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在12月2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台獨不根除,台海無寧日」,民進黨當局和台獨分裂勢力「以武謀獨」的行徑一日不止,解放軍的軍事反制行動就一刻不停。
新年伊始,《解放軍報》等多家軍媒在2023年元旦前後相繼發表新年獻詞,表示2023年全軍要全面加強練兵備戰,震懾「台獨」分裂行徑,衛國戍邊不負重托。
解放軍持續開展練兵備戰,常態組織台海戰備警巡。
《解放軍報》在元旦獻詞中寫道:過去的一年,全軍官兵堅決聽黨指揮、忠誠履行使命,堅定靈活開展軍事鬥爭,有效應對外部軍事挑釁,震懾「台獨」分裂行徑,衛國戍邊不負重托,維權維穩枕戈待旦,維和護航衝鋒在前,搶險救災勇敢逆行……用熱血和汗水續寫忠誠、擔當和奉獻,以頑強鬥爭精神和實際行動捍衛了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軍報獻詞寫道: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軍要強化思想引領,強化擔當作為,強化工作落實,錨定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堅持團結奮鬥,在新征程上打開強軍事業發展新局面。
獻詞還提到:新年新氣像新作為,我們要全面加強練兵備戰。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安全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大,軍事鬥爭任務艱巨繁重。全軍要強化戰鬥隊思想、堅持戰鬥力標准,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勁,大抓實戰化軍事訓練,加快提高打贏能力,弘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戰鬥精神,敢於戰勝一切困難,敢於壓倒一切敵人,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
解放軍艦艇2022年8月5日抵近台灣本島演訓。
2023年元旦前夕,解放軍報微信公眾號「鈞正平工作室」也發布了《鈞正平新年獻詞:沒有哪一次前進不經激流》。文章表示:到中流擊水,迎面暗礁險灘。個人和集體、小家和大國各就各位,以勇敢和智慧在時代浪潮裡闖關突圍。從必經的寒冬走向必達的春天。我們被那些質樸和堅韌所打動,汲取在考驗裡挺拔生長的能量。
鈞正平寫道:「中國軍隊是說話算數的。」 8月2日,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竄訪中國台灣地區。解放軍在環島六大區域進行軍事演訓予以反制,人民海軍貼近台灣海岸線,人民空軍俯瞰台灣海岸線和中央山脈,常規導彈首次穿越台島上空,首次組織航母編隊威懾演練,徹底打破「海峽中線」敘事和幻想,五大軍種悉數亮相,有效檢驗精確打擊和區域拒止能力,實質性掌握歷史主動權和戰略主導權。
@東部戰區 官方微博2023年1月1日發布了新年第一條微博:2023年,戰位有我請放心。戰鼓催征馬蹄疾,砥礪奮進正當時。今天是2023年的第一天,東部戰區官兵在一線戰位向祖國和人民報告:戰位有我,請放心!此時此刻,@東部戰區 也衷心祝福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祝福全國人民新年快樂、皆得所願!
@西部戰區 官方微博2023年1月1日發布祝福:來自邊防一線的新年祝福。新年伊始,萬像更新!駐守在雪域高原的某團官兵枕戈待旦、堅守戰位,他們用腳步丈量大好山河,用忠誠捍衛每寸領土。今天,請收下他們送來的新年祝福。
@中部戰區 官方微博也在2023年1月1日寫道:沿著中國軍人的足跡,迎來2023年第一道曙光。當新年的第一縷陽光灑落大地,代表著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在中國各地座座軍營裡,無數官兵望著眼前閃耀的五星紅旗,挺起胸膛莊嚴敬禮,以軍人特有的形式與全國各族人民一起迎接新年開篇!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這項實驗進行了很長時間,設備和樣品已經更換了三次,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爲終於開花結果。」
據《南華早報》1月7日報道,三年多以來,中國航天員一直在「天宮」空間站開展一項看似普通、但實際上却是「不可能完成」的實驗——用激光照射懸浮在真空室中的合金顆粒,仔細觀察這些顆粒,而後記錄顆粒在冷却過程中發生的細微變化。利用在太空得出的實驗數據,地球上的中國科學家現已首次成功製造出符合工業應用嚴格要求的鈮合金,這一突破可能將徹底改變航空航天技術。
