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非洲6旬修錶匠人靠手藝養活一家 受手機科技衝擊生意慘淡仍堅持

大視野

非洲6旬修錶匠人靠手藝養活一家 受手機科技衝擊生意慘淡仍堅持
大視野

大視野

非洲6旬修錶匠人靠手藝養活一家 受手機科技衝擊生意慘淡仍堅持

2025年01月05日 11:20 最後更新:12:31

尼日利亞一名長者堅持修錶數十年,即便現在已很少有人戴錶,他仍堅持經營鐘錶修理鋪。

鐘錶修理鋪生意慘淡

據外媒報道,尼日利亞北部城市卡杜納,68歲老人Bala Muhammad經營一家鐘錶修理鋪,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鐘錶,他表示「當年,我一天能接到100多個修手錶的活計,現在,有時候一整天連一個客人都沒有。手機和科技奪走了我唯一熟悉的工作,這讓我非常難過。」

觀看影片

繼承父親的手藝

Bala出生於1956年,他的父親靠修錶為生,定期前往伊巴丹幫人修錶,並且在弗里敦和達喀爾都有聯繫人,那邊攢夠了一批錶就請他來修一趟。受到父親的熏陶,Bala僅10歲時就開始對手錶外部複雜的機械結構產生了濃厚興趣,並且靠這門手藝賺取零用錢。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靠修錶養活一家人

靠着繼承自父親的手藝加上健壯的市場,Bala用自己的手藝養活了家人。20年前,Bala想要和家人離得更近,於是從阿布賈返回老家卡杜納,開了自己的店鋪。前十年生意還好,但後來智能手機興起,人們不再需要手錶報時,鋪子的生意慘淡,只是Bala倔強地仍開着它。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家人對此表示支持和理解

好在Bala的家人都很支持他,如今,他的妻子和5個孩子仍堅持戴錶,偶爾會到店鋪看他。他的大女兒在附近經營一家成功的服裝精品店,當他生意不景氣時,她會幫他付賬單。

春節期間,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瞻淇村舉行了數場魚燈巡遊活動,吸引超過 73,000 名遊客,眾多遊客來此感受這座千年古村的獨特風景。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嬉魚燈」是安徽重要的傳統文化

瞻淇魚燈起源於南宋,形似鯉魚,寓意年年有餘,吉祥如意。「嬉魚燈」是當地一種重要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活動,每年農曆正月期間,瞻淇魚燈在古村小巷穿梭遊動,栩栩如生。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近年來,瞻淇魚燈非遺傳承人在保留傳統魚燈製作工藝的基礎上進行了革新,同時延伸出數款供遊客賞玩的新式燈籠。隨著魚燈知名度擴大,魚燈研學遊、魚燈展演等業態不斷豐富。

外國學生對魚燈感興趣

比利時學生 Yan Sterckx 對遊行感到興奮不已,「我覺得這裡的氣氛非常好,很有節日氣氛。」俄羅斯學生黛安娜對活動感到非常高興,「最有趣的是最後的遊行,表演結束後,大家用巨型魚燈來慶祝,我們還有機會觸摸它們(祈求好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主動學習魚燈文化

這些發光的魚形燈籠由竹子和絲綢精心手工製作,需要至少一天的時間來組裝和上色,而更大的版本則需要幾天才能完成。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在師傅指導下學習工藝的泰國學生阿德麗娜十分喜歡魚燈,「我以為製作魚燈會非常困難,需要很多材料,但工藝師傅教得很好,我在大約兩個半小時內完成了三個結構。」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古老文化煥發新生機

 

魚燈不只有祈求風調雨順、年年有餘的美好寓意,更集納竹編、繪畫、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如今,魚燈已是瞻淇村的一張靚麗名片,這門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煥發著新生機。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