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青年朋友,本來是德國汽車的忠實Fans,但是去年竟然換了一輛國產電動車。他一向對汽車性能要求頗高,都覺得國產車的科技無懈可擊,最重要的當然是性價比足夠高!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最新數據,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年產和銷量,均首次突破1000萬輛,連續10年位居世界首位。反觀歐盟這個汽車生產王國,面對電動車領域的國際競爭,不是尋找方法去爭奪市場,反而打起「退堂鼓」;加上地緣政治的因素,竟出現「轉軚」苗頭,打算放棄汽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在歐盟決定「躺平」時,中國電動車企仍努力研發,改進電動車的製作和技術,完善配套設施,提高性價比。許多國產品牌在海內外市場上深受消費者青睞,可見,未來電動車的發展大勢要看中國。
香港政府推動電動車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但是,很少人留意到,在香港的電動車充電配套,只採用歐盟標準。所以,所有國產電動車供港之前,要改動其充電插頭,以配合香港的充電設備。內地用的是GB/T國標插頭,香港則跟隨歐洲標準:慢充、中充採用交流電Type 2充電插座;若是快速充電樁,則在插座下半部加上直流電電源,稱為 Combined Charging System 2 (CCS 2)。所以,當國產電動車出口至香港市場,需改裝充電接口,以適配香港的充電裝置。如此一來,無論是對汽車生產商還是消費者,都增加了電動車的成本。香港市場規模遠不及內地,如果部分內地車廠為免改動生產線而放棄香港市場,會導致香港車主選擇減少,失去了購買高科技和高性價比電動車的機會。

(網絡圖片)不同地區的電動車充電插頭
因此,香港推動電動車,應當順應市場走向,不要將「國際化」簡單理解成「西方化」,專一地沿用歐式插座。參考內地,一些商營充電樁為提高服務的覆蓋面和用戶滿意度,同時支持CCS2和GB/T兩種插座標準。截止2024年底,香港公共充電樁數量為10, 400 支,其中只有1,700 支是CCS2裝置,才可提供快速充電。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將投入三億元,鼓勵私營機構安裝高速充電設施,目標在2030年累計裝置3, 000支快速充電樁,但公開資料沒有公布具體實施方式。與其全部新建CCS2歐式標準充電樁,倒不如仿效內地,建設多標準充電樁,同時集成CCS2和GB/T插口;增加快速充電樁的數目之餘,又可以吸引更多內地電動車品牌。而且,GB/T充電樁在國內市場規模較大,生產和運作成本較低,此舉有望降低充電設施的建設成本和充電費用,亦有助香港更全面地與海內外電動車市場接軌,對香港本土電動車科創的商品化極為有利。

(網絡圖片)支持兩種制式的充電站
其實,在電動車和新能源領域,香港並不缺乏研發成果。創新科技署起動的「創新意念·匯聚香港」網頁便展示了許多本港公營科研機構的創新技術。例如,由汽車科技研發中心研發的充電站智能電力分配系統,可以實時監察多個車位的充電器用電情況,因應各輛電動車的電池電量來調配電力輸出,令建築和停車場的電力足夠負荷。又如智能流動快充站可為電動車提供緊急充電服務,即使泊在没有充電設施的停車埸或車位,也可充電,亦解決電動車在路上「無電拋錨」的問題。遺憾的是,這些先進的科創成果並未隨著電動車推廣而在市場落地。要開發這些科創產業,需要政府和大型商場起到牽頭作用。這些配套設施的廣泛應用,又會反過來促進消費者換購電動車。相信若香港能夠兼顧中西方標準,會為本土電動車科創開拓更廣闊的海外市場。

(網絡圖片)智能流動快充站
在電動車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僅要以開放的胸懷改進技術,更要跳出固定的框架,更新過時的規例,加入包容性的系統,嘗試新思维。例如,將「共享經濟」的理念帶入電動車充電服務,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資源,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內地和外地均有共享充電樁模式的成功實踐,即允許私人充電樁對外開放,緩解公共充電樁不足的問題。在香港,也有企業先行先試。電動車充電工程公司馬斯寶集團推出「社區共享充電」項目,鼓勵私家屋苑的車主釋放私人車位充電樁的閒置時間,為社區增加充電資源,並獲取額外收入。目前,香港公共充電樁供不應求,電動車與充電車位比例約為10:1,在政府資助屋苑充電計劃未能完全到位的情況下,共享充電不失為一項極具價值的舉措,值得積極推進。

(網絡圖片)馬斯寶共享充電平台
除充電樁外,電池更換站技術亦能有效解決充電設施充電時間長、空間分佈不均的問題,尤其是對於運營時間和距離更長的公共巴士和的士。上週,龍昇集團建設的香港首座新能源換電站正式動土。該換電站位於粉嶺坪輋,是「綠的」換班交接的主要區域,可配合《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的目標,為香港新能源的士的推廣奠定基礎。龍昇集團還計劃在2027年年底內,於全港增設12座換電站。對此,當局應參考當年以石油氣的士取代柴油的士時,配套12個專用石油氣站的經驗,與業界商討換電站的分佈網絡。

(網絡圖片)電動車電池更換站示意圖
同時,《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提到,當局將資助業界購置約600輛電動巴士及資助的士業界換購3 000輛電動的士。在如此巨大的數目之下,正是一個與內地電動車制式融合的契機。除充電樁標準外,我們亦可參考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內地公營和物流領域的運用。與香港傳統的混能車不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續航里程更長,具備純電驅動模式,還能回收剎車時的動能,儲存在電池中,可平衡里程與排放的考慮。

(網絡圖片)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
儘管短期來看,純電動車能夠滿足一般民用車輛在香港的日常行駛需求,但當局亦需有長遠的考慮。如今,港車北上的熱潮正盛,截至2024年7月7日,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的香港單牌汽車已突破100萬輛次,2024年以來北上車輛每月平均達到接近10萬輛次。可以預見,未來香港車主的出行範圍將不再侷限於本地,與內地往來會愈發頻繁。在此趨勢下,若能儘早在車輛和充電設施上與內地電動車市場接軌,全面適應內地標準,香港才能把握住電動車產業的光明前景。
參考資料:
中汽協:2024年汽車產銷再創新高 新能源車年產銷首次突破1000萬輛
充電標準大不同
https://hk.evoffer.com/blog/ev-charging-standard/
環境局: 至2027年底提供至少近20萬個充電停車位 年中推3億元高速充電樁鼓勵計劃
https://www.stheadline.com/society/3419357/環境局-至2027年底提供至少近20萬個充電停車位-年中推3億元高速充電樁鼓勵計劃
智能電動車充電站智能電力分配系統
https://www.innovationhub.hk/zh-hk/article/smart-ev-charging-station
智能流動電動車充電器及快充站
電動車充電產業巡禮|引入社區共享 Marsbu EVbnb釋放私人充電基建緩解供求問題
https://www.am730.com.hk/本地/電動車充電產業巡禮-引入社區共享-marsbu-evbnb釋放私人充電基建緩解供求問題/447535
香港首座新能源換電站動土 百秒內可極速換電
https://www.wenweipo.com/a/202501/13/AP6784dcdfe4b029c01125bd4b.html
《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12/10/P2024121000195.htm
「港車北上」突破一百萬輛次
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24/0708/c1004-40272923.html
持續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