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梳頭伸脷可防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助腦循環

樂活道

梳頭伸脷可防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助腦循環
樂活道

樂活道

梳頭伸脷可防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助腦循環

2023年02月09日 17:00

很多年長者都有腦健康問題

隨年齡增長,不少長者的記憶力會逐漸衰退,學習感到困難,性格改變,甚至迷路,腦健康問題備受關注。年紀漸長便會擔心患上腦中風、腦退化、柏金遜症等腦組織疾病。要預防腦組織疾病,健康的飲食和運動是必須的。腦健康運動,很多人會聯想起認知運動、記憶力訓練等模式。腦健康運動,其實還有腦循環運動。許多人都會問頭顱那麼硬,如何運動才能促進血管流暢?

更多相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以手梳頭, 促進頭部血流。

以手梳頭, 促進頭部血流。

舌頭在口腔轉動舌下神經運動XII。

舌頭在口腔轉動舌下神經運動XII。

動眼神經運動體內神經川, IV VI。

動眼神經運動體內神經川, IV VI。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梳頭伸舌頭可防腦中風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避免血管閉塞。

梳頭伸舌頭可防腦中風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避免血管閉塞。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血管閉室可致腦中風

血管循環是大血管供應血液給細血管,再轉入微絲血管,滲入細胞,促成各細胞新陳代謝,發揮其功能,其後代謝物會返回微絲血管,再回流至血管循環。血液在不同的大小血管流動,互相影響。無論大血管、細血管,以至微絲血管,如果受到阻塞(如栓塞性中風),會影響其他血管血液流動和細胞功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行氣活血 有助維持腦健康

相反,促進大血管或微絲血液流動能力,都會使各血管流暢,增加血液流動和貫注,讓血液更有效地滲入細胞,增進細胞效能。血液循環運動,就讓不同肌肉和大小血管的伸展和收縮活動,有節奏地推動血液循環,促進行氣活血。

腦部血管循環是由心臟開始,血液由心臟泵出大動脈,分往左右兩邊鎖骨下動脈供應雙手,再向上伸延主要動脈(頸動脈和脊椎動脈),頸動脈主要供應大腦(中大腦動脈和前大腦動脈),脊椎動脈供應中腦、後腦、小腦和腦幹。腦血管循環從這兩對主要動脈和其分支血管,供應腦神經和腦組織,再聯結腦靜脈和淋巴管,完善了整個腦循環,維護腦組織運作。

維持腦部健康方法:

運動1:梳頭

腦血管循環運動,就是要促進腦血管流暢。中國醫術中有「梳頭」養生,舉手並以手指頭梳理頭髮,其一可促進頭皮的微絲血管順方向流動,其二通過舉手,血液流入腦部會增加,其原因為供應腦部的血管和供應雙手的血管同出於大動脈,當舉起雙手,會使血液更容易流入頸和脊椎動脈。養生運動八段錦的動作中,也很注重雙手旋轉舉起動作。

以手梳頭, 促進頭部血流。

以手梳頭, 促進頭部血流。

運動2:攪舌

我們的舌頭是肌肉,舌底充滿血管,中醫也從舌頭和舌根辨症。舌頭的活動,主要由顱內神經中的舌下神經負責,中國醫術中的「攪舌」,即舌頭向口腔或牙齒前後上下左右轉動,規律地順時針大幅度轉動,繼而逆時針轉動;此動作會促進頸動脈血液流動。

舌頭在口腔轉動舌下神經運動XII。

舌頭在口腔轉動舌下神經運動XII。

運動3. 轉睛功

中國醫術也有「轉睛功」,眼球上下左右和轉動活動,這動作由三對顱內神經和肌肉負責;眼球肌肉活動,推進了多條眼血管血液流動,加上以四個遠端角位為目標,作大幅度和規律性順時針轉動,繼而逆時針轉動,能增加血流效果;這動作也促進內頸血管血液流動。

