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梁家傑欠的不只是一句道歉

博客文章

梁家傑欠的不只是一句道歉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梁家傑欠的不只是一句道歉

2023年05月30日 20:37 最後更新:20:52

公民黨宣布解散之後,主席梁家傑表示「希望香港人抱著樂觀的心,活好當下,期待明天」。他這些似有所指的講話,觸發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回應,指梁家傑態度輕佻,令人覺得2019年的黑暴事件,和梁家傑及公民黨無關一樣。

鄧炳強續指,2019年當香港大學校長張翔勸學生不要使用暴力時,梁家傑跳出來告訴學生「暴力有時或可解決問題」,鼓勵學生使用暴力。導致後來眾多學生因使用暴力被捕及承擔法律後果。他認為梁家傑應向這些學生及他們的家長道歉。

我倒覺得,鄧炳強這次對梁家傑提出的要求,略感柔和。

2019年7月,梁家傑在港大演講的時候,提到孫中山回到港大母校致辭,梁家傑話,提及孫中山,是要論證「有時候暴力或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他講到這裡,台下掌聲雷動,在座的學生激烈歡呼,足見梁家傑講話的煽動性。

以公民黨大狀為首的泛民法律界人士,首先提出「違法達義論」,指法治的最高境界是「違法達義」。到2019年6月黑暴運動爆發後,暴徒已經在街上掟汽油彈。梁家傑再進一步,提出「暴力解決問題論」。就是從突破法治,進一步鼓動使用暴力。

從理念上來講,梁家傑的暴力論完全抽離時空,只是借國父孫中山,來美化街頭的政治暴力。我國如今不是清末喪權辱國的清朝,香港亦都不是民不聊生的社會,暴力革命既無基礎,亦無任何合理性。梁家傑的暴力論,只是一種借國父來為激進政治張目。

在政治激烈衝突的年代,政客發表煽動性言論,激發年青人的暴力思想,其影響惡劣深遠,比一個暴徒在街頭掟氣油彈嚴重得多。

試想大批年輕人,甚至是未滿18歲的青少年,聽從了這些資深大狀的言論,相信他們是法律權威講話可信,自己上街暴力示威,結果不是被捕服刑,就是遠走他方,前途盡毁。這些年輕人及他們的家長,可以追究誰?

也不要以為事件發在《香港國安法》2020年立法之前,香港無法律可以追究。

據《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這種行為涉嫌觸犯煽動意圖罪,根據第9條(1)(f)煽惑他人使用暴力;或 (1)(g)慫使他人不守法或不服從合法命令,可以依法追究。

現在梁家傑連一句道歉都沒有,還講得稀鬆平常,似在暗示只要堅持這些激進理想,就可以「期待明天」。這些說法令人憤慨。以梁家傑的言行,又點止只一句道歉咁簡單。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貿易結束  戰爭開始  

 

上帝要你滅亡,必先令你瘋狂。特朗普的瘋狂加關稅行動,終於來了。特朗普自稱這為「解放日」,恐怕這是美國「衰退日」之始。

特朗普大加關稅,比市場原先想像的更激進。美國宣布對歐盟成員國在內的180個國家和地區,全面徵收所謂「對等關稅」,特朗普是胡亂弄出一個其他國家向美國徵稅的「關稅+非關稅壁壘稅率」數字,然後所謂減半徵收,得出瘋狂的加稅數字:對中國再加稅34%(特朗普這一任內已對中國加徵20%關稅,新加稅是疊加徵稅),對歐盟加稅20%,對日本加稅24%不等。特朗普聲言,會全面設定至少加10%的加稅基準。

特朗普瘋狂加稅舉世嘩然,加關稅的直接效果是美國聯邦稅收的確會大幅增加。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24年美國商品入口總額3.3萬億美元,同年貿易赤字1.21萬億美元。假設加稅之後,美國消費者仍然消費入口貨,生產者仍然要入口零件去生產,美國進口並沒有巨額暴跌的話,以估計平均加稅率20%計,特朗普加稅會令聯邦稅收增加6600億美元。

特朗普曾經說過,加關稅會帶來上萬億美元的收入,用於減稅或者補貼兒童教育,重現19世紀關稅支撐國庫的模式。而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就說,單是汽車加關稅,每年就可以為美國帶來1000億美元的收入,其餘商品再貢獻6000億美元,估計加關稅可以令聯邦收入每年增加7000億美元。這個數字和上述6600億美元的估計貼近。

問題是,加關稅會產生什麼效果,誰支付這些關稅呢?

