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預計,本港母乳庫今年第四季完工,明年首季投入服務,接受母乳捐贈,供應全港9家設新生嬰兒深切治療病房醫院,每年收集1000升母乳,料有450至600名32周前出生極早產嬰受惠。
醫管局又為母嬰在公立醫院住院期間及出院後,提供餵哺母乳支援。
廣華醫院的育嬰室。
去年本港公立醫院初生嬰兒出院後母乳餵哺率達80%,在住院期間全母乳餵哺率有近2成。廣華醫院婦產科顧問助產士陳麗珊說,現時本港整體母乳餵哺情況,較90年代大幅提升。
陳麗珊說,現時公院亦有成立「母乳餵哺小組」,以熱線解答媽媽對餵哺母乳的問題,有需要時會邀請她們到醫院面見跟進,以及轉介至醫生。
廣華醫院設育嬰室,供有需要媽媽使用。
陳麗珊提醒,餵哺母乳最重要有均衡飲食,母親要有足夠水份,亦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及碘質,過去不少媽媽誤以為傷風感冒不能餵哺母乳,但指出母親生病時會產生抗體,可透過母乳即時將抗體傳給嬰兒,就算感染新冠病毒,只要注意個人衛生、佩戴口罩,仍然可以餵母乳。
有5名小孩的Juliana夫婦,每名小孩都有最少9個月母乳餵哺。
有5名小孩的Juliana,5胎都在廣華醫院分娩、每次產後都餵最少9個月的母乳,認為是對小朋友最好的選擇。Juliana指,廣華醫院的支援專線,為她提供很大幫助。她坦言,她也經歷過餵哺母乳的困難,如發炎或奶頭生水泡,而熱線會有人聆聽及協助,甚至隔幾天致電跟進,令她感覺不是孤單一人。
今日起一連七日是「國際母乳哺育周」,陳麗珊說,醫管局會就餵哺母乳展開連串宣傳及推廣活動。
現時公院亦有成立「母乳餵哺小組」,以熱線解答媽媽對餵哺母乳的問題 。
香港母乳庫成立,為健康風險較高的嬰兒送上珍貴禮物。得力於一群愛心媽媽無私奉獻捐出母乳,這些早產或患危疾的小生命能夠得到母乳獨有的抗體和營養。
守護幼兒: 香港母乳庫3月起將捐贈母乳分發至醫院管理局轄下九間新生兒深切治療部。政府新聞網圖片
陳敏婷是母乳捐贈者,但她的哺乳之路一開始並不順利。兒子去年4月出生時尚算健康,但比醫生預期輕了一公斤。她聽說母乳有助嬰兒增磅,遂決定加入母乳餵哺行列。
愛子心切 無懼困難
豈料,兒子患初生嬰兒黃疸住院,她因此遲了開始餵母乳,導致奶量偏低,兒子喝奶粉補充,卻出現腸胃不適、睡不安穩的問題。
她向護士求助,並按照對方建議,透過定時泵奶提升奶量,約三個月後成功轉為全母乳餵哺。
她憶述追奶的過程異常艱苦,但每當見到兒子活力充沛,都覺得這個決定值得:「珍貴的母乳仿如一座橋樑,促進我和兒子之間的交流。」
保護屏障: 黃明沁表示,母乳含有抗體和免疫因子,可保護嬰兒免受感染,對嬰兒來說是最好的食物,她呼籲社會支持捐贈。政府新聞網圖片
感同身受 助人為樂
親歷餵母乳的辛酸,加上得悉友人的嬰兒因早產等原因,身型較為細小,敏婷感觸良多。當她看到香港母乳庫成立的新聞,便急不及待上網登記,並在通過健康篩查後,成功捐贈母乳。
如今,兒子開始進食更多嬰兒食品,一天只喝三次奶,敏婷也恢復全職工作,但她仍保持每天泵奶四次,多出的一次正是預留作捐贈。雖然她為此每天要多花半小時泵奶,時刻保持個人衞生,但能夠藉由捐贈母乳向其他嬰兒分享愛,她感到滿足。
她說:「母乳並非你想要就有,當你擁有的時候,我覺得可以多走一步。兒子長大後,我也可以很驕傲地告訴他,你將來也要幫助別人。」
樂於助人: 陳敏婷以母乳餵哺兒子期間,曾受奶量不足困擾,推己及人,她決定捐出母乳,幫助有需要的嬰兒。政府新聞網圖片
踴躍支持 成果喜人
位於香港兒童醫院的香港母乳庫今年1月初成立以來,已招募到超過100位合資格捐贈者,收集逾300公升母乳。香港母乳庫總監黃明沁形容成果超乎預期。
她說,母乳庫3月展開第二階段服務,將捐贈母乳分發至醫院管理局轄下九間新生兒深切治療部,其中早產嬰兒,即出生時母親懷孕不足32周、其體重低於1.5公斤,以及罹患嚴重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臟病或曾接受腸道手術的嬰兒,均會獲優先餵食捐贈母乳。
她表示,若收集到更多母乳,就可提供予非早產或有特別需要的足月嬰兒。
母乳庫對母乳捐贈者有嚴格規定,捐贈者必須正在授乳、其寶寶在一歲以下,身體健康,捐贈前需接受藥物史等全面評估,成為捐贈者之後也要每三個月驗血一次。
為確保安全和品質,捐贈母乳運抵香港母乳庫後,來自同一捐贈者的母乳會放在一起,再分裝至獨立密封奶瓶,以巴士德消毒法處理,並進行微生物檢測和營養分析。整個過程均受嚴格溫度控制。
黃明沁指出,母乳對嬰兒來說是最佳食物,因它含有抗體和免疫因子,可保護嬰兒免受感染。實證醫學也顯示,早產或有特別需要的嬰兒進食母乳後,包括壞死性腸炎在內的併發症明顯減少。
她呼籲社會為母乳庫出一分力:「每一滴母乳,對於最脆弱的小生命踏出第一步,都是最珍貴的禮物。我們希望社會各界和各位媽媽支持這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