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梳頭伸脷可防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助腦循環

樂活道

梳頭伸脷可防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助腦循環
樂活道

樂活道

梳頭伸脷可防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助腦循環

2023年02月09日 17:00

很多年長者都有腦健康問題

隨年齡增長,不少長者的記憶力會逐漸衰退,學習感到困難,性格改變,甚至迷路,腦健康問題備受關注。年紀漸長便會擔心患上腦中風、腦退化、柏金遜症等腦組織疾病。要預防腦組織疾病,健康的飲食和運動是必須的。腦健康運動,很多人會聯想起認知運動、記憶力訓練等模式。腦健康運動,其實還有腦循環運動。許多人都會問頭顱那麼硬,如何運動才能促進血管流暢?

更多相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以手梳頭, 促進頭部血流。

以手梳頭, 促進頭部血流。

舌頭在口腔轉動舌下神經運動XII。

舌頭在口腔轉動舌下神經運動XII。

動眼神經運動體內神經川, IV VI。

動眼神經運動體內神經川, IV VI。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梳頭伸舌頭可防腦中風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避免血管閉塞。

梳頭伸舌頭可防腦中風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避免血管閉塞。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血管閉室可致腦中風

血管循環是大血管供應血液給細血管,再轉入微絲血管,滲入細胞,促成各細胞新陳代謝,發揮其功能,其後代謝物會返回微絲血管,再回流至血管循環。血液在不同的大小血管流動,互相影響。無論大血管、細血管,以至微絲血管,如果受到阻塞(如栓塞性中風),會影響其他血管血液流動和細胞功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行氣活血 有助維持腦健康

相反,促進大血管或微絲血液流動能力,都會使各血管流暢,增加血液流動和貫注,讓血液更有效地滲入細胞,增進細胞效能。血液循環運動,就讓不同肌肉和大小血管的伸展和收縮活動,有節奏地推動血液循環,促進行氣活血。

腦部血管循環是由心臟開始,血液由心臟泵出大動脈,分往左右兩邊鎖骨下動脈供應雙手,再向上伸延主要動脈(頸動脈和脊椎動脈),頸動脈主要供應大腦(中大腦動脈和前大腦動脈),脊椎動脈供應中腦、後腦、小腦和腦幹。腦血管循環從這兩對主要動脈和其分支血管,供應腦神經和腦組織,再聯結腦靜脈和淋巴管,完善了整個腦循環,維護腦組織運作。

維持腦部健康方法:

運動1:梳頭

腦血管循環運動,就是要促進腦血管流暢。中國醫術中有「梳頭」養生,舉手並以手指頭梳理頭髮,其一可促進頭皮的微絲血管順方向流動,其二通過舉手,血液流入腦部會增加,其原因為供應腦部的血管和供應雙手的血管同出於大動脈,當舉起雙手,會使血液更容易流入頸和脊椎動脈。養生運動八段錦的動作中,也很注重雙手旋轉舉起動作。

以手梳頭, 促進頭部血流。

以手梳頭, 促進頭部血流。

運動2:攪舌

我們的舌頭是肌肉,舌底充滿血管,中醫也從舌頭和舌根辨症。舌頭的活動,主要由顱內神經中的舌下神經負責,中國醫術中的「攪舌」,即舌頭向口腔或牙齒前後上下左右轉動,規律地順時針大幅度轉動,繼而逆時針轉動;此動作會促進頸動脈血液流動。

舌頭在口腔轉動舌下神經運動XII。

舌頭在口腔轉動舌下神經運動XII。

運動3. 轉睛功

中國醫術也有「轉睛功」,眼球上下左右和轉動活動,這動作由三對顱內神經和肌肉負責;眼球肌肉活動,推進了多條眼血管血液流動,加上以四個遠端角位為目標,作大幅度和規律性順時針轉動,繼而逆時針轉動,能增加血流效果;這動作也促進內頸血管血液流動。

動眼神經運動體內神經川, IV VI。

動眼神經運動體內神經川, IV VI。

除了以上運動外,中國醫術也有叩齒、吞津、鳴天鼓等頭部運動,亦對腦血管循環和刺激腦神經活動很有幫助。中式運動以緩慢動作,延綿不絕為要訣,運動尤其適合身體不宜較劇烈運動人士和長者,若能每天利用30分鐘作腦循環運動,配合健康飲食,對維護腦健康有莫大幫助。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 朱賢文博士(標題由編輯修改)

延伸閱讀:中風症狀+預防中風方法

中風9大症狀:

1.半身不遂

2.言語不清

3.嘴歪

4.眼斜

5.吞噍困難

6.大小便失禁

7.感覺麻木

8.流口水

9.嚴重者内可昏迷或死亡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預防中風方法

不吸煙

保持均衡飲食 進食低脂肪食物及減少進食含高鹽量的食物

減少飲酒

定期做適量的運動

控制體重

爭取充足的休息,避免精神緊張

定期檢查身體,控制血壓的水平(最少兩年一次)

梳頭伸舌頭可防腦中風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避免血管閉塞。

梳頭伸舌頭可防腦中風腦退化, 專家教3動作避免血管閉塞。

研究指出,每天瞓多1小時,3年就能成功減重12KG,輕鬆實現「躺著就能瘦」的願望。

減肥效果不佳恐與「睡眠不足」有關

隨著夏季臨近,不少人會開始勤加鍛鍊減肥以此展示好身材,但常常發現減肥效果不如預期。研究揭示,這可能與「睡眠不足」有關。足夠的睡眠實際上對減肥非常有幫助,因此改善睡眠質量可能是提高減肥效果的關鍵。

示意圖

示意圖

適當延長睡眠時間對能量攝取與消耗有關

一項於2022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發現,適當延長睡眠時間對於能量攝取、能量消耗與體重有重要影響。研究招募了80名日常睡眠少於6.5小時的超重或肥胖成年人,年齡介於21至40歲,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25.0至29.9之間,並隨機分成2組。第1組「延長睡眠組」睡覺時間被延長至8.5小時,而第2組「對照組」則維持原有的睡眠習慣。

示意圖

示意圖

每天睡多1小時可減少約270大卡

實驗結果顯示,「延長睡眠組」的成員平均每晚增加約1.2小時的睡眠時間,每日能量攝取量減少了約270大卡,最終導致體重下降。因此,研究證實每天增加1小時睡眠,能量攝取減少約270大卡,3年體重就可以減輕約12KG,實現「躺著就能瘦」的願望。

示意圖

示意圖

睡眠激素Raptin有助抑制食慾控制體重

有觀點認為睡多可能會發胖,不過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研究人員於2025年1月在《細胞研究》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一種名為「Raptin」的新型睡眠激素能在睡眠過程中抑制食慾,但睡眠不足會抑制此激素的釋放,進而影響體重控制。

示意圖

示意圖

Raptin激素不足導致食慾高且代謝紊亂

研究人員透過實驗鼠注射Raptin激素後發現,這種激素可以明顯抑制進食行為並降低體重。反之,缺乏Raptin激素會讓實驗鼠表現出較高的食慾、更快遞增加體重以及導致代謝紊亂。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