小,外形像欖球,有兩個輪子。如果登月探測器明年4月底成功登陸月球,將成為全球第一個民企登陸月球表面。
SpaceX「獵鷹9號」運載火箭升空一刻。美聯社
劍橋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在距離地球700萬億英里的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氣中,檢測到可能與生命相關的化學物質,這為尋找宇宙中生命提供了迄今最有力的證據。
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K2-18b行星或存生物跡象
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第二次在這顆行星的大氣中發現了潛在的生命信號,引發了全球科學界的熱烈討論。儘管這一發現仍需要更多數據來進行驗證,但這可能會改變人類對宇宙生命的理解。
劍橋大學天文學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員尼庫·馬杜蘇丹(Nikku Madhusudhan)教授帶領團隊,利用JWST分析了K2-18b的大氣,發現了二甲基硫(DMS)和二甲基二硫(DMDS)等兩種分子。這兩種氣體在地球上主要由海洋浮游植物和細菌產生,暗示著K2-18b可能存在類似於生命活動的情況。馬杜蘇丹表示:「這些氣體的含量比地球上高出數千倍,如果與生命有關,那麼這顆行星可能充滿著生命。」他預測,在一到兩年內有望取得決定性的證據,確認生命的存在。
結果僅達到了「三西格瑪」 尚未達到科學界認可的「五西格瑪」
儘管這一發現令人振奮,研究團隊強調,目前的結果僅達到了「三西格瑪」(99.7%的信心水平),尚未達到科學界所認可的「五西格瑪」(99.99999%)的標準,因此無法正式宣稱發現生命。18個月前,團隊首次報告類似的信號時僅達到了「一西格瑪」(68%),受到了質疑,如今可信度有了顯著提升,但仍需要更多的觀測來確認。愛丁堡大學的凱瑟琳·海曼斯(Catherine Heymans)教授指出,即使數據可靠,這些分子也可能來自非生物地質活動,無法斷定其來源於生命。
對於K2-18b的本質和生命信號還存在著激烈的學術辯論
K2-18b的體積約為地球的2.5倍,環繞著一顆紅矮星運行,其大氣缺乏氨氣,推測下方可能存在一個液態海洋吸收了氨氣,這對生命的存在是有利的。然而,劍橋大學的奧利佛·肖特爾(Oliver Shorttle)提出,如果其下方是熔融岩漿海洋,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將大大減少。NASA的尼可拉斯·沃根(Nicolas Wogan)則認為,K2-18b可能是一顆沒有地表的氣態巨行星。這些分歧表明,對於K2-18b的本質和生命信號還存在著激烈的學術辯論。
韋伯太空望遠鏡解析了大氣的化學成分
JWST的強大性能是這一發現的關鍵。它通過分析K2-18b環繞的恆星穿過其大氣的光線,解析了大氣的化學成分,捕捉到微弱的生命線索。馬杜蘇丹表示,團隊在一次觀測中就偵測到了多種氣體,這讓他們感到意外。這項技術不僅為K2-18b的研究開辟了新途徑,也為探索其他系外行星的生命可能性提供了希望。
科學數據模擬K2-18b的樣子 NASA官網圖片
K2-18b可能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里程碑
馬杜蘇丹坦言,要確認K2-18b是否存在生命還需要時間,但如果成功,這將證明銀河系中生命的普遍存在,並回答「人類是否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生命」的終極問題。他說:「這可能是人類首次接近發現宇宙生命的轉捩點。」團隊正與其他研究小組合作,測試這些分子是否可以由非生物過程產生,力求排除所有可能性。
這一發現讓科學界和公眾對尋找宇宙生命充滿期待。隨著JWST持續進行觀測和數據收集,K2-18b可能成為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里程碑,開啟生命起源的新篇章。更多的進展可以關注劍橋大學和NASA的官方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