要分析這個問題,就要從特朗普的思維入手。特朗普經常掛在口邊的是「讓美國再次偉大」,理想是恢復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經濟崛起的黃金時代。當時英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緊跟其後,正由一個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全面轉型階段。那個年代,美國增加關稅的確扮演了推動工業的角色。美國經歷一段高關稅的搖擺期後,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聯邦政府急需籌措戰時經費,國會不斷提高美國關稅,推出《莫里爾關稅法》,令關稅加到49%。到1890年推出《麥金萊關稅法》,該法案大幅提高了工業產品的關稅,尤其是羊毛、毛紡織品和棉紡織品,加大了對相應工業的保護力度。美國全面向工業化過渡,造就了經濟的黃金時代。1914年美國經濟總量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不過,到了1929年,美國故技重施,推出《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對2萬多種進口商品平均加徵40%關稅,試圖保護當時已經開始陷入大蕭條的美國國內經濟,結果觸發全球貿易戰,令經濟衰退加劇,最終導致全球貿易萎縮,到1933年,全球貿易減少66%。美國當年是成也關稅、敗也關稅。

從美國早年加關稅成功的經驗來看,主要因為美國當時是一個新興國家,有廣闊的廉價土地,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有大量新移民勞動力湧入,19世紀末接納了2500萬個新移民,還未計算之前一直輸入的大量廉價黑奴。在這些比歐洲優秀的生產條件之下,加關稅好像按下開關鍵,將歐洲的產業移植到美國,因為美國的生產條件其實比歐洲好。另外,當時全球化的程度很低,國際貿易只佔美國GDP的大約7%,加關稅對國內物價影響輕微。

不過,如今已今非昔比。全球高度融合,美國所有的生產成本都極其昂貴。根據美國勞工局的數字,2023年美國製造業平均工資含福利計是35美元,遠高於中國的每小時6美元工資,以及越南的2美元工資,再加上工會勢力盛行,令工資只升不跌。這種差距令到美國根本不可能做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如紡織業等。即使在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如汽車、機械等,由於美國已經廢棄這些產業多年,大量缺乏技術工人,而且美國的人口已相當老化,2023年美國製造業已經有50萬個崗位空缺,同時特朗普也反對輸入勞工,想趕走過百萬非法移民,即使製造業想在美國重啟,勞動力何來也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特朗普想像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打開了徵收關稅的按鍵,美國不能如100年前那樣重建製造業,但聯邦政府的確可能多收7000億美元的關稅,但由於美國對各國廣泛徵稅,即使對中國的徵稅率特高,對其他製造業密集國家的稅率也便宜不了多少,美國入口商面對1.無低稅進口替代途徑,2.本土製造業亦接不上來,所以最大的可能是美國的入口商和消費者要「硬食」這7000億加稅。據耶魯大學的預測,特朗普的所謂「對等關稅」實施之後,其他國家很大機會報復,美國個人消費的價格升幅將會擴大至2.1個百分點,實質GDP增長率會下降1個百分點。

特朗普這樣濫徵關稅,如果沒有阻止貿易的效果,美國人貴貨照買,只是美國自己捱通脹,這還好一點。如果真的有阻止貿易的後果,美國大幅減少和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脫鈎斷鏈,後果嚴重。

股神巴菲特早前接受CBS訪問時表示,懲罰性關稅可能會引發通脹,並損害消費者利益。他坦言自己對關稅有很多經驗,「某程度上,關稅是一種戰爭的行為」。

巴菲特說得對,貿易結束,就是戰爭開始,無論冷戰甚至熱戰,大家都可以放開手打,沒有顧忌了。不知天天大呼「美國贏了」的特朗普,有沒有想清楚後果呢?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