專家指出,如果能够借此研究成果大規模生産鈮合金,那麽中國將在軍事和高端製造業領域佔據巨大優勢。想當年,美國搬出臭名昭著的「沃爾夫條款」禁止中美兩國航天合作,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之外;而如今,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在空間站領域「殺出一條血路」。
這位專家目睹此情此景感嘆——這證明了一個國家擁有自己的空間站是多麽的重要。
2023年11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對外發布由神舟十六號乘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機,通過飛船繞飛拍攝的空間站組合體全景照片。 新華社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
據報道,由鈮合金製成的渦扇發動機葉片能够承受超過1700攝氏度的高溫,這種材料比目前常用的鎳或鈦合金更輕,且在高溫下的抗壓强度是它們的三倍。因此,用這種材料製成的發動機能够達到現有技術無法實現的速度和運行效率。
然而,鈮合金存在兩大主要缺陷,阻礙了其大規模生産:其高强度晶體的生長非常緩慢,需要近1600攝氏度下長達100小時才能完成,而且由此得到的樣品在室溫下極脆,無法滿足發動機製造工廠的要求。
不過,這些難題現在都已經被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魏炳波領導的團隊解决。該團隊採用了一種新的快速冷却方法,實現了高質量鈮矽晶體近9厘米/秒的生産速度。此外,通過添加微量的鉿,使合金的室溫强度提高了三倍多,滿足了發動機裝配綫的要求。
「提高斷裂韌性對於鈮矽基合金的工業應用至關重要。」就在上個月的27日,魏炳波及其同事在發表於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物理學報》上的一篇同行評審論文中寫道。
鈮是一種稀有金屬,中國目前是鈮的最大消費國,主要用於製造高性能鋼材。中國自身的鈮儲量僅佔世界總量的不到1%,而同爲金磚國家的巴西生産了世界上近90%的鈮,這個南美國家也是中國主要的礦石供應國之一。
《南華早報》指出,此前,西北工業大學因其在高超音速飛行器等尖端技術方面的研發實力雄厚,竟遭受到美國的嚴厲制裁,甚至還遭到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的網絡攻擊。不過,中方也加大了對這所大學的支持力度。自2021年以來,魏炳波團隊獲許在中國的空間站進行實驗科研。
研究人員認爲,稀有金屬鈮可能是航空航天業革命的關鍵。資料圖片
正是得益於微重力環境,中國科學家觀察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現象,包括合金快速凝固過程中産生的獨特縮孔結構,以及與以往地面實驗相比完全不同的晶體生長模式。這些基礎科學發現,幫助魏炳波團隊更深入地理解了鈮合金的物理本質,從而推動了更實用、更高效製備方法的開發。
「這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一位來自北京、未參與這項研究的材料科學家認爲:「很難想像一個團隊能够獲得如此多的資源,並堅持這麽長時間在太空中進行如此具有挑戰性的實驗。如果未來能够大規模生産鈮合金,那麽這將使中國在軍事和高端製造業領域佔據巨大優勢。」
他還發出這樣的感嘆:「這證明了一個國家擁有自己的空間站是多麽的重要。」
《南華早報》介紹稱,國際空間站比中國的「天宮」更大,禁止開展與軍事有關的研究,並要求成員國分享研究成果。多年以前,中國也曾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
然而,美俄日等16個國家在1998年聯合建設國際空間站項目時,就曾對中國祭出「太空封殺令」,以政治、資金、技術等方面緣由,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之外。2011年,美國又通過了旨在禁止中美兩國航天合作的「沃爾夫條款」(由當時的美國衆議員弗蘭克•魯道夫•沃爾夫提出,Frank Rudolph Wolf),以所謂「存在間諜風險」爲理由,封死了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合作的道路。
面對美國的「太空封殺令」,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在空間站領域「殺出一條血路」。衆所周知,多年以後,被稱爲「天宮」的中國空間站,是我國建成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這一完全自建的空間站,給我國帶來了許多好處和便利。
如今,中國空間站正在太空遨遊。國際空間站已垂垂老矣,面臨老化、漏氣等各種安全隱患。
美國霍士新聞網2024年12月31日稱,面對中國的競爭,美國推進空間站商業化,準備讓國際空間站脫離軌道,並讓美國企業開發的空間站取而代之。但人們擔心這一想法會步美國航天飛機計劃的後塵,不斷出現延誤,届時中國或將成爲全球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