動眼神經運動體內神經川, IV VI。

動眼神經運動體內神經川, IV VI。

除了以上運動外,中國醫術也有叩齒、吞津、鳴天鼓等頭部運動,亦對腦血管循環和刺激腦神經活動很有幫助。中式運動以緩慢動作,延綿不絕為要訣,運動尤其適合身體不宜較劇烈運動人士和長者,若能每天利用30分鐘作腦循環運動,配合健康飲食,對維護腦健康有莫大幫助。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 朱賢文博士(標題由編輯修改)

延伸閱讀:中風症狀+預防中風方法

中風9大症狀:

1.半身不遂

2.言語不清

3.嘴歪

4.眼斜

5.吞噍困難

6.大小便失禁

7.感覺麻木

8.流口水

9.嚴重者内可昏迷或死亡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預防中風方法

不吸煙

保持均衡飲食 進食低脂肪食物及減少進食含高鹽量的食物

減少飲酒

定期做適量的運動

控制體重

爭取充足的休息,避免精神緊張

定期檢查身體,控制血壓的水平(最少兩年一次)

梳頭伸舌頭可防腦中風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避免血管閉塞。

梳頭伸舌頭可防腦中風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避免血管閉塞。

北京皮膚科醫生揭常見洗頭誤區,並教正確清潔方法,幫助維持頭髮和頭皮健康。

不當洗頭方法恐導致頭皮不適或脫髮

每日洗頭仍覺得頭皮發癢有異味,甚至還出現脫髮現象,這可能是錯誤洗頭方法所致。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生楊淑霞對此提供了一套科學的洗髮指南,幫助大家避免常見的洗頭誤區,並保護頭髮免受損害,維持頭皮健康。

示意圖

示意圖

正確洗頭方法

楊淑霞指出,正確洗頭方法強調「先梳頭再洗頭」,且應該避免來回揉搓,這樣能夠有效保護頭髮結構和頭髮。

正確洗頭步驟

1. 洗頭前梳頭

在乾髮狀態下使用寬齒梳或按摩梳將頭髮梳通,這樣可以減少洗頭時因打結造成的拉扯斷裂。此外,梳頭能初步去除頭髮上的灰塵和油脂,提高後續清潔效率。

示意圖

示意圖

2. 溫水濕潤頭髮

用約40℃溫水充分濕潤頭髮2至3分鐘,避免使用高溫水刺激頭皮。

3. 將洗髮水揉搓起泡

在掌心將洗髮水搓揉至起泡後均勻塗抹於頭髮上,避免直接倒在頭皮上,以免造成局部濃度過高。

示意圖

示意圖

洗頭手法

1. 指腹按摩

用指腹從前向後打圈按摩頭皮,避免用指甲摳挖頭皮,導致頭皮損傷或增多頭屑。

2. 順向沖洗

順著毛髮生長方向輕輕抓取髮絲,避免來回揉搓破壞毛鱗片結構。

護髮與吹乾

洗完頭後的護理同樣重要,將護髮素或發膜塗抹於髮梢,注意避開頭皮,停留數分鐘後沖洗乾淨,之後使用毛巾按壓吸乾水分後,及時用中檔溫度的吹風機將頭皮吹乾,特別是油性髮質更應及時吹乾頭皮,髮絲吹到8至9成乾後塗抹護髮精油。

示意圖

示意圖

常見洗頭誤區

楊淑霞醫生指出,避免在頭髮濕潤時強行梳理,因為濕髮時毛鱗片會張開,摩擦力增大,容易導致髮絲分叉和斷裂。同時,避免使用高溫水洗頭或用指甲抓挖頭皮,這會加速頭皮油脂流失,引發頭皮炎症,最終導致脫髮。另外,長時間保持濕髮狀態會滋生細菌,而毛巾揉搓會加劇毛鱗片的損傷。

其他注意事項

1. 洗頭頻率

油性頭皮1-2天/次

中性2-3天/次

乾性3-4天/次

2. 特殊人群

高血壓、頸椎病患者避免仰躺洗頭,建議直立或前傾姿勢。

楊淑霞醫生提醒,洗髮水無法真正解決脫髮問題,過度依賴強去油的洗髮產品可能會破壞頭皮屏障。頭髮健康更多依賴於正確的護理習慣和整體健康狀況,例如減少熬夜、避免濕髮受涼等,這些對維護頭髮和頭皮健康至關重要。

示意圖

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