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明年4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綠領行動說政府推動如何處理大型垃圾仍有不足,認為可參考例如台灣做法。
政府新聞網圖片
政府明年4月1日實施垃圾徵費,當局開展第二階段宣傳,主要讓市民明白棄置垃圾時要用指定袋,大型垃圾如傢俬須貼上指定標籤。
政府新聞網圖片
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說,仍有部分市民反映,不太清楚指定袋的購買點、有多少種呎吋選擇等。對於政府日前提及數間大型連鎖店已同意出售指定袋,可作「二次袋」使用。何漢威表示,支持減少使用膠袋,亦認為「一袋兩用」想法是好,但不希望因此削弱膠袋收費成效,建議例如市民在超級市場購物時如沒自備購物袋,要向超市購買指定袋時,亦需同時被徵收膠袋費用。
環境保護署圖片
環境保護署圖片
何漢威亦指,政府在推動如何處理大型垃圾方面,仍有不足,認為可參考例如台灣做法,由政府團隊協助收集及復修枱櫈等,更好鼓勵回收與轉贈。
原定於2024年5月開始實施的垃圾徵費措施,因準備不足暫緩推行,在立法會特別財會上,不少議員關注垃圾徵費問題,關心現時政府的準備情況,以及日後施行的計劃。
垃圾徵費。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狄志遠(社會福利界)提出,垃圾徵費是方向正確的政策,但至今已擱置近一年時間。他問及當局過往一年所作的準備工夫和成效,以及是否有信心於25年內落實。
新思維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回應指,當局減廢回收的決心從未改變,並會大力推動市民參與社區的減廢回收。他表示,實施垃圾徵費需要許多條件,何時開展目前尚在評核,他預計將於7月到環境事務委員會報告進展情況。環境保護署副署長(減廢)鄭健補充,在擴大回收設施網絡方面,當局過去一年已有一定成效,舉例「綠在區區」回收點已超過800個,家居廚餘回收桶也增至1600個。
謝展寰。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陳克勤(新界東北)則提出當時為垃圾徵費而設的綠展隊,共有74位非首長級專業人員和142位非公務員合約僱員組成,花費成本一年近1億元。他質疑在垃圾徵費延緩實施後,相關人手是否應該調整或解散。對此,謝展寰回應,目前綠展隊的人手已減至48人,其餘人員已進行調撥安排。
陳克勤。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