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越王勾踐深信「否極泰來」 終滅吳國成功復仇

史空穿梭

越王勾踐深信「否極泰來」 終滅吳國成功復仇
史空穿梭

史空穿梭

越王勾踐深信「否極泰來」 終滅吳國成功復仇

2023年05月15日 20:00

經常見到「否極泰來」這成語,用作形容苦到盡頭,一切會出現好轉。「否極泰來」最早見於《周易》:「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而這次想分享的故事是《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時過於期,否終則泰」的主人翁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 (網上圖片)

越王勾踐 (網上圖片)

勾踐是春秋末年越國國君。當時吳越兩國相鄰,彼此攻伐。勾踐於公元前 496 年即位,兩年後因敗於吳國,被迫求和。對於勾踐來說,戰敗即要成為吳國人質,要接受萬般屈辱,想到這點,勾踐表現得自暴自棄。當時越王大夫文種及范蠡希望勾踐能夠重新振作起來,終於出言安慰。

二人表示,古代那個聖王賢主沒有遭遇挫折的時候呢?但他們都沒有放棄過,所以能夠有成就大事。大王現在雖然遭到一時的失敗,但在多災多難的時期應從容接受等待逆境過去,等逆境到了極點,順境就會來了,這便是「否極泰來」的道理了。

越王勾踐曾經「臥薪嘗膽」,接受各種屈辱。(網上圖片)

越王勾踐曾經「臥薪嘗膽」,接受各種屈辱。(網上圖片)

於是,勾踐決定到吳國當人質。被差遣當吳王夫差的馬伕,每次坐車外出時,吳王都命令由勾踐牽馬。此外,亦命令勾踐和夫人為吳國的先王守墓。縱使飽受百般羞辱,勾踐吞聲忍語,忍辱含垢地生活。

勾踐能忍受着吳王夫差給他帶來的種種恥辱,主要是他背負宏大的理想和目標,就是其復國之心,深信終會「否極泰來」。隨着吳王對勾踐的戒心日漸減退,當了人質三年後,勾踐和夫人被釋放返回越國。勾踐回國後,並沒有返回王宮居住,而是與百姓一樣,過着庶民般的生活,共同耕織。為了富國強兵,他重用范蠡、文種,暗中訓練精兵,準備攻打吳國。為了令自己不忘復國的初衷,每日晚上只睡在古時稱為「薪」的柴草,此外,在屋裡掛了一個苦膽,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痛苦和屈辱。

越王勾踐最終成功復國雪聇 (網上圖片)

越王勾踐最終成功復國雪聇 (網上圖片)

公元前 482 年,吳王夫差為了成為春秋霸主,因而與諸侯會盟,在黃池之地打敗晉國,史稱「黃池之會」。為了彰顯武力,夫差率精銳而出,只剩下太子友以及一些老弱殘兵留守吳國。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攻打吳國,大敗吳師。夫差聞訊後,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而慘敗,只好與越國議和。公元前473 年,曾經盛極一時的吳國,終被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越王勾踐所消滅。

後人以「否極泰來」形容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指壞運到了頭好運就來了。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滿好友出仕 孔稚珪諷刺是「老氣橫秋」

2025年01月13日 20:00

一句貌似褒貶不明的成語,因為成語看似分為「老氣」及「橫秋」兩個不同的部分,原句最早出自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可見剛開始的時候是指秋日的天空,為何竟與人有關呢?這得從孔稚珪的故事說起。

南朝時期,齊國的孔稚珪是一個風韻清雅的隱士,當他得知曾經隱居於鐘山的周彥倫要出任海鹽縣令時,覺得周彥倫不是真正的隱士,遠不及巢父及許由有志氣,於是作《北山移文》一文諷刺周彥倫。文中藉著北山山神的口氣,來諷刺當時有一些人表面像是隱者,心裡卻想得到朝廷的重用。

孔稚珪 (網上圖片)

孔稚珪 (網上圖片)

文章先講述有一位周姓朋友,學識淵博,精通玄學,也長於史學。他雖然表面上選擇隱居,但心里卻牽掛著高官厚祿,無時無刻不用升官發財。當他剛到山上隱居的時候,總把自己打扮成一個風韻清雅的隱士,甚至把巢父、許由等歷史上有名的隱士都不放在眼內,風度之高勝於太陽,志氣之凜盛如秋霜。等到皇帝派了使者鳴鑼開道、前呼后擁,捧了征召的詔書,來到山中,這時他立刻手舞足蹈、魂飛魄散,改變志向,暗暗心動。在宴請使者的筵席上,他將隱居時所穿破衣服撕破燒掉,露出了一副庸俗的臉色。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來他佩帶官印,成為海鹽縣令,把當日隱居時的道家書本及佛家的坐席拋棄,整工忙於公務。彈琴唱歌既已斷絕,飲酒賦詩也無法繼續,常常被綜覈賦稅之類的事牽纏,每每為判斷案件而繁忙,只希望升職做大官。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認為,《北山移文》就像是一篇「北山山神的文告」。北山山神貼出文告,告知世人周顒就是這樣一位心在官位的「朝隱」者。文章中的「霜氣橫秋」,後來演變為「老氣橫秋」,本指老練的氣概充塞秋日的天空,轉用來形容人老練而自負的神態,亦用於形容擺架子、自命不凡;或者是偏指「老」和「秋」,形容沒有朝氣,暮氣沉沉的樣